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分制評價法是建立在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通過用積分累計的形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水平進行定量化研究,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尋求其解決方案,以探索更加適用于現(xiàn)代高校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積分制評價可以凸顯教育評價的激勵功能,豐富教學評價的管理功能,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學生的全局觀以及寬容、合作的品質,也有利于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將積分制評價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積分制評價;體育教學評價;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9)03-0074-04
Abstract:The point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t quantifies the learning level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y using the form of integral accumulation, and ponders the possible problems and seeks solutions, so as to explore the evaluation method tha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mode of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ints-based evaluation can highlight the incentive function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enrich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timulate the self-efficacy of students, cultivate the overall view of students and the quality of tolerance and cooperation, and als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ports skills.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apply the point system evaluation 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Points system evalu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Formative assessment
改革開放后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思想觀念意識越來越注重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體育健身意識深入人心,日益成為全民共識。體育類高校在體育健身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等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人類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達到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體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控制內外部各種因素與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發(fā)揮其組織能動作用。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檢查與總結,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側面的活動。它包含一系列的步驟,手段與方法,是一項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學過程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效果,及時掌握教學的中出現(xiàn)的所有問題,進行有效的糾錯和改進教學的過程,是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水平和行之有效的糾錯手段。鑒定和診斷學生實踐活動中合理性,旨意在體育教學質量得到科學合理的保障。
1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是按照平時成績(考勤)+期末考試成績,或者體側成績+平時成績(考勤)+期末考試成績或者是體側成績,強調對學生要“課堂達標”,把終結性作為衡量學生重要指標。不難看出只是一味地單一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為體育學習最終目的結果,是和我國現(xiàn)階段的體育教學目標相悖。這種體育教學評價標準不能就體育教學過程和教學的效果有合理的判斷,也給我國高校教學評價體系的形成帶來了困惑。學生的成績不能真正反應出學生的技術能力提高的幅度,也不能反映出教學的真實效果。
教學評價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管理和調控教學過程。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制定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比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或過程性評價在體育教學的實施中比較復雜,但評價的效果和意義卻十分顯著。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學需求,并且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運動過程、投入水平的考核。所以,以形成性評價理論為指導,探索體育教學中的積分制評價法,能有效解決現(xiàn)代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問題?;谶^程性評價理論體系,教師可以思考是否能通過不同的實踐性評價形式來實現(xiàn)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理念、學習動力等三方面的綜合考量。積分制評價方式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通過用積分累計的形式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對學生學習水平進行定量化研究,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尋求其解決方案,探索更加適用于現(xiàn)代高校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
以“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為主題,在“中國知網學術資源數據庫”中進行檢索,主要檢索從2008年到2019年近十年的相關文章,剔除無關重復文獻后,共檢索到文獻917篇,然后再以“積分制評價法”為主題檢索出共有26條結果,最后檢索以“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并含“積分制評價法”共找到0條結果。通過文獻檢索發(fā)現(xiàn)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熱度逐漸升高,但是對于將積分制評價法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研究很少。
