摘 要:高中語文的學習需要學生大量背誦,需要學生背誦的篇目有70篇,這其中幾乎每篇都是經(jīng)典作品。其實除了必背篇目之外,高中語文課程中還有許多篇目是非常經(jīng)典的,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等等。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地多背誦經(jīng)典篇目,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不斷奮斗和探究的問題,分解式背誦在實際教學中收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這也是筆者一直探究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背誦;分解式背誦
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很多時候體現(xiàn)在其文筆上,一個能寫出好文章的學生,其語文素養(yǎng)定然不會差到哪里。當然這素養(yǎng)來自學生的日積月累,來自學生大量的記憶和背誦。我們在看《朗讀者》的時,很多時候被董卿的出口成章所震驚,例如她隨口就吟出赫爾博斯的“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還有她在得知世界小姐張梓琳要朗讀劉瑜作品《愿你慢慢長大》時,隨口就背誦出“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庇^眾在看類似的一幕幕的時候,都無不羨慕和傾倒于董卿的口才,那么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做一個善于背誦的人呢?
有一次聽不同老師同課異構《蘭亭集序》,盡管是同一篇文章,但是不同老師在引導學生背誦上都有不一樣的方式方法,但是大家都用到了一個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分解法。下面我們展示兩個不同的案例:
案例一:
永_______,歲_______,暮_______,會_______,修_______。群_______,少_______。此_______,茂_______,又_______,映_______,引_______,列_______。雖_______,一_______,亦_______。(其余課文省略)
這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如何背誦上,使用了首字引導法,其實就是將整篇文章分成不同的語句,進而引導學生對每一段進行記憶,從而達到全篇背誦的目的。學生通過先前的預習、老師的講解、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已經(jīng)對文章有了一定的認知。老師最后通過這種給出首字的方法,將不同語句進行分解,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背誦。
案例二:
(時間)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地點) _______ ,(事件) _______ 。(人物) _______ , _______ 。(環(huán)境)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活動) _______, _______。(樂器)_______ , _______ ,(情感) _______。(其余課文省略)
這位老師在引導學生背誦文章上,采取了提示法,實質上同樣將文章分解為不同的部分,通過不同的信息提示引導學生進行記憶,進而達到使學生背誦全文的目的。當然不同的文本人們在背誦時所采用的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下面舉例說明不同方法在不同文本中的使用。
《書憤》
陸游
(回顧過往,言說實現(xiàn))_______ ,_______。(兩次勝仗,不同地點) _______,_______。
(自詡長城,感慨年老) _______ ,_______ 。(歌頌諸葛,千古一人)_______,_______。
《蜀相》
杜甫
(點出人物,道明地點) _______ , _______ 。(環(huán)境清幽,碧草黃鸝) , 。
(三顧茅廬,老臣盡心) _______ ,_______ 。(死于北伐,英雄同感) _______ ,_______ 。
這位老師從人教版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的《知人論世》單元中,選取兩首都有歌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誦讀。學生在情景默寫中,很容易將這兩首詩的最后兩句混淆,因為它們都描寫了諸葛孔明的事跡,并且贏得后人的無限敬仰,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能正確指導學生背誦顯得尤其重要。將這兩首詩歌對比起來講解背誦,實質上是分解了詩歌的難度,老師將兩位作者寫作的意圖對比講解,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背誦,實質上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并且背誦了兩首詩歌。
妃嬪媵嬙,_______ ,辭樓下殿,_______ ,朝歌夜弦,_______ 。明星熒熒, _______ ;綠云擾擾, _______ ;渭流漲膩,_______ ;煙斜霧橫, _______ 。雷霆乍驚, _______ ;轆轆遠聽, _______ ……
……使負棟之柱,_______ ;架梁之椽,_______ ;釘頭磷磷, _______ ;瓦縫參差, _______;直欄橫檻, _______;管弦嘔啞, _______ ……
對仗是古人寫文章特別愛用的手法,既然這樣,我們就可以抓緊對仗的特點,對特殊的文本進行分解,進而加以記憶。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有大量的對仗語句,上面實例中的這位老師顯示抓住了這一特點,從而在實際教學中將對仗的句子進行了分解。尤其是杜牧在描寫秦的奢華時,用了大量“……多于……”的句式,因此將這一段進行分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就能輕松地記憶文中的內容,而且達到一個長期記憶的效果。
盡管現(xiàn)在是一個網(wǎng)絡的時代,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不記得的、記憶模糊的東西,都能在短時間內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得答案。但是背誦的多少很多時候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背誦的東西多了很多時候能幫助你更好地為人處世,畢竟只有在你準確記憶的基礎上,你才能在使用時做到游刃有余。當然背誦的方式也是各式各樣,分解法在語文中課文的背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哪些文章適合分解,如何做到正確分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記憶的目的,還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教學就是這樣,我們一直在探究,一直在前進,但是一直都有遺憾。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G].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張先華.魅力語文的創(chuàng)新方法[G].四川大學出版社.
[3]蔣仲仁.思維·語言·語文教學[G].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李其瑞,中學二級,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