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雄
【摘? ? 要】略讀課上,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為最主要的目標取向,引導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自行總結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并獨立運用于學習略讀課文,這就是自主探究模式。
【關鍵詞】自主探究? 略讀課?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17
自主探究模式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自我探究,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獨立的主人翁意識,明確的學習目標,操作性強的學習方法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
一、步驟與意義
(一)基本步驟
1.根據(jù)教材,自主制定目標。學生根據(jù)本單元的導讀,和略讀課文前的導讀以及本課的特點,制定出學習目標。 2.自主總結方法,獨立探究。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學習最重要的部分。先由學生總結出從本單元精讀課文中習得的閱讀方法,然后自主運用方法學習略讀課文。3.自主匯報成果,教師點評和點撥。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學生之間互相啟發(fā)、補充;教師畫龍點睛,作適當點撥。 4.溝通內(nèi)外,拓展延伸。溝通課外閱讀,把所學的閱讀方法,自覺地在課外閱讀中進行運用、鞏固,逐步內(nèi)化為自己的閱讀能力。
(二)主要意義
1.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應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他們積極思考,自覺實踐。課程標準也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略讀課的“自主探究”模式符合這一理念,課堂以全體學生為主體,給予充足的學習時間,全體參與,全程參與,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自主探究”模式努力讓學生做個發(fā)現(xiàn)者、探尋者,目標讓學生自己制定,學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方法讓學生自己驗證,成果由學生自己匯報。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3.符合語文課程實踐性的特點。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須靠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xiàn),只有通過學生的不斷實踐,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的境界。這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白灾魈骄俊蹦J揭詫W生的實踐為主,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精讀課所學到的方法,學習略讀課文,進一步鞏固方法,并舉一反三,把方法運用于課外學習中,形成能力,從而實現(xiàn)“自能讀書”。
二、設計舉例
以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略讀課文《索溪峪的“野”》為例,運用“自主探究”模式,其教學過程如下:
(一)根據(jù)教材,自主制定目標
1.學生讀本單元導讀和本課的導讀。 2.制定本課的學習目標。3.交流、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梳理確定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1)理解、積累文中的四字詞,如:望而生畏、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等;積累自己認為描寫有特色的句段。(2)整體把握課文,理解“野”在文中的意思,課文寫了索溪峪哪些方面的“野”?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4)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二)自主總結方法,獨立探究
1.回顧《草蟲的村落》的學習方法。
(1)初讀課文,圈畫要積累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新詞和關鍵詞。 (2)整體把握課文的方法: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理清課文層次,把握全文內(nèi)容。草蟲的村落有什么特點?作者寫了草蟲村落的哪些場景?作者是先以“奇異”一詞概括草蟲世界的特征,然后具體寫了兩個場景展現(xiàn)草蟲世界的奇異。(3)品讀課文的方法:方法一:找出比喻或擬人句子,抓住關鍵詞,圈畫、批注。學習《草蟲的村落》的比喻、擬人的句子:甲蟲音樂家們?nèi)褙炞⒌卣裰岚?,?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圈出關鍵詞“音韻”“靈泉”,批注:作者認為甲蟲振著翅膀發(fā)出的聲音,就像從山澗里流出來的好聽的泉水聲,這聲音就像一首樂曲,很有韻味。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方法,讓讀者感受到甲蟲就是杰出的音樂家。 方法二:尋找課文的“留白”,展開想象?;仡櫋恫菹x的村落》的學習,尋找課文的“留白”,展開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感受“奇異”。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后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里去?!闭归_想象:它們是什么關系?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中,在深情地傾述什么?小結:通過想象,我們進一步感受的草蟲世界的奇異。方法三:反復誦讀,調(diào)動體驗,想象畫面。學習課文第一個場景:小甲蟲迷路的森林,體會作者想象豐富。用一邊讀一邊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作者獨特的感受。
2.自主探究《索溪峪的“野”》。按“初讀——整體把握——品讀”的順序自學《索溪峪的“野”》,品讀課文可在三種方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也可以三種方法綜合運用。
(三)匯報成果,教師點撥
1.確定匯報形式。 (1)小老師上課式:適合目標1的匯報。教師點撥預設:隨心所欲,山怎么隨心所欲?返璞歸真的原意是什么,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2)板書解說式:適合目標2、3的匯報。
預設學生的板書為:
教師點撥預設:山野作者從那幾方面來寫的?引導學生補充板書,體會作者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3)朗讀+交流式:適合目標4的匯報。
根據(jù)學習方法的不同分三組進行匯報。第一組:學生朗讀畫出的比喻、擬人句段,交流自己的批注;第二組:談留白處自己的想象;第三組:展示自己的朗讀,并交流為什么這樣讀。教師隨機點撥,如:? 第一組同學談到“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又撅著屁股,堵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學生可能會談到把索溪想象成一個“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索溪的野。教師點撥:這個孩子雖野,但十分靈動、可愛、充滿生機,它蹦跳而出,它奔跑,它撅著屁股,特別是一個“鬧”字,一個天真、機靈的孩子仿佛躍然紙上。
(四)溝通內(nèi)外,拓展延伸
1.用所學閱讀方法自學同步閱讀《傾聽鳥語》等文章。
2.搜集張家界的圖片和資料。
三、注意事項
(一)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相對比較弱,如果方法不可操作,學生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轉,在課堂上要么無所事事,要么隨心所欲地學,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這些方法在精讀課文的學習中,教師作了具體的指導,學生在學習精讀課文時使用了這些方法。這些方法符合本單元的教材特點,是可操作的。其次,這些方法要全面,要涵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整體把握課文到局部品讀課文;從初讀到精讀,都要有相應的方法指導。
(二)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
略讀課以學生為主體,但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絕不能放羊,把略讀課上成“自習課”、“自由課”。教師是學生有序學習的保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在學生疑難之處畫龍點睛,使學生豁然開朗,在學生不到位之處,點撥、提領,使學生學得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