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鍵
摘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凸顯了生本教學理念,扭轉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活躍了課堂氛圍,進而全面提升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本文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其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小組合作;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在傳統(tǒng)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依賴于多媒體課件,滔滔不絕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因此,面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必須要在遵循生本理念的前提下,借助小組合作這一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扭轉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一、遵循生本原則,科學構建學習小組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應緊緊圍繞“生本理念”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在具體進行分組的時候,應遵循“組內異質、組問同質”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性格、愛好等,將水平相近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層次和范圍中,以便于學生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在組建完學習小組之后,為了保證學習小組的順利展開,教師還要將小組中領頭羊的學生設為小組長,使其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榜樣和模范作用,使其擔任小組內的組織、分工、協(xié)調和合作等職責,進而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二、明確學習目標,確保合作學習的方向
在初中歷史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為了保證小組成員更好地開展學習,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給學生樹立一個清晰的學習方向,進而促使學生驗證正確的學習方向,積極開展合作學習。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更迭”的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就引導學生圍繞三個朝代建立的時間、滅亡時間和原因等,對其進行歸納學習,并經過小組討論,從中得出相應的啟示。在這一明確的教學目標下,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具備了明確的方向,進而促使學生緊緊圍繞這一教學難點展開學習,提升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明確分工,確保所有學生的參與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必須要引導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進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為了達到這一點,教師在開展初中歷史小組合作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確保責任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使其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而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例如,在“戊戌變法”的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就結合小組內成員的數(shù)量,由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利益方、派遣專門的學生收集相關資料、整理工作等,使小組中所有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這一課堂學習中,進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
四、強化總結和反思,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在完成歷史小組合作學習之后,一方面必須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全面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不僅要對整個小組進行評價,還要對個人進行評價,不斷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完成之后,還要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針對當前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包括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了什么問題、課堂控制問題等,并據(jù)此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確保下一次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遵循課堂教學的流程,科學地融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全面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