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角色互換” 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效途徑。本文主要探討基于角色互換模式的高職英語課堂互動策略及其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角色互換;互動策略
【作者簡介】上敏,女,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學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和“一帶一路”經濟戰(zhàn)略的實施,國家對國際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標準提高。因而用人單位對高職院校畢業(yè)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職英語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教學宗旨,培養(yǎng)具有一定英語交際能力的國際化的技能人才。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國際化技能型人才的英語應用能力,鑒于此,本人在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課堂互動理論, 提出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引進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模式,以期增強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討論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的策略及注意的問題。
一、互動教學理論及師生角色互換的含義
互動教學理念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開始在我國進行嘗試,近年來漸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它是指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在學生發(fā)現(xiàn)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fā),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生動的情境中實現(xiàn)教與學的相互融合。
師生“角色互換”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模式。高職英語課堂師生“角色互換”是指任課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分期分批組織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利用部分課堂時間,把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講解給其他同學;教師則充當學生的角色,對其沒講清楚或不明白的問題及時發(fā)問。其特點是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不同的語言實踐任務,從而達到發(fā)展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
二、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課堂互動調查問卷研究
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課堂雖有一定的互動,但多以教師與單個學生之間的問答或以少數(shù)學習好的學生的表演為主,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利于或者壓抑了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認知活動;并且高職學生大多英語基礎較差,多數(shù)不能開口說英語,對教學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對老師的提問沒有勇氣回答,部分學生聽不懂老師的課堂用語,無法與老師進行課堂交流。這種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基于目前高職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對所在學校2016級學前教育和漢語專業(yè)兩個班就“英語課堂互動”情況采取隨機抽樣方式對125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問卷124份,其中有效問卷122份,統(tǒng)計結果如下:
1.關于參與課堂互動的時間量:52%的學生認為他們很少參與教學活動,28%的學生認為有1/3的時間參與教學活動,17%的學生認為有2/3的時間參與教學活動,只有3%的學生認為有1/2的時間參與教學互動;2.關于課堂師生互動的內容和形式:30%的學生認為課堂主要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為主,58.2%的學生認為課堂以聽教師講課為主,7.9%的學生認為他們課堂以默讀、做練習為主,3.9%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中要有小組討論;3.關于課堂發(fā)言情況:5.5%的學生認為大部分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4.5%的學生認為有一半的學生參與互動教學,21.8%的學生認為有1/3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67.2%的學生認為只有少數(shù)幾個學生參與;4.關于課堂上主動提問的情況,5.1%的人認為根本沒有學生提問,25.5%的學生認為偶爾有學生提問,13.6的學生認為偶爾有學生提問,13.7%的學生認為有很多學生提問,54%的學生則坦言幾乎沒有學生提問。本項調查結果表明無論是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間量、課堂師生互動的內容和形式、課堂發(fā)言情況,還是學生主動提問的情況來看,目前的高職英語課堂仍然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三、引進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模式,促進課堂互動
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在英語語言運用的實踐中培養(yǎng)和提高的,高職學生是英語二語習得者,英語課堂是他們學習和運用英語的主要場所,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模式為語言的運用和實踐提供良好的機會與場景,為促進課堂互動,提高教學效果,本人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引進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模式。以本校職業(yè)技術學院2016級入學英語基礎和水平相當?shù)膶W前1614/1615;漢語1611/1612(公共英語合班上課)兩個上課班級為實驗對象,前一個班為實驗班級,后一個班為對照班級,在試驗班采用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模式,另一個班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常規(guī)教學模式。
“角色互換”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每周安排試驗班的一組同學擔任教學任務,時間大約三十分鐘,實驗共持續(xù)五周。他們講解的內容為《新視野英語·綜合教程Ⅰ》中3、5、7、8、9五個單元的Section B。通過實驗證明,實驗班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與對照班相比有顯著的提高,而且實驗班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大大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參與度比以前提高了,大多數(shù)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以小組討論,集體備課等形式做了充分的上課準備,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種模式使學生在參與課堂互動教學中,挖掘自己的潛能,提高自信心,克服交際障礙,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得到了的真正的鍛煉和提高。
四、角色互換模式中英語課堂互動策略
1.授課小組分類。按上課班級(兩班合堂上課)將所有學生按自然班分為二個小組,確定每班學習委員為組長,負責教學過程的組織、協(xié)調和任務分工;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承擔教學任務,建議發(fā)音準確、口語表達能力強同學上臺講課,英語基礎功底扎實,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同學負責查閱資料、設計教學方案,擅長電腦的同學制作課件等,整個過程要求每個同學都負責或參與一定的教學任務。
2.根據(jù)學生基本情況選定授課內容。為使學生具可操作性,“角色互換”教學要求選取一些語言精煉、內容有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激情的知識點?!缎乱曇坝⒄Z·讀寫教程 Ⅰ》中每單元的Section B課文內容簡單有趣,且和Section A內容相關。學生經過前面Section A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把這樣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講解,大部分學生不會有畏難情緒,會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他們參與的熱情和信心都會提高。
3.對授課的準備過程進行控制和提供幫助。教師提前一周把上課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時間。教學任務布置給學生后,要求學生先自主學習,熟悉教材內容,查閱資料,集體討論,并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撰寫教案,幫助學生分析并確定教學重難點,選擇教學方法和策略等。
4.及時總結評價。學生授課后,教師應花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從教學設計、重難點把握、教學組織等方面進行小結和評價,讓講課小組了解上課存在的問題,便于今后改進與提高。
五、課堂互動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合理定位教師角色:角色互換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像“腳手架”在建筑中所起的作用一樣,當學生需要時就提供支持。當項目展開時便需適時的調整或去除支架。課堂上,教師幫助學生組織好課堂秩序,學生開始講課時,教師要適時的退出,坐在學生座位上認真聽課,不打斷學生講課,不對學生的教學設計指手畫腳,不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進行。
2.注意對授課內容及質量的把控:學生上臺講課時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認真聽取講課,積極發(fā)言,配合教學進行,可以對學生的講解進行提問和質疑,也可利用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和學習質量。并根據(jù)課堂反饋信息,有針對性的對學生講課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
3.把握角色互換模式使用的尺度和頻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整個教學過程的全盤把握,掌控角色互換教學使用的尺度和頻率,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注意維持好課堂紀律,爭取在一個學期里,課堂上要有機會讓基礎不同的學生在角色互換教學中都能有所表現(xiàn)和收獲。
4.增進與學生有效的情感互動,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角色互換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互為“師”“生”,教師不僅要關愛學生、鼓勵學生,而且要向學生學習,虛心聽取和采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學生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精彩,吸收精華,做到教學相長。
六、結語
英語運用能力是在語言運用的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的,英語課堂互動是英語運用和實踐的重要場所。高效的課堂互動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利于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風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茂金.中國英語教學理論研究[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
[2]查有梁.“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1 (4-5).
[3]吳松傳,陳勛興.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