呂崇東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是多元化評價引入形成性的體育教學過程。張偉東、唐振宇《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和教師的素質,用多元、多樣的方式做出評價體系。張明波的《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下的大學生體育學習評價體系探究》教學中制定相應的考試成績預測成績段,達到考試成績的平衡性標準。這些研究方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從現(xiàn)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具體應用過程的實證操作的可行性來看,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或教學實踐的實施的合理性。張洋的《基于過程性評價理論體系下高校積分制評價方法的探索》中積分制評價方法是建立在形成性評價理論的基礎上,通過用積分積累的形式在英語課堂上進行的定量化研究。
現(xiàn)今運用跨學科的理論來論證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量化指標,做到體系完善、科學合理、可行性操作評價內容的實證研究仍然很少。
2 積分制評價法釋義
積分制評價,顧名思義就是以相對較長的學習進程的累計積分情況決定其最后的成績的評價方法。積分制評價方式正是建立在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通過用積分累計的形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水平進行定量化研究,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尋求其解決方案,以探索更加適用于現(xiàn)代高校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
積分制評價法起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形成性評價理論,目的是讓學生主導學習的整個過程,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發(fā)展與提高。其表現(xiàn)為并不以單一的分數或測試結果作為評判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體會學習進程所帶來的轉變與感受,從而形成對于學習過程的自我改進與調節(jié)。
用體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把體育教學的課堂作為一個整體去研究,對教學過程進行每一次課累計量化的權重值,作為每一位學生考試成績的基本基數,是每次教學中反應出學生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的量化指標,這就是積分制評價。
課積分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每次教學過程中,記錄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出現(xiàn)事件的總體次數并折算成分數。從學生的教學完成情況、組織紀律性等情況,課積分的增減變化反應體育教學過程的真實效果;教學的總次數的平均累計的分數為積分制。每個學生的最終分數是80%的課積分的與20%的終極考核的和作為該學生的分數。課積分的數值是和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有直接關系,是班級整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的真實反應,是評價過程的實際狀況的結果。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第二十一條“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xiàn)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1]。課積分應用到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符合“綱要”的精神實質,是體育教學評價過程中能夠具體操作的手段之一。
3 積分制評價法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實施的意義
3.1 積分制評價凸顯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
積分制評價法主要是基于對學生長期的激勵,將學生每次課的成績與學生的運動成績相結合起來,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對學生未來某一時間段進行激勵和約束的一種手段。像在超市設計許多的積分兌換獎品,用積分制刺激客戶消費。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評價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是整個體育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積分制評價法在體育教學評價中不僅關注到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潛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發(fā)揮了評價的教育功能。積分制評價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自尊與自信,逐漸淡化學生之間的評比,幫助學生自己與自己的昨天做比較,在積分制評價中更加了解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積分制評價法具有激勵作用這一重要的功能,運用積分制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興趣,積極的運動興趣可以激勵學生自主的去參加體育運動,從而不斷的推動學生身心的發(fā)展,滿足學生終身體育的需要。
3.2 積分制評價豐富了教學評價的管理功能
積分制評價法在強調評價技能和運動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態(tài)度、情感等心里方面的發(fā)展,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豐富了評價的管理功能。積分制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感體驗、體育合作情況作出合適的評價,體現(xiàn)了評價的客觀、公正?,F(xiàn)代課堂中積分制評價法具有檢查課堂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以及增強師生教和學的動機,激發(fā)師生的進取精神,重視了師生在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關系。
3.3 積分制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理論:自信心是人們在一定的情景中是否有完成某種任務的期望,這種期望包括著對行為結果以及自我能力的推測與判斷。積分制評價法能夠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從而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學生就會更加努力,從而會更加無線接近于成功?!白晕倚芨小笔敲绹睦韺W家班杜拉于20世紀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提出的,指個體能成功地執(zhí)行特定情境要求的行為的信念。個體的行為是受效能感影響,也是個人對自己執(zhí)行產生某一結果所要求的特定行為的能力信念。劉文波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可以提高學生自我調整心里狀態(tài)的能力,降低焦慮水平形成一種興奮的,求勝的心里狀態(tài),從而最大限度的調動和發(fā)揮其拼搏進取的精神。
3.4 積分制評價有利于培養(yǎng)全局觀和寬容、合作的品質
