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臻毅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教師除了完善備課之外,還需要在課堂上利用提問的方式增加課堂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一種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學生思維發(fā)散的教育方式,在結合課本知識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利用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對當前知識的理解,從而實時地轉變自身教學思路,進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提問;高效教學;小學數(shù)學;分析與思考
小學數(shù)學是小學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與自身未來的全面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效果。小學數(shù)學學科知識內容自身存在一定的抽象性特點,知識內容較為分散,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遇到一定的學習障礙。為此,教師就需要結合多種教育教學模式來綜合性地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并以此加強學生思維空間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增加課堂提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較小,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干擾而出現(xiàn)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溜號等狀況。為此,加強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加強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是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為了促進上述條件的發(fā)展,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提升課堂提問教學的可信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看作當前主要的教育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的優(yōu)勢,促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靈活應用。例如,在對于《三角形》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在備課階段就結合課本知識內容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收集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體,并將其添加到課件中,以PPT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在課前知識內容導入的階段就積極幫助學生對于“三角形”的知識內容進行綜合性的理解和分析,并結合生活實際探究三角形結構的物體在實際應用中有什么優(yōu)勢性體現(xiàn)。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有利于學校在教育方面進一步突破,其中,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有利于將教學內容以多媒體播放的形式更為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對其視覺感官形成較大的落差,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課堂活躍性,從而達到極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積極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數(shù)學課堂氛圍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明確,由于其地位和角色的差異性,在課堂教學中的分工也較為明確。這種教育教學關系模式的建設,雖然能夠加強知識傳輸過程的高效性,但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fā)展與思維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整體課堂教學氛圍難以得到凸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意識也相應地得到壓制。為此,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改善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限制。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更加平等、輕松的課堂交流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此氛圍下積極地對教師提問進行探索和分析,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學習效果自然獲得較好的體現(xiàn)。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學科教育是我國當前小學基礎性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確立學生自身的課堂教育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并積極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加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提升自身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保障自身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楊蓮芳.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關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