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菲
摘要:數學活動來源于培智學生的生活。筆者從以需訂單合理安排、以主定輔內外結合、因生而異活動分層、因趣而學自由選擇四個方面著手每日數學活動的設計。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與同伴作用及老師的觀察引導與評價,從而使培智學生的數學興趣得到培養(yǎng)、知識得到鞏固、能力得到提升,養(yǎng)成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習慣。
關鍵詞:智障學生;數學活動;設計;探索
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說,數學不單是一門學科,更是日常生活必備的重要技能。根據動態(tài)發(fā)展觀的需求,特殊兒童的發(fā)展可能出現(xiàn)很多不可預期的情況,包括進步后的倒退,長期停滯不前等。培智生活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能否通過精心設計地每日數學活動來鞏固所學地數學知識及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掌握日常生活必備的重要技能呢?為此,筆者在每日數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數學活動的設計
(一)以需訂單,合理安排
特殊學生的教學設計需要基于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與發(fā)展需求。數學活動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數學活動的設計也要從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發(fā)展需求為基礎。筆者根據《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和《弱智兒童適應性功能教育課程與實踐中的適應性學科生活數學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正確的支持,來自于教師的支持與同伴支持,結合每位學生的前測水平和將來發(fā)展需要制作數學活動單。
(二)以主定輔,內外結合
培智學校的單元主題教學,以每月主題的形式進行教育,數學教學也是一樣,以單元主題開展教學,數學活動也是離不開月主題教育。生活單元主題來源于智障學生的生活,培智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應強調在生活中學習,最終回歸到生活中去。比如,這個月的主題是信息與生活,數學課以個人信息為主進行教學,課外的每日數學活動以個人信息為輔,來鞏固課上所教的個人數學信息,而設計的數學活動。
(三)因生而異,活動分層
特殊兒童的個體內差異與個體間差異非常大,比普通學校更需針對他們的個別差異和特殊需要。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要從學生個體的生活環(huán)境及學習需求來設計數學活動。智障學生的個別化數學活動也一樣,IEP根據培智學生的不同需要設計不同的活動層次,還根據該智障學生現(xiàn)有的能力水平設計最適合的數學活動,以保證其得到最好的發(fā)展,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四)因趣而學,自由選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智障學生也不例外,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投人到其中的活動中。鼓勵智障學生多參與數學活動,從學生熟悉的撲克牌入手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以有趣的撲克牌為切入口,用游戲的方式來鞏固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找數學,并在活動中用數學知識的習慣,在活動中為智障學生提供及時的個別化支持。
二、數學活動的實施
(一)發(fā)揮學生優(yōu)勢,專人負責
每個智障學生都各有所長,都有他們自己獨有的優(yōu)勢。要讓他們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可以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數學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每個入學數學的優(yōu)勢,每一項數學活動中最先學會的及掌握水平最高的人來負責此項數學活動。比如小胡同學善于用計算器計算,算得最快最好,就有他來負責此項活動。ATM模擬機上的存取人民幣操作小杜操作的又快又正確,ATM模擬機操作就讓小杜來負責,小汪同學在用電子秤方面十分熟練就讓他來負責稱重活動等。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負責的學生明確自己的負責要求,每位學生輪到負責的時候都很熱情,在其他同學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會特別耐心地教同學。在負責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自己在數學上各方面的能力,又能養(yǎng)成做事有責任心的品質。在管理的過程中,既發(fā)揮了自己的個人優(yōu)勢,又讓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二)建立興趣小組,同伴互助
智障學生的發(fā)展離不開同伴的作用。同伴作用指的是借助于一定形式的交往,年齡相似的兒童對彼此行為態(tài)度和學業(yè)等方面產生的影響。那么在數學活動中建立興趣小組,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興趣小組。根據班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他們的愛好出發(fā),自由選擇,建立了計算器興趣小組、購物小組、ATM機小組及有趣的撲克牌小組。在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及互相鼓勵,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活動氛圍。當人處于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中時,就會不自覺地被這個環(huán)境感染,因為環(huán)境給他的心理暗示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智障學生特別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同學們在興趣小組的活動中,無形中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三、數學活動的實踐成效
(一)興趣得到培養(yǎng),在生活中找數學
通過一系列的每日數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在生活中主動收集有關的數學活動的資料。如收集在生活中產生的各種票據,有電影票、超市購物票、水果票及快遞單等。能力好的學生在平時看到有關數字信息的地方會用手機拍下,還會把拍下的照片發(fā)到班級學生群里共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數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等著你去發(fā)現(xiàn)。
(二)知識得到鞏固,在生活中學數學
現(xiàn)在學生每大學的數學知識在數學活動中得到及時的鞏固,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歡學數學,會主動地向老師提一些問題??吹讲藛巫约簳x一讀價格單,看到門牌號會說一說,購物時會用手機中的計算器進行核對,在核對成功時會感到無比的快樂,會發(fā)現(xiàn)數學的樂趣。在生活中學數學,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能力得到提升,在生活中用數學
通過每日數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在生活中有了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意識。如怎樣利用單數與雙數去找門牌號,找具體的地址。怎樣利用日期找到自己的星座,還給家人找到了是什么星座。在找十二星座的時候,發(fā)現(xiàn)同學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能找到自己的星座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還有能力好的同學會自己獨立到ATM機上取錢,能力弱的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在ATM機上取錢。在填寫個人履歷表時能夠熟練地填上自己的個人信息,學生們在生活中用數學時感到數學的價值。感覺生活處處有數學,和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
四、反思與建議
通過一年半的實踐和探索,生活數學的課堂教學與課外的每日數學活動的有機結合,學生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培智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及在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通過數學活動的開展,筆者認為以下三個方面要引起深思:
(一)活動設計更注重個別化
在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時,應給緊跟著學生的障礙程度來設計,多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或者用學生善于表達的方式來參與活動。針對學生個性特點提供合適的學具支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生認為愉快的氛圍,爭取讓每一個智障學生在每一大的數學活動中都有自己的進步,都獲得不同的成長。
(二)活動設計更注重應用化
隨著培智學校高中部職業(yè)課的開設和就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及學生未來生活的需求,我們在設計數學活動知識時更注重考慮對他們日后生活的實用性及可能性。設計一些有關工作中的數學活動,如上下班打卡活動,簡單的記錄活動和看懂工資條等活動。還可以設計一些有關未來生活需求的數學活動,如網上購買衣服和鞋子會選擇自己的尺碼,還有在手機上如何用支付寶支付等活動。根據每位學生就業(yè)需要的工作數學來設計相應的數學活動,是否可以推廣到就業(yè)需要的生活知識的綜合活動。
(三)活動的開展更具有泛化
在每日數學活動中都需要學生的認真堅持,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了堅持的習慣。學生能否把這種堅持泛化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把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認真做好一件事的習慣,泛化到在生活中堅持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堅持把每日的工作任務完成,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于素紅.特殊教育教學設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劉啟珍,楊黎明.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