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陽陽
【摘要】馬蒂斯所代表的野獸派的風格,鮮艷、濃重,往往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chuàng)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從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講,兒童是不具備寫實能力的,因此,在兒童每一次的隨性涂鴉中,都需要幫他們建立最初的視覺經驗。
【關鍵詞】興趣;啟發(fā);現代主義藝術;馬蒂斯
袋子里裝的是什么呢?小學美術教育首要的任務,不是讓孩子們能畫出多少栩栩如生的圖畫,做出多少精妙絕倫的手工,而是應該培養(yǎng)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為他們終生的美術學習、美育培養(yǎng)打下基礎。興趣從何而來呢?有一個小男孩的家長和我聊過,說孩子回家對他們說,很喜歡美術課和美術老師,上美術課非常高興,但是很害怕畫畫。興趣不缺了,但如何讓孩子不再害怕畫畫,這一度讓我陷入困境。
類似的現象其實很多,比如在一個啟發(fā)、想象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往往爭先恐后搶著發(fā)言,急不可待地想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但作業(yè)階段,這樣的孩子明顯會少了許多,作業(yè)的呈現效果往往是——畫得好的孩子,依然很好;躡手躡腳的孩子,始終放不開。
曾問過這樣的孩子,為什么能說出那么多燦爛的想法,卻不能好好表現出來呢?孩子躲閃的眼神讓我明白,身邊一些孩子畫得精彩,給他壓力,而自己不擅長畫畫。我的小樹是歪的、我的太陽畫不圓、我的臉蛋是扭曲的、我戳錯了幾筆臟了白紙,甚至畫房子的時候,有很多孩子第一反應是拿出數學課的直尺,直接畫墻壁、屋頂。畫太陽的時候,四處找瓶蓋來圍著畫圈圈。一張無形的網悄悄而又可怕地束縛著我們的孩子,壓抑著孩子暢快表現的欲望。很多孩子為畫不直的墻而難過,為畫不圓的太陽而緊張。面對許多不像畫畫卻有著嚴謹態(tài)度的作品,一種美則美矣的遺憾讓人心悸。
兒童的畫其實應該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是成人很難達到的,在兒童的筆下理應流淌自如。兒童年齡尚小,思想純真,沒有太多條條框框的影響,他們本不該用畫畫去討好別人,他們只是應該為自己畫,畫自己喜歡和想要表達的東西。而在實際教育中,成人往往以自己的標準評價孩子的美術,以自己的標準和條條框框限制孩子們的自由表現,而孩子為了得到成人的認可,開始克制自己的本能,轉而用一種模仿成人標準束縛自己的表達。
在小學階段,相對于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這些綜合學科其實更受孩子歡迎,這也和其學科的特殊性有關。繪畫其實是人類蒙童時期開始的興趣和思維的體現。阿爾塔米拉和拉斯科洞窟的史前巖畫,已經告訴我們繪畫是人類的自然行為和天性。
于是,阿爾塔米拉和拉斯科洞窟這些人類蒙昧時期的藝術、史前盧浮宮,都由兒童在玩鬧中發(fā)現,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小學階段的美術,就應該是玩,是快樂,是抒發(fā),是表達。可生活中似乎有誰已經早早告訴了孩子:天是藍的,草是綠的,漂亮的美術作品應該是端莊精致的。在人類歷史文明的長河中,兒童涂畫似乎從來沒有被當作一種藝術形式來對待。
一、野獸派的沖擊
我開始嘗試在美術課上給學生欣賞馬蒂斯的畫,并且告訴孩子們,這是享譽世界的大畫家的作品。
馬蒂斯所代表的野獸派的風格,鮮艷、濃重,往往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chuàng)造強烈的畫面效果。映入孩子眼簾的這種直接、猛烈、狂放的畫面效果,沖擊著他們的眼睛、認識和理解。原來畫畫也可以這樣?這樣“隨意”的作品也是世界名畫?原來畫畫不需要那么講究,這樣的用筆我也會,這樣的顏色我也能試試。
《帶帽子的女人》用鮮艷奪目的色彩,夸張的比例,近乎拉長的脖子,粗獷的筆觸,刻畫出一個在孩子看來線條簡單、色彩明艷的作品。對于不敢用色和下筆遲疑的孩子,有著極好的鼓勵促進作用。
《躺椅上的女人》首先映入孩子眼簾的是鮮艷而又看似隨意的黃藍色。這幅畫最有特點的是女人的臉上沒有刻畫任何五官,只有一個光禿禿的臉,壯碩的大腿,扭曲的腰身,超小的腦袋,無一不在告訴孩子們,看,這樣“不完整”的畫,看起來美么?它也是享譽世界的作品。原來美麗的畫不需要絲絲入扣、細細描畫,抓住你最想表達的、最擅長表達的、最愿意表達的,好好展現你心目中最感興趣、最美的事物。看,作為一幅以人為主角的畫,連人的臉和五官都可以不畫,只以畫個“圈圈”了事,你畫畫還害怕什么?還有什么不敢動筆的呢?