“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走向社會”。培養(yǎng)受社會歡迎的具有良好團隊精神的大學畢業(yè)生,是高校教育的職責和神圣使命。一個善于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的組織往往是善于團結合作的集體[2]。在現(xiàn)代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各項工作的完成和發(fā)展要求都不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的。要靠集體智慧和團結協(xié)作方式來完成。這就告誡我們在人才培養(yǎng)上要在各個方面都要做到集體觀念的培養(yǎng),團隊意識。體育教學過程中勢必把課堂教學變成整體化,制度的強制和教育相結合。學生都要為個人的成績的優(yōu)異,不僅僅個人完成好教學任務和不違犯課堂紀律,而且要幫助和鼓勵其他的同學,一個學生沒有完成任務的就會使課積分指數下降,影響大家的利益。從不得不關系,到主動關心集體利益,逐步養(yǎng)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3.5 積分制評價有利于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
積分制評價教學可以提高運動成績,常規(guī)教學結合積分制評價法更加有利于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積分制評價法對學生在體育技能學習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學生對自己有較高的認識,對完成較高的學習目標充滿信心,從而產生一種較高的內在推動力,最終能取得較高的運動技能學習水平。丁齡研究得出:運用積分制對習得的知識能夠進行反復的練習和充分的運用,期末考試的壓力減小,但是成績卻得到了提高。
真正能做到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逐一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是我們研究問題的所在。從理論上講不同的考評其結果不同,不同的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會導致偏差,用單一化的評價模式不能全面反應真實的結果和正確的結論,體育課堂的約束力和學生表現(xiàn)行為會有所影響,積分制評價法把難以操作、全面反映教學過程、體現(xiàn)全面“育人”的要求成為可能,把影響其發(fā)展的因素被稱為自我效能感良性作用顯現(xiàn)出來。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學習技術的接受能力等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影響都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所在。
4 積分制評價法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中的實施原則
積分制評價法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評價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的意識為目標,綜合地使用出勤率評價、教師課堂評價、課下自助鍛煉溝通評價、階段性測試評價、個人發(fā)展性評價、學生潛在學習能力自我評價與學生互相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進行學生最終分數評定。積分制規(guī)則又分為加分制規(guī)則或者是扣分制規(guī)則。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衡量自己的積分情況,已取得最后的積分成績。
實施積分制評價應遵循以下原則:
(1)積分制評價法的實施之前要做好調查與動員,如在實施過程中遭到了學生的強烈反對以及不配合的狀況,那么就不能強制實施否則會適得其反,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引起不良后果。
(2)在積分制評價過程中,競爭不宜用的過于激烈,避免聚焦少數而損傷多數這種情況出現(xiàn),提倡學生和自己比較,不斷為自己設置新目標,與過去的自己相比較,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斷體會到自我提升與進步的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感。
(3)同一種方法一成不變的話,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減少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評價過程中不斷調整積分制的內容,以及獎勵等等,以保持學生的進取心及爭取積分的動力。
(4)積分獎勵,要重勵輕獎,最大化的發(fā)揮獎勵的積極作用。
(5)積分的獎勵要及時,無論是精神獎勵還是物質獎勵,獲獎的同學都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種興奮的情緒會帶動其余的同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參與競爭的意識。
(6)采用積分制評價,要為每位學生建立學期成績檔案,時時記錄學生的運動參與數量、質量,學習態(tài)度、情感變化和運動成績。教師在記錄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瞬間表現(xiàn),積累學生表現(xiàn)性評價的素材,為學生的綜合性評價積累文字和數據材料。
5 結 語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實質上是一種判定目標達到程度的過程。積分制評價體系的建立必須要長期執(zhí)行的結果,做到育人的教育整體化,就能達到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求。改進教學方法和進行教育指導就是體育教育評價的責任和目的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宗旨目標?!白晕倚芨小钡恼芰康奶嵘?,也是教學過程中質量的保障;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修養(yǎng),遵守規(guī)則,遵守秩序,學習體育技術與技能的熱情與意志,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上起到深遠的教育作用。課積分與終結性相結合的體育教育評價才能落到實處,反映真實的評價體系更加完善、科學、合理、有效,充分發(fā)揮了評價的反饋、診斷與指導作用,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EB/OL].2002.
[2] 付英偉.“課積分”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考核中可行性分析 [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35-136.
[3] 呂崇東.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 [J].運動,2014(17):81-82.
[4] 馮蘊中.任冀軍對體育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2):83-84.
[5] 張德廣.關于體育教學形成性評價的探討[J]平原大學學報,2002(1):95-96.
[6] 劉剛.焦國軍體育教學形成性評價的特點與機能類型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112-114.
[7] 鐘文正.陶行知體育思想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08(5):90-92.
[8] 王蓉.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與實證研究——以昆明市為例[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9] 張偉東,唐振宇.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15):1867-1868.
[10] 高凌飆.過程性評價與理念的功能[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6):102-106+113-160.
[11] 林怡.高校課程學習過程性評價的實踐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