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淑蓮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fā)展,教學方法、教育思想隨之變革,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同時,可有效完善教育體系,拓寬教學實踐途徑,助力教師有效落實教學目標,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其中生活化教學方法,作為新型教學模式之一,以生活經驗、生活案例為紐帶,拉近學生與書本知識之間的距離,助力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削減教師課堂教學阻力,提升課堂教學成效,生活化教學價值可見一斑。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方略,以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化
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奠基階段,教師需在傳授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及書本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擴寬學生數學視野,使學生明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然而數學知識相對較為抽象,需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抽象思維能力、逆向思維等能力,徒增學生數學學習難度,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需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用生活元素充實數學知識,轉變數學知識表現方法,使其更具吸引力,并契合小學生思維常態(tài),助力教師順利落實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達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要點
1.學生。學生是生活化教學實踐核心,教師需根據學生生活體悟、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驗及個性喜好,合理汲取生活化教學素材,為打造“學生本位”講堂奠定基礎,例如針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加減混合運算”教學時,教師需根據小學生喜好新鮮事物,愿意被色彩鮮艷、圖像豐富的畫面所吸引這一性格特點,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法,為學生播放一段《動物世界》中獅群捕獵山羊的片段,同時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列出加減混合運算算式,通過計算得出山羊、獅子各多少只,獅群通過捕獵,獵得多少只山羊,與視頻初始山羊數量相比,還剩下多少山羊,基于《動物世界》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學生可在該視頻帶動下自主學習,同時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自主學習等核心素養(yǎng),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質量。
2.教材。教材是生活化教學實踐出發(fā)點,是教師一切教學行為的依據,為此教師需深挖教材內容,探尋生活化教學立足點,以此為由打造生活化教學體系,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類教學時,可將學生可以接觸到,且源于日常生活的物品拿到課堂上,如各種形狀的餅干、鐘表(圓形、正方形等)等,并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圖形,通過教學生活化啟發(fā)學生思考,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奠定基礎[3]。
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原則
1.科學有效。數學作為科學學科,可幫助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為此數學與現實生活關系緊密,與之相關教學素材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教師秉持“科學有效”原則,從學生、教材著眼,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素材,形成生本化教案,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使學生得以積極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提高生活化教學有效性。
2.豐富多樣。為避免教師陷入“經驗論”、“模式論”教學誤區(qū),能持續(xù)完善課堂教學體系,教師需秉持“豐富多樣”原則,不斷變革教學模式,擴展生活化教學途徑,延展生活化教學脈絡,使學生可在生活化教學實踐過程中,掌握更多終身受用的知識及技能,有效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2]。
三、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方略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要點、原則進行分析可知,教師需深入分析教材,根據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秉持科學有效、豐富多樣等原則,合理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在落實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基礎上,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的。
1.在數學教學前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良好的教學導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能效,教師在教學前夕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可削減課堂教學阻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教師落實教學目標,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探究及自學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進行“圖形的拼組”教學時,可率先組織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搜集與“圖形拼組”相關的物品,有的學生將掛在客廳的藝術畫、家長的手機殼,以及印有拼組圖形的服裝拿到了課堂上,教師在肯定學生動手實踐學習行為基礎上,需給學生時間探討這些圖案都是由哪些圖形拼起來的,將學生的思想與數學知識關聯在一起,繼而通過教學生活化,實現課堂導入教學目標,削減小學數學教學阻力,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
2.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存在一定學習與理解難度,為此教師可通過教學生活化,充實數學教學內容,豐富數學知識表現形式,使學生得以有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可將學生的生活經驗編成應用題,凸顯數學教學趣味性,并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為提高應用題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如題:孟曉菲在春節(jié)期間與家長一同辦年貨,25.6元/斤的青蝦買了5斤,10元/斤糖果買了2斤,買青菜共花費50元,其中辣椒每斤5元,娃娃菜10元,香菜2元,黃瓜8元,請問孟曉菲家長辦年貨共花費多少錢,買了幾斤辣椒?使學生得以在生活化應用題加持下主動思考、自主解題,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3.在數學教學結束后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為使生活化教學體系更為完善,提高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質量,教師需在課程結束后,提出生活化思考題,助力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完成“統(tǒng)計”教學任務后,可組織學生群體針對其現實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如“本學年學生最喜歡的超級英雄是誰”、“每月家庭開銷是多少,哪項開銷花費最多”等,使學生得以在生活實踐中鞏固數學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3]。
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主體是學生,教師需以“引導者”身份參與其中,為學生打造豐富且具有樂趣的數學講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生活化內容啟發(fā)下,有效掌握數學知識,使教師得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同時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需積極創(chuàng)變生活化教學法,推動該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優(yōu)化教學生活化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繼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綜合質量。
參考文獻
[1]馮慧,陳曉聰,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速讀(中旬),2018(12):185.
[2]鐘慧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散文百家(下),2018(12):251.
[3]李繼忠.淺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如何開展[J].散文百家(下),2018(1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