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青島大學外語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20世紀70年代,在經(jīng)過大量的總結(jié)分析之后,德國著名學者漢斯·弗米爾大膽提出目的論,其主要思想是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的方法和策略。而后克里斯汀娜·諾德等學者將翻譯目的論的基本觀點進行全面總結(jié)和完善,使得目的論廣為學界所接受并對翻譯產(chǎn)生重大影響。
弗米爾認為,翻譯的最高法則是目的法則。在目標文本產(chǎn)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實”、“對等”理論中所規(guī)定的原文,又不是原文在原文讀者身上產(chǎn)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賦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標文本的功能,這個功能亦即目的(譚載喜,2004:255)。因此譯者在拿到文本進行翻譯時,所要采取的翻譯策略及技巧應充分考慮到翻譯的目的,即譯本的受眾是誰,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只有做到這些,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在考慮目的原則時,還應遵守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法則。連貫原則指的是譯文必須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考慮受眾的背景知識和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做到語意連貫。而忠實法則也要求譯者應該盡可能使譯文與原文內(nèi)容一致,不是一字不差,而是在不脫離原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發(fā)揮。三項法則緊密相關(guān),連貫性法則與忠實法則要服從于目的法則。
零翻譯出現(xiàn)在翻譯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邱懋如教授提出零翻譯的概念后,零翻譯獲得極大關(guān)注。(邱懋如,2001)“零翻譯”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指源語中的詞匯故意不譯;第二種意思是指不用目的語中現(xiàn)成的詞語來翻譯源語中的詞語。因此在翻譯時,譯者可以視具體情況做到零處理和微處理,零處理即原封不動地使用源語表達形式,而微處理可能在源語形式的基礎(chǔ)上稍作改動。(劉明東,2002)零翻譯可分為絕對零翻譯和相對零翻譯。絕對零翻譯指的是不使用目的語詞匯而達到可譯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省譯和移譯兩種。相對零翻譯指的是通過變通的方式巧妙運用目的語詞匯恰到好處地表達源語詞匯意思,常用的手法有音譯、音義兼譯、補償、直譯、直譯加注、歸化等。
旅游英語的價值在日益發(fā)展迅猛的旅游業(yè)中得到不斷體現(xiàn)。實踐證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可以帶動一個國家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并從旅游業(yè)延伸到其它行業(yè)。旅游文本翻譯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游客們更好地了解旅游景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帶動他們前往目的地,從而促進旅游發(fā)展。顯而易見,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往往是譯者需要慎重考慮的地方。(李海嬌,劉曉紅,2014)零翻譯能快速地將旅游景點的名稱及背后蘊含的文化底蘊傳送給目的語讀者。旅游文本的翻譯策略要建筑在正確的翻譯目的、原則、判斷、真實性、可能性、可接受性基礎(chǔ)之上(陳剛,2004)。因此,在理清翻譯目的的基礎(chǔ)上,零翻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面是旅游文本中使用零翻譯的幾種方法。
采用音譯法翻譯的景點極為普遍,大多是譯者考慮到原名內(nèi)涵無法用其它語言所表達。使用其目的可以簡潔明了、在不失原意的基礎(chǔ)上向受眾準確傳達源語含義。如青島標志性建筑棧橋音譯為Zhanqiao。作為青島歷史的見證,棧橋是中國古代朝廷建來用于運輸物資的碼頭,“?!痹谥形睦锸谴鎯ω浳锏囊馑迹纱说妹麠?。而英文中并沒有與“棧”意思對等且合適的詞,那么直接使用音譯即可。類似使用音譯法的還有嶗山—Laoshan、圓明園—Yuanmingyuan等。采用音譯法極大地將旅游文本翻譯簡單化。
