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榮
摘 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疑”是學生求知的潛在動力,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萌芽。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初中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判斷、實驗設計水平。
關鍵詞:民族地區(qū);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問題意識
一、基于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有效設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有效的提問是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方法之一。合適的時機,有效的提問,可以極大地觸動學生的探知欲望和思考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應基于學生的認知,從學生常見且熟悉的情境入手設計問題,使學生能主動地思考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有積極作用。
例如,在講“濃硫酸的性質”的內容時,教師用這樣的問題導入新課:
師:想請教同學們一個問題,用什么點燃酒精燈?
生:火柴。
師:可是老師就可以用玻璃棒點燃酒精燈,你信嗎?
生:不信。
師:那老師通過事實讓你們看看是怎樣用玻璃棒點燃酒精燈的。
接著教師拿出一支擦拭干凈的玻璃棒,在盛有濃硫酸的試劑瓶中蘸了一下,又在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上粘了一些高錳酸鉀粉末,然后將粘有濃硫酸和高錳酸鉀的玻璃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燈的燈芯上,片刻,開始冒煙,然后酒精燈被點燃。
此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一陣陣驚訝的、感嘆的聲音。從學生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們那種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情。
師:老師是否有特殊能力?玻璃棒真的能點燃酒精燈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下面的內容,了解這個問題的究竟……
可以預想,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開展學習,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必定會大大提高。
二、基于實驗過程中的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一環(huán)就是對細節(jié)的關注,只有仔細觀察細節(jié),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易忽視的細節(jié),引導他們通過仔細的觀察,于細節(jié)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以培養(yǎng)他們對問題的敏銳度,促使他們探究欲望的生成。通過觀察、討論、分析、總結、概括,得以解決問題,使獲得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使他們的問題意識得以加強。
例如,在進行“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分組實驗時,有的小組在操作過程中不小心弄炸了試管。這時,教師就要問個“為什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后,就會想到以下問題:
(1)給試管加熱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2)加熱時,試管內液體或固體的量應放多少比較合適?(3)在加熱時,應該用酒精燈火焰的哪一部分加熱?為什么?(4)在加熱時,試管怎么固定放置更合理?(5)加熱時,試管口應該朝哪個方向?停止加熱時為什么要先把導管移除后,再熄滅酒精燈?
多數(shù)學生經(jīng)過觀察與思考都注意到了這些方面,并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一起討論、思考、分析,使問題得以解決,就可以使實驗得以順利進行。正是由于在實驗探究中,注意了實驗的細節(jié),多問了個為什么,使得一個本來很簡單的實驗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基于實驗教學過程中生成性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所謂生成性教育資源是指教學過程中,在師生交往過程中產生的情境、問題等,如思維的碰撞、意見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在實驗教學中注重生成性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往往能使教學過程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樂趣。在民族地區(qū)初中,由于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較為單一,對于生成性教育資源不敏感,這時教師的引導就非常重要。
例如,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時,筆者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忽然有一個小組討論很激烈,原來是一個學生出于好奇,將一片紫色石蕊試紙放入集氣瓶中,試紙由紫色變?yōu)榧t色,有學生興奮地說:“二氧化碳使石蕊試紙變紅了!”
師:果真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了嗎?
[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們小組認為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試紙變紅。
生2:我們小組認為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因為前面學習過酸性物質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生3:集氣瓶中沒有水,二氧化碳怎么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呢?我認為還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生4:我認為從溶液中生成的氣體是潮濕的,因此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含有水分,還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同學們都投以贊許的目光。]
師:那么,如何設計實驗證明到底是二氧化碳還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了呢?
學生展開討論,最后,設計出在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之間連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干燥裝置。一個集氣瓶中放干燥的試紙,一個集氣瓶中放濕潤的試紙,通過對照實驗,終于明白紫色石蕊試紙變色的原因。
教師通過合理地運用生成性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展開討論,提出了驗證方法,解決了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及時解決課堂上學生提出的突發(fā)性問題,糾正了學生的思維誤區(qū),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尊重客觀事實的態(tài)度,又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四、基于相關問題的拓展,促使問題意識的強化與發(fā)展
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在每一次實驗完成后,留給學生幾個與實驗相關的思考題,可以把教學中實驗內容帶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持續(xù)。學生通過主動思考、相互討論、查閱資料、自主實踐等形式,進行再研究、再探索,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促使學生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例如,在完成了“燃燒的條件”分組實驗探究活動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問題:
(1)如果把蘸了水的棉花在酒精燈上加熱時間較長,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你能解釋原因嗎?(2)如果將木屑和煤粉分開放在一塊薄銅片的兩側,加熱銅片的中部,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說明了什么?(3)你能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設計出探究燃燒的條件的實驗嗎?請試一試。
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將課內實驗的興趣延伸到課外,拓寬探究問題的深度與廣度,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成和升華,達到問題意識的強化、發(fā)展的目的。
總之,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民族地區(qū)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善于把握機會,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有效設問,合理引導,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作者單位:四川省雷波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