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qū)第一小學 周 穎
我始終秉承“教書育人·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帶班理念,在平凡崗位上得到了家長、學生的認可。
作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首先要和學生交朋友。記得我接班時,一個叫小睿(化名)的男孩總是眉頭緊鎖,不愛說話。通過和家長溝通,了解到小睿的兩個親人在同一年去世,給小睿造成很大的打擊。我及時對他進行心理疏導(dǎo),課間有意識地跟他坐在一起說說話。漸漸地,他與我之間的距離“縮短”了,臉上也有了笑容。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完全靠自己的精力去管理幾十人的班,很可能管住了頭,又忽視了尾。所以,我將全班學生分成班務(wù)、學習、紀律、勞動等9個部門,學生自主競選部長和部委,分管班內(nèi)各方面的工作,定期進行輪換。各部長和部委工作要求精細化管理,大到班會主持、板報設(shè)計,小到紅領(lǐng)巾佩戴、電燈開關(guān)都由專人負責。
班上有幾個學生學習成績欠佳,時常違反紀律。以前,我對他們總是厲聲喝斥,有錯必糾。不過,最近我發(fā)現(xiàn)他們幾個做衛(wèi)生特別積極,擦黑板、掃地、澆花,樣樣干得井井有條。每周五放學,還主動留下做掃除,有時來不及和我打招呼,還在教室的門上留一張字條。想到平時沒少批評他們,我的心里五味雜陳。我一改往日的態(tài)度,在班會課上特意表揚了他們,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從此以后,他們進步了,而我也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常給學生更多的鼓勵。
為了和家長拉近“距離”,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我利用QQ 群、微信群、校訊通以及家長接送的十幾分鐘或召開小型家長會等平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原本陌生的教師和家長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我經(jīng)常根據(jù)學校的安排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菊花節(jié)合唱比賽、軍訓(xùn)活動、小歌手比賽等。
總之,和學生的共同成長,才是作為班主任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