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教學計劃制定是實施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以《課程標準》《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實施方案》《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南》為依據(jù),結合區(qū)域與學校的特點,對低年級耐久跑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重難點、教學評價五個板塊著手,從大到小、以遞進的方式(水平→學期)完整、系統(tǒng)、全面地梳理并整合,以便今后快捷地實施與優(yōu)化。
關鍵詞:小學階段;單元計劃;整合策略
在課改的前行中有一些問題一直困惑著我們一線教師,如:“各學段內容的遞進關系上存在斷裂、重復、混亂、無序等現(xiàn)象,在教學內容選擇與安排上存在經(jīng)驗性、隨意性和盲目性?!逼鋵嵾@些歸根結底是:“課程單元模糊化”。基于此,必須構建科學、合理、便于操作的單元教學,理清和理順整個小學低年級耐久跑大單元教學計劃,以便今后快捷地實施與優(yōu)化。
一、 教學目標突出定向性
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出發(fā)點。具體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目標上,應充分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思想,強調運動參與、運動機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目標的有機整合,充分體現(xiàn)體育與健康的多種功能和價值。
(一) 小學階段總體目標
1. 要掌握耐久跑最基本的知識、技術和呼吸方法;學會克服“極點”。2. 加強學生心肺系統(tǒng)機能的鍛煉,發(fā)展健康性體能。3. 加強良好意志品質乃至責任感、耐挫力的培養(yǎng)。4. 激發(fā)學生學練興趣,啟蒙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
(二) 小學低年級目標
水平階段目標(一、二年級):
1. 知道耐久跑的有關知識、術語。2. 學習耐久跑的方法和正確姿勢、基本的動作要領。3. 發(fā)展跑的身體素質:協(xié)調、耐力,提高跑的能力。4. 激發(fā)耐久跑的興趣,培養(yǎng)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
二、 教材分析突出定位性
(一) 內容分析
耐久跑是人體在氧氣供應充足情況下長時間跑步的能力。耐久跑是一種運動強度不大,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有氧運動,對場地器材沒有過高的要求,且技術簡單,是最容易掌握和開展、終生都可參與的群眾性健身項目之一。耐久跑是獲得和保持健康的基本途徑,是發(fā)展健康性體能最簡便的方法、是培養(yǎng)“終生體育”的有效方法。
(二) 學情分析
耐久跑對學生心肺系統(tǒng)機能的鍛煉具有其他教材不可比擬的作用,對學生良好意志品質乃至責任感、耐挫力的培養(yǎng)也極具功效。通過教學對學生自我鍛煉特別是鍛煉方法手段及注意事項進行指導,能啟發(fā)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良好意識與習慣,啟蒙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抓住耐久跑教材特點,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堅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教學中要對其單調和枯燥的特性予以高度重視。
(三) 技術分析
步法均勻,擺臂自然,重心平穩(wěn),有良好的跑步節(jié)奏,能合理地分配體力。同時注意呼吸節(jié)奏,通常采用兩三步一吸,兩三步一呼。
(四) 易錯糾錯
跑時身體重心起伏較大,節(jié)奏不合理,呼吸方法不正確,體力分配不均。改進跑步技術,采用定時跑,定距跑等練習手段,合理分配體力,調控節(jié)奏。
(五) 練習要求
一般要掌握耐久跑基本的技術,特別是呼吸方法;了解“極點”和“第二次呼吸”;重點是學會克服“極點”現(xiàn)象。
三、 教學策略突出定策性
(一) 總策略
一般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術;重點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了解“極點”和“第二次呼吸”;克服“極點”現(xiàn)象是耐久跑教學的難點。
(二) 水平階段策略(一、二年級)
水平一階段:鑒于水平一學段的學生身體各器官(特別是心臟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完善,機能較弱,容易疲勞,強運動負荷刺激易損傷身體。所以,初練階段不宜過長(連續(xù)時間與距離),過快(先慢些,后中速)。采用走跑交替、自然地形跑和定時跑等發(fā)展一般耐力。走跑交替距離可300~500m,初期可多走少跑,隨后可多跑少走;自然地形跑和定時跑練習時間可4~6~8分鐘逐步延長;跑距可400~600~800m逐步延長;可原地踏步或原地跑步時學習“口鼻結合”的呼吸方法。
同時,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視:“安全因素的策略”,需要對教材的安全性加以充分考慮,還需要付諸于行動,力爭將體育教學中的安全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之內。
四、 教學重難點突出定實性
通常情況下,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點,就能把握住教學的關鍵、教學時間、次數(shù)、要求等方面的要點,也才具有針對性。
小學低年級耐久跑大單元內容為:踏步、跑步“口鼻結合的呼吸”練習;300~500m走跑交替;4~6~8m定時跑或自然地形跑;交替600~800m定距跑;50×4~6往返跑。重難點為深而慢的口呼鼻吸交替呼吸;呼吸自然,動作協(xié)調,保持走跑正確姿勢;認識各種地形,體驗各種不同的跑法;慢速中的定時跑與定距跑;提速后的勻速定時跑與定距跑;小步快速的拐彎跑。
五、 教學評價突出定評性
在學習《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試行)》及借鑒近幾年各校評價試行方案的基礎上,特制訂與課程目標相一致;與四個學習方面的水平目標相一致;以多元的內容、多樣的方法、多元的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努力構成科學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
制定單元教學計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科學、合理、有序的整合設置,且便于實際操作的單元計劃是可遇不可求的,本文以小學低年級耐久跑大單元計劃作為小學階段的一份“試驗田”和一個“突破口”,為其他教材的大單元計劃的普及與推廣提供參考與經(jīng)驗。
作者簡介:
鄧利峰,江蘇省太倉市,太倉市經(jīng)貿(mào)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