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課堂也應打破傳統(tǒng)模式,解放思想,通過展開有效的互動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質(zhì)量得以提高。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有效互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代人們對教育問題的重視的程度逐漸提高,我國提倡素質(zhì)教育,更加注重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音樂學習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音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藝術(shù)情操。因此,應建立高效的音樂學習課堂,通過實施互動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互動理解認識不足
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小學教師已經(jīng)能夠打破原有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并且已經(jīng)認識到師生互動能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音樂教師實現(xiàn)音樂課堂有效互動教學模式過程中,將關(guān)注點著重于課堂氛圍,忽略了教育內(nèi)容本身。若單純追求愉悅的課堂氛圍,不能夠?qū)⒁魳方虒W與課堂氛圍相結(jié)合,則失去了互動教學的意義。
(二)忽略個體差異
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差異。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成績較好或者比較喜歡音樂的學生會比較活躍,可以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堂布置的各項內(nèi)容,積極回答問題,若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主動向教師請教。針對不喜歡學習音樂以及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此時仍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能夠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學習中,而教師則會在互動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部分同學。
(三)教師認識不足
就當下的互動教學而言,大多數(shù)教師對互動教學的觀念認識不足,仍然將文化課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不重視音樂培養(yǎng),認為音樂等藝術(shù)學科可有可無。在這種傳統(tǒng)觀念指導下,導致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順利進行更加深入的教學。部分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性,使音樂教學枯燥無味。雖然音樂教師認同互動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潛力得以挖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通常過于空洞化和簡單化,不能夠?qū)W生進行深度挖掘,最終使學生們減少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四)互動形式過于單一
當下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師生互動為主。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均可以在課件當中找到答案,學生們失去了思考的過程,并失去了互動教學的意義。
(五)師生之間交流過少
音樂是情感表達的一種形式,每一首曲子均有其獨特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只有將真正的情感投入到音樂教學過程中去,才能夠使學生體驗到音樂學習之美。而教師則是通過彈奏引導學生的學習,單純的重復式教學缺乏對音樂的理解和交流,容易使音樂教學陷入僵局,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二、小學音樂課堂有效互動教學策略
(一)構(gòu)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自覺性相對較差,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音樂教師在學習前應大致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特點,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獲取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養(yǎng)。音樂學習需要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們投入到學習當中,而課堂又不能只依靠活躍的學習氛圍,應具有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可以充分調(diào)動課堂學習氛圍,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例如,在《小小足球賽》這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這樣提問:“同學們平常都喜歡玩什么球類”,部分同學會回答籃球,足球,羽毛球等,此時繼續(xù)提問:“有多少同學關(guān)注世界杯?”足球是我們這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由此可以引入到學習內(nèi)容,通過簡單的提問互動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氛圍,并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可以順利地進入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音樂課通常一周在1到2節(jié),教師不能夠每天與學生接觸,但音樂教師應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并準確記住每一位同學的名字,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教師心中的地位,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游戲
愛玩是每一位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對學生愛玩這一天性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展開音樂游戲教學,教師也應參與到游戲中去,音樂教師并不是游戲的主導者和旁觀者,而是與同學一樣是游戲的參與者,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并能夠在活動中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能力,隨后可以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實施針對性教學。例如,在《春天在哪里》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嘀哩嘀哩》作為導入,了解學習的內(nèi)容,并向?qū)W生提問春天有哪些特點等。另外,教師可以收集學生們學習過的音樂截取片段,通過播放音樂前奏,由學生們來猜歌名,可以使學生們的音樂聽力得到鍛煉,還可以由一位同學演唱歌曲的一部分,其他同學猜歌名,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反應能力,還可以使音樂基礎(chǔ)知識更加扎實,并通過搶答的形式累計得分,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們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去,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
(三)小組合作討論
當下素質(zhì)教育更加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全部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由小組進行自主學習。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課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習內(nèi)容提前布置下去,同學們可以在學習歌曲前收集相關(guān)歷史資料,了解王二小放牛的典故。通過學生們課前搜集資料、查找歌曲背景,使學生們的歌唱欲望得以提升。
(四)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在家庭中家長是孩子的老師,而在校園中,老師既是學生們的導師,也是學生們的監(jiān)護人。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富有足夠的責任心與耐心。學生在一天之中與教師相處的時間遠遠多于家長。因此,教師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日常行為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音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對自身的要求,為學生樹立榜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歌詞的發(fā)音,不能使用帶方言的語言進行教學,音樂教師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防止因自身問題對學生造成影響。另外,小學音樂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音樂教師不僅應掌握最基本的歌唱能力,同時應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組織學生展開各項音樂活動,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曲不離口,進而激發(fā)學生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感受到音樂的美妙之處,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充分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多媒體技術(shù)進行充分利用。在進行《小白船》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動畫以及圖片等營造一個朗朗月空的環(huán)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體驗到學習音樂之美。音樂教師還應具備演奏能力,樂器是音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通過各種樂器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音樂教師應具備鋼琴的演奏技能,通過專業(yè)的鋼琴演奏激起學生們的崇拜之情,并將教師作為自己的偶像,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師還應注重對自身的藝術(shù)培養(yǎng),積累生活中的音樂資源,并通過音樂劇以及鑒賞音樂作品等方式,使自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得到鍛煉,培養(yǎng)自身的音樂情操。
三、結(jié)束語
有效互動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藝術(shù)情操,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萬媛媛,穆陽陽.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設計[J].教育,2014(5):15-16.
[2]顧永娟.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設計研究[J].華夏教師,2016(9):36-36.
作者簡介:王瓊(1981—),福建省龍溪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福建漳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