《戴帽子的婦人》,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容貌、衣飾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紅色,粗獷地把輪廓勾勒出來。而在給學生的欣賞畫的過程中,我們無法要求小學階段的孩子去理解這強烈的顏色并不是現實中存在的真實現象,而是經過藝術家的加工后對人物和畫面做出的處理。我僅僅需要讓孩子發(fā)現、感受,看,人臉可以畫成綠的,還有黃色的堆砌,頭發(fā)是紅的也好漂亮,帽子和大氅五顏六色的顏色也好自在。
二、立體派的啟發(fā)
在現代主義畫派中,立體派的影響別具一格,尤其以畢加索等人著稱。畢加索對孩子來說,是個耳熟能詳的大師名字,但往往在美術教育的實踐中距離孩子較遠。畢加索晚年在參觀兒童畫展時說:“我在他們這個年紀就可以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畫得像這些孩子一樣。”
如今,孩子的藝術細胞開始被一道道網束縛住,畢加索終生都在學習的如孩子一般的畫又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啟發(fā)呢?
畢加索開山立派的《亞威農少女》,不容易得到大眾的審美肯定。畫面中抽搐、變形、扭曲的人臉,極具裝飾意味的線條,超出了我們普遍的視覺審美能力,也許一個普通的成年人根本覺得不美,不像,但這恰恰如孩子一般的表現形式,這也許能喚醒兒童在藝術中的本能。
如果不說這是大師畢加索的作品,孩子都可能只會覺得那是和自己一樣的信手涂鴉。美術的價值標準絕非畫得像不像,但這卻成了許多人評價藝術的標準。大師畢加索最終沒有走具象、寫實之路,所以他創(chuàng)立了立體主義,他會標新立異開始在畫布上加布片,從而創(chuàng)立了分析立體主義。他的一生都在探索藝術之路,當之無愧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孩子面對《畢加索自畫像》這樣的畫都是無比興奮的,寥寥數筆,毫無考究的感覺。畫面自由自在,大師能這樣畫,我也能。事實上一幅造型嚴謹、涂色均勻的兒童美術作品,并不代表是成功的兒童美術教育。諸如此類的作品還很多,雖然我們不能要求孩子理解這些作品的含義、畫中所設定的比例、概念,但他們能帶給孩子們新的感受和體驗。兒童的美術學習,重要的不是為日后成為藝術大師做基礎鋪墊,而是給孩子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給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插上一雙自由的翅膀。從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講,兒童是不具備寫實能力的。在兒童每一次的隨性涂鴉中,我們都要幫他們建立最初的視覺經驗。
三、教學應該符合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
楊景芝教授認為,兒童在六七歲才開始進入寫實期。兒童的用筆歪歪扭扭,不是他們不認真,而是自身的年齡特點、身心條件所致。但是家長包括老師忽視了兒童的這些特點,覺得畫面工整、涂色均勻就是好畫。正因如此,才會出現了一些拿著直尺、瓶蓋畫線畫圓的學生。
我們要的不是讓孩子去畫一張好的兒童美術作品,而是要給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插上一雙自由的翅膀,積累最初的視覺經驗。讓孩子們欣賞現代主義畫派的作品,目的絕非讓孩子畫出這樣的畫,更多的是為孩子積累豐富的視覺經驗。具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現代畫派作品希望打破孩子給自己劃定的思維定式、和認為端端正正、均勻嚴謹的畫才是好的藝術作品的常規(guī)思維。
人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先感覺再知覺從而開始思維的過程,現代主義畫派極具沖擊力的畫面效果,會給兒童的視覺形成強烈的刺激與震撼,進而感知到這樣的畫面給自己帶來的創(chuàng)造欲,再進一步思考我該怎么畫?我能不能不要害怕畫不好,不要害怕小樹太歪、太陽不圓、墻角不直,瞧,和我看起來差不多的作品都是大師畫的呢。
現代主義美術流派眾多,如野獸派、立體派、表現派、抽象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等等。本文列舉兩種現代畫派的特點,每一種都有別具一格的味道。對兒童來說,其新鮮、特別的感覺能觸發(fā)其表現欲,這也是符合現代畫派的宗旨特點的:“藝術語言自身的獨立價值”“繪畫不作自然的仆從”“繪畫擺脫對文學、歷史的依賴”“為藝術而藝術”,這是現代主義美術體系的理論基礎。
任何美術作品都是作者對所處現實生活中的主觀內心思想感情及其哲理觀點的表現。藝術就是創(chuàng)造,因襲和保守注定沒有發(fā)展?,F代派美術只不過更注重這一點而已,而這點更符合對兒童的教育。
空無一物的袋子無法站立,讓孩子的袋子里,充滿自己的體驗、真心的表達,而不是一幅幅涂色均勻、畫面工整的作業(yè),是我們真心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