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緣喜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如果學生能在這個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將讓他們終生受益。但在卡通、漫畫讀物盛行的今天,不良的非法刊物也時有出現(xiàn),沒有營養(yǎng)的書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一些文學名著及科學性、知識性較強的書籍卻因為比較艱澀難懂而被冷落在一旁。因此,學生的導讀工作不容忽視,迫在眉睫。
關(guān)鍵詞:閱讀;圖書角;小學生
由于小學生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不能堅持長時間的有效和有益的閱讀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調(diào)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閱讀分享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那么怎樣在班級中開展閱讀分享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做法。
一、建立班級圖書角進行閱讀分享
建立班級圖書角,是班級文化建設(shè)的一項內(nèi)容,更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方法之一。首先在開學初,在家長會上我就強調(diào)了閱讀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第二周要為班級捐書的倡議。孩子們把書捐到學校后,老師要對書籍進行篩選,把一些不適合小學生看的課外書剔除。然后給書籍進行編號、分類,方便孩子們借閱。還在班級選了一批熱愛讀書的積極分子做圖書管理員。要求他們做好圖書整理、清潔、登記、借閱的工作。最后就是每隔一個月向?qū)W校圖書室借一批圖書,等同學們看完以后,再去換一批新的圖書,使圖書角的圖書??闯P隆M瑢W們的閱讀面也因此越來越廣,獲取的課外知識也越來越多。
二、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分享
學生一天在校的時間長達6個小時,除了上課,也就剩下課間十分鐘。但課間十分鐘是學生活動時間,不能把這點時間都占用了。于是,我利用下午學生到校后直到上課的二十分鐘進行閱讀分享。我把它稱之為“午讀”。分享的方式是大聲朗讀書的內(nèi)容。日本有一位叫高木重朗的心理學家說過:“一般來說,朗讀比較好記。尤其是頭腦不清醒的時候,更應該清楚地讀出聲來,這是因為朗讀會給大腦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點,整個身心好像進入了‘臨戰(zhàn)狀態(tài)?!倍舐暲首x對低年級孩子特別有幫助。因為低年級孩子識字量不大,卻喜歡聽故事。每天下午的午讀時間,我會安排兩名學生把他們最喜歡的故事書帶來學校,通過大聲朗讀與同學們分享。每周我也會抽一個午讀時間,結(ji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為他們讀童詩,讀經(jīng)典,讀科普,讀各種各樣對孩子有幫助的書。聽故事時,除了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之外,同時也將較高難度的詞灌輸?shù)胶⒆拥亩淅铮堰@些字詞所蘊含的情感通過語氣表現(xiàn)出來,最后學生會把這些詞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對字詞的理解能力。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進行閱讀分享
1.開展講故事比賽
故事是小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一扇窗戶。學生的課外閱讀就應該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開始,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分享閱讀成果。
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多,我們班就以小組為單位每半個月舉行一次講故事比賽。內(nèi)容可以是神話故事、成語故事、中外童話故事、中外民間故事、中外寓言故事等。評委則由本班的其他科任老師擔任。比賽的優(yōu)勝者可以獲得精美的獎品,還把每次活動的精彩過程做成視頻發(fā)在班級微信群。這一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對語言的感受能力,也讓學生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書,從而進行閱讀。
2.定期展示書簽、手抄報、讀書日記
為了檢驗學生的讀書成果,每學期的中段,我都會在班級進行書簽制作、手抄報、讀書日記比賽,要求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書以這些方式推薦給同學們??梢詫懴矚g的理由,也可以寫喜歡的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再配上與書籍有關(guān)的插圖。然后請家委會的家長進行無記名投票,選出來的優(yōu)秀作品在課室后面和走廊里進行展示。作品被選上的孩子自豪感滿滿,沒被選上的孩子就摩拳擦掌準備下一次比賽。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他們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3.每周一節(jié)讀書交流活動
課程表里每個班級每星期都安排了一節(jié)閱讀課。我在這節(jié)閱讀課中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每節(jié)課安排5~6名學生交流課后時間閱讀的某本喜歡的書的內(nèi)容??梢越涣饕粍t新聞,或講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詩,或讀一段好詞佳句,也可以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位作家。偶爾也會在下課前10分鐘進行各種競賽。如看圖猜成語、接詩句、讀繞口令、對對子、根據(jù)書名猜作者等。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4.名著經(jīng)典片段表演
經(jīng)典之所以為經(jīng)典,就是因為它不但歷久彌新,而且常讀常新。對于小學生來說,最熟悉的經(jīng)典有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西游記》的“三打白骨精”“智取紅孩兒”,《紅樓夢》的“劉姥姥進大觀園”等。在一個學期的中段過后,我讓學生自由分小組進行名著經(jīng)典片段表演。學生自己把喜歡的名著片段編成劇本并且自己當演員,學生的興趣自然就來了:選什么名著?選哪一個片段?怎樣編?誰適合演什么角色?人物性格有何特點?所需道具如何制作?等等一系列問題,學生都愿意主動思考、參與,并一遍遍地認真閱讀原文,互相交流。表演,讓枯燥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也讓孩子愛上了閱讀經(jīng)典。
總之,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們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進行閱讀分享,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秀瓊.小學生課外讀書活動的指導和管理[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
[2]賈曉.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成功(教育),2013(2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