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思政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眾多正面的幫助與借鑒,但其同樣也是雙刃劍,有利有弊,教師應當取其精華去之糟粕,提高思政教學效率?;诖?,文章主要分析新媒體時代對思政教學的影響,并以此為基礎,探究思政教學改革措施,通過改革促進思政教學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滿足新時代學生對思政新型教學模式的需求。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思政教學;教學改革
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將互聯(lián)網強大作用充分凸顯出來,網絡中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新媒體的主體。新媒體環(huán)境具有傳播信息覆蓋范圍廣、速度快的特點,學校在思政教學改革中,可借助新媒體環(huán)境,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思政教學效果,推動思政教學改革,培養(yǎng)更多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優(yōu)秀人才。
一、新媒體時代對思政教學的影響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互聯(lián)網,表明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應用愈發(fā)完善,其對于我國經濟、文化、社會等建設發(fā)揮重要作用?;ヂ?lián)網在現(xiàn)今社會中已經成為基礎連接,獲取信息更加便捷自由,而盡管新媒體在教學實踐中已經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信息傳播不可控,缺少過濾系統(tǒng),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學生周圍充滿著各種誘惑,對其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帶來重要影響。盡管所有學校都在積極推動思政教學,但實際中網上的主流信息對學生思想影響巨大。因此,學校應當在信息時代下,深化教育改革,在思政課堂中應用更多的媒體資源展開教學,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應用新媒體教學,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優(yōu)化課堂結構,如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模式系統(tǒng)化教學,學生也可以利用信息網絡平臺,與教師實時溝通交流,增強了師生之間交流的互動性與時效性,還可以通過網絡化溝通方式敞開心扉,反饋自身觀點與想法,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動態(tài),激發(fā)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率[2]。因此,新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當今學校思政教育新的發(fā)展趨勢。
二、新媒體時代下思政教學改革措施
(一)革新教育理念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理念至關重要,是人們對內在教學活動規(guī)律認知的體現(xiàn),正確的理念教學對教學行為產生正面影響。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平等開放,在某種程度上將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淡化。其作為教學工具的一種,主要是對其中互動機制的引用,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如在公共網絡中思政教師發(fā)布相應的教學資源,學生可通過終端下載學習資料,讓學習過程具有互動性。所以,思政教師應當革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從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轉變?yōu)椤皩W生主體”理念,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單項的教學輸出模式,做好引導開發(fā)工作,優(yōu)化語音、視頻、圖文等學習資料為學生提供積極文化輸出由于價值取向,展現(xiàn)教師的指導組織作用,堅持學生為本,教學組織以講解疏導為主,讓學生主動對新媒體信息存在的負面性與正面性思考。并以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不同思想特點對思政教學方法與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踐教學,激發(fā)學生課堂的主體性與積極性。
(二)善用新媒體資源
思政教學渠道十分單一,學校中思政課程占據(jù)比例較小,教學并未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大部分教學內容開展以課堂為主,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并且,思政教學不能采用限制學生思維的方式,而是對學生思想動向正確引導,以教材內容為思政教學核心,通過引進多種新媒體教學技術與教學素材,擴充思政課堂的教學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有效貫徹落實思政教學改革?;ヂ?lián)網中資源較多,資料來源廣泛,涉及我國方方面面的信息,擁有更多優(yōu)質的教學資料,信息先進吸引,可為枯燥的思政教學添加多樣色彩,提高思政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且,新媒體平臺實時資訊較多,可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分享,結合微課與慕課的趣味視頻,消除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疲勞感與枯燥感。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互聯(lián)網與數(shù)字技術不斷完善,高校學生思想更加開放,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為了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完善教學結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應當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思政教師應當思政教學作為引導學生思想價值的過程,學生不同成長時期由于心里變化對事物會產生獵奇心理與新鮮感,教師此時應當做好疏導工作,可實現(xiàn)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互聯(lián)網+思政”的模式為思政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成為“網紅課”,通過新媒體的應用,讓學生手機從“低頭的誘惑”轉變?yōu)椤疤ь^利器”,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教師提供視頻資源,讓學生觀看后表達自身想法,注意考量信息自身存在的價值取向,課堂教學融入更多新的時政信息,主要是由于滯后的教學內容并不能有效促進思政教學質量的提高,反而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思想認知偏差。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討論視頻內容時,視頻作為學生思考的原始案例,若信息本身不是最新的時政要聞,學生經過反復探討也不過是總結歷史,而不是當前社會發(fā)展中的客觀認知。教師負責傾聽,收集學生多元思考信息,為后期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可以利用現(xiàn)有教學軟件,如“雨課堂”APP,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學生以彈幕形式呈現(xiàn)在課堂投影,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想法及情感表達,并對彈幕內容進行講解辨析,提高教學效果。
(四)更新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應當以上述最新信息資源為基礎,通過學生討論,掌握學生當前對社會發(fā)展主觀認知,對學生形成的思想規(guī)律機制進行分析。教學評價與時代同步發(fā)展,注重優(yōu)化與更新,消除學生在對思政內容裂解過程中存在的偏差,以最新、客觀的內容對學生思想觀念進行正面影響,提高教學時效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軟件發(fā)送隨堂測試,積累“經驗值”,并將其記錄到學生期末成績之中,改變以往的期末成績一錘定音的方式,從多方面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思維模式等打分。軟件完成任務較多可給予相應獎勵,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延伸,解答學生問題也更加具有針對性。
(五)提高教師素養(yǎng)
教師作為思政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是引導學生的路標,新媒體時代下,對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其他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擁有專業(yè)知識、教學理念,還應當具有一定的媒體素養(yǎng),以便適應新型教學模式。教師首先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素養(yǎng),不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與方針政策,了解新思想、新理論,可開設相關講座課程,聘請專業(yè)人士講解新媒體特征,使用技巧,信息甄別方法等,并通過考核機制促進教師的學習。同時,思政教師加強掌握信息傳播規(guī)律與特點,可建立教學平臺,借助抖音、微信、視頻等形式傳播,制作學生感興趣的音頻與視頻,傳播思政內容,滿足新形勢下對思政教學的需求。
三、結語
綜上,文章主要從革新教育理念、善用新媒體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評價方式、提高教師素養(yǎng)這幾方面出發(fā),探究在新媒體時代下思政教學改革措施,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從而推動思政教育工作實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巨紅.新媒體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有效性提升途徑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9,17(13):178-179.
[2] 巨瀾,許貴之.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思考——基于慕課視域的分析[J].理論觀察,2019(02):54-56.
[3] 成星,陶帆,王麗芳.面向新時代、立足新媒體下的思政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71-72.
[4] 趙桂榮.基于新媒體的初中政治教學改革路徑[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03):18-19.
基金項目:簡稱株洲市社科聯(lián)課題,全稱是株洲市社會科學研究院,株洲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株洲市社會科學成果規(guī)劃評審委員會,項目編號:zzsk18106,《新時代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法途徑研究》 ;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研究》,文章是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NHY2019008。
作者簡介:王炎平(1979.11- ),女,湖南南縣人,碩士學位,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