音譯兼譯在景點名稱翻譯中使用頻率很高,采用這種譯法的景點名稱多分為兩部分,前面部分是特殊名稱,后半部分則是通用名稱,如中山公園的“中山”專屬于它的特殊名稱,而英文中無合適的譯語表示,直接使用音譯,而公園是通用名稱,表示景點的屬性,因而譯為Zhongshan Park。而如果我們將其譯為middle mountain park,反而會讓受眾更為困惑,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解。類似的還有少林寺—Shaolin Temple、回瀾閣—Huilan Pavilion、康有為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Kang Youwei、小魚山公園—Xiaoyushan Park等。依據(jù)目的論的原則,音譯兼譯法實現(xiàn)了最大程度展現(xiàn)原意且簡單易懂的功能。
如果使用直譯能夠忠實于原文含義,可采用直譯。這樣既不失源語含義,受眾看了又能一目了然。如濱海步行道譯為Seashore Sidewalk ,讓人一看便知這是一條靠近海邊的步行道,這樣的譯法明顯比Binhai Sidewalk 好得多。還有青島著名的廣場五四廣場,它象征了一戰(zhàn)后中國人民在爭取青島主權(quán)所做的偉大運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愛國運動爆發(fā)時間相一致,五四廣場被直譯為采May 4th Square,象征著在五月四日這一天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這樣的翻譯讀者一看便知這是紀念重要事件的日期,從而激發(fā)目的語讀者繼續(xù)探究下去的興趣。再如青島著名景點八大關(guān),此處起初有八條大道,恰好以中國古代長城著名關(guān)隘命名,譯者采取直譯,將其譯為Eight Great Passes,這樣的翻譯可以闡釋其名字的由來。相比較直譯為Badaguan, 采取直譯更為生動更能抓住游客的心。此外采取直譯的觀還有第一海水浴場—No.1 Bathing Beach、海軍博物館—Naval Museum等。
補償譯法可以突破中譯英時語音和語義的障礙,將景點名稱形象地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如我國著名皇家園林頤和園,譯者巧妙采用補償譯法,將其譯為Summer Palace,向讀者傳達此處是夏日避暑好去處的含義。(李海嬌,劉曉紅,2014)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根據(jù)音譯法將該景點名稱的音譯傳遞給游客,顯然無法讓游客充分領(lǐng)悟名稱本身包含的文化意蘊。補償譯法的優(yōu)勢便在此展現(xiàn)出來。再如北京紫禁城,同樣采取補譯方法譯為 the Forbidden City,形象地向目的語受眾展示了中國古代皇宮戒備森嚴,獨立于普通老百姓之外的歷史背景。
因中英文化的差別,原本令人頭疼苦惱的景點名稱翻譯難題被零翻譯迎刃而解,雖然零翻譯可以將此類翻譯簡單化,但零翻譯的應用并不是隨心所欲,簡單至上。以目的論為指導,譯者在應用零翻譯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避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
任何語言,都有形式和內(nèi)容的統(tǒng)一或矛盾的問題。翻譯涉及到兩種語言的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或矛盾,情況復雜,而主要是解決原文的內(nèi)容和譯文的形式之間的矛盾。如果譯者用譯文的形式正確表達了原文的內(nèi)容,就算達到了目的(許淵沖,1984)。景點名稱的翻譯應遵循忠實原則,無論使用零翻譯中的哪一個技巧,譯者所翻譯出來的最終結(jié)果無論是在風格上、形式上,譯文應盡量與原文保持一致,達到忠實得體。萬變不離其本,不因直達目的而忽視原本的精髓,一味追求極簡或迎合大眾,那樣只會脫離翻譯的本質(zhì)。
秉持省力原則,零翻譯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簡化翻譯過程,提高翻譯效率。應用于景點名稱的翻譯上,可以減輕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煩惱。因此在使用景點名稱翻譯的過程中,不應過多引申理解,隨意添加輔助詞匯,否則只會讓譯名晦澀難懂,失去了零翻譯的應用意義,也很難達到應有的宣傳效果。
好的翻譯可以吸引游客的好奇心,燃起其心中的觀賞欲望。翻譯結(jié)果關(guān)系到游客對其印象的好壞。英譯名稱主要面向于外國友人,在翻譯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文化背景的不同,避免會產(chǎn)生歧義的詞語,避免譯文使人產(chǎn)生不必要的聯(lián)想及想象,從而破壞景點的形象。
旅游景點名稱形同一塊敲門磚,好的名稱翻譯可以讓游客產(chǎn)生想一睹風采的內(nèi)心渴望。零翻譯作為一種翻譯策略,可以很好地解決景點翻譯中的難題,達到更好的溝通交流目的。在應用零翻譯時,要以翻譯原則為基礎(chǔ),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技巧,從而解決因語言表達差異、文化差異等的困擾。在目的論的指導下應用零翻譯,對繁多且重要的旅游文本翻譯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