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晶巖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與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是我國建設專業(yè)型院校的形式之一,對國家的發(fā)展意義重大,但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缺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本文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出發(fā),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開展的方法做以探討。[1]
關鍵詞:高職院校 隱性課程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136-02
一、高職院校教育的特點及意義
當今國際上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類型主要分為雙軌制、單軌制與分支型學制三種,這三種教育制度的區(qū)別在于參加職業(yè)學校教育與參加普通學校教育之間的關系。單軌學制的教育制度的實施目的是區(qū)分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教育發(fā)展方向,兩種教育方式一旦選定不能變更。雙軌學制的一軌自上而下,結構為大學到中學,另一軌自下而上,結構為小學、中學到職業(yè)學校。分支型學制相對前兩種靈活度最高,也是現今我國教育制度的發(fā)展方向,即在取得一定的教育基礎后就可以在高等職業(yè)教育與學科普通高等教育之間自由選擇與改變。
高等職業(yè)教育與學科型教育在社會功能和育人方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具有課程操作性強、學習時間較短、教育專業(yè)化程度高、定向培養(yǎng)的特點,其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獲得特定的技能或從事某一職業(yè)的實際能力,以達到從事某一行業(yè)工作的目的。因此,社會教育的補充和技能訓練功能由高職教育來完成,其意義重大。
首先,有利于基礎教育的普及。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導致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現象是當今中國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將接受不同質量教育的學生放在同等水平的考試中得到的結果必然不同,從而使得教育水平固化,而高職教育的出現使得沒有機會考上初中或高中的學生得到了學習的機會,同時高職教育的收費較低,各種補貼相對普通學校較為完善,家庭不會承受過大的教育負擔。
其次,是縮小貧富差距的方法之一。相對來說,高等教育的從業(yè)人員社會認可度高,獲得的勞動報酬也相應較高,對于貧困人口來說,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改變命運,因此,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出現使貧困人口能夠得到受教育的機會,并且快速投入到社會生產中產生效益,從而獲得勞動報酬改善當前的生活條件。
再次,有利于高新技術型企業(yè)的發(fā)展,完善產業(yè)結構調整。我國勞動密集型生產的劣勢已逐漸凸顯,但依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消耗的生產方式已經無法起到發(fā)展經濟的目的,轉變發(fā)展方式,由高速度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從依靠勞動力和資源的發(fā)展向依靠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轉變是中國現今經濟發(fā)展的根本任務。高等職業(yè)教育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提供大量技術型人才,加快實現產業(yè)結構的升級調整,變人力資源大國為人力資源強國。
最后,實現教育途徑的專業(yè)化。每個人都有對其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對于不追求學術成就或對技術層面具有較大興趣的學生來說,高等職業(yè)教育彌補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成為具有不同生涯規(guī)劃的人的新的選擇,從而使社會教育更加專業(yè)化,以使社會人能力的發(fā)揮達到最大化。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1)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識不足。高職院校的開辦在我國已擁有近四十年的歷史,其前身是短期職業(yè)大學,目的是快速為國家培養(yǎng)能夠上崗操作的技術型人員,因此在教學方面,高職院校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學生的文化培養(yǎng)與技術教學上,而往往忽略了在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擔任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教師水平不足。由于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不重視[2],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選擇上,不是讓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上,就是招聘剛剛畢業(yè)的年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目標與教案編制都缺乏專業(yè)性或經驗性,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也達不到應有的水平。
(3)教學形式單一,內容與實際相脫節(jié)。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其教學形式多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方式,甚至有些水平較低的教師會出現照本宣科的情況,單純地只介紹課本內容,并且自身教學方案的編寫也未根據社會變化而進行更新,使得教學內容與實踐相脫離,學生是否學習思想政治知識對自身的生活不產生影響,從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無用的思想。
(4)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形式單一,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教學內容脫離實際且其中有些知識抽象性較高,這些原因集中在一起導致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無法產生學習欲望,課堂教學中師生缺乏互動,整體教學效果較差。
(5)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不到位。隱性課程在世界教育史中應用時間較長,這種課程的教學方式是以教育內容潛移默化感染學生而產生教學效果,對于思想類、道德類、意識形態(tài)類課程的教學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顯然在隱性方面還做得很不到位。
三、高職院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
高職隱性課程的特點在于通過人際交往、活動參與、愛好培養(yǎng)等方式達到某種課程的教學目的,而非直接通過教學活動得到教學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對人的思想產生作用之后反映到日?;顒又校虼似渌枷胝谓逃想[性課程的特點。
我國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認識較晚,但隨著隱性課程在實踐中作用的凸顯,推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成為高職德育工作的重點。在高職院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安排與隱性課程相背離。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多是以課堂教學的方式呈現的,教師先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介紹,然后直觀地告訴學生從道德上應當怎樣做,從政治意識上擁有何種權利,需盡什么義務,而并非通過人際交往、活動開展等行為潛在地進行。
(2)相關課程教師的教學思想陳舊,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淡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展在我國還處于探究階段,整體的教育體系與方法還在摸索之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教學思想還處于多年前的以學生了解為主的狀態(tài),且對隱性課程及其開展的方式不了解、不研究、不采用。
面對這樣的狀況,為了解決高職院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水平不足的問題,相應的解決措施被提上議程,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模式。這種工作模式是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以社會中實際的道德行為與政治人物為榜樣,激勵學生進行觀察與學習,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形成在于需要社會起到正向作用。
二是,啟發(fā)模式。這種工作模式是通過學生對思想政治行為的分析與總結,從其中得到相應的啟發(fā),對社會群體認同的思想政治行為或思維作出模仿。
三是,知情意行統(tǒng)一模式。這種工作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分解為道德知識、道德情感、政治意識與政治行動四個要素,采取綜合性的標準,幫助學生形成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認識,以便于思想政治行為的培養(yǎng)。
四是,道德認知發(fā)展模式。這一模式將學生的認知判斷能力作為劃分道德教育層次的標準,將其道德判斷能力的發(fā)展分成不同水平和階段,認為道德教育需遵循階段發(fā)展的規(guī)律才能起到教育效果。
五是,“思想導師制”德育工作模式。“思想導師制”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這種模式的重點在于思想導師的設置,思想導師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講授、一對一的心理咨詢、社交網絡溝通等形式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以使其從錯誤的或即將錯誤的道路上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政治意識,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黃世林.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3.
[2]卜春艷.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文教資料,2011.
[3]張煥華.提高高職院校隱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途徑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4.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