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芝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順應時代需要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教學突出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在程序式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學習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關(guān)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筆者在認真學習有關(guān)“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探討了高中英語在課文理解 — 書面表達 — 習題講評中進行“合作學習”的一些做法?,F(xiàn)分述如下:
一、課文理解
老師根據(jù)每單元文章的內(nèi)容和新課標要求向?qū)W生提出任務(task-based activities)以及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各小組根據(jù)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fā)表意見,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huán)節(jié)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據(jù)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內(nèi)容:
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對課文段落、細節(jié)、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yǎng)學生評價人、事和物的能力。圍繞課文內(nèi)容提出的討論話題(topics)應力求具有開放性。對于一些深層次問題的理解,如果小組討論出現(xiàn)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好現(xiàn)象。新高中英語教材中許多文章層次清楚、脈絡鮮明,老師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信息,布置科學和合理的任務,讓學生展開討論。以 book8 unit1 Californion 為例,筆者提出層次清楚的問題,引導學生將整個語篇分層次閱讀,然后分步驟進行討論:
第一層次問題( fast reading )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the headings.)
第二層次問題( careful reading )
a. Who were the first to arrive in California to rush for gold?
b.When and why did the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immigrate to California?
c. What attracted peopl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o immigrate to California?
第三層次問題(make a speech)
a. Why is California such a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might arise?
b. Imagine you are the governor of California. Make a welcoming speech to the visiting Chinese delegation(代表團)and introduce California to them.
本語篇分層次閱讀,每個層次又可分為若干問題。每個層次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2)書面表達,書面表達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從口頭表達開始,逐漸上升到書面表達形式。書面表達離不開聽、說、讀的訓練,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開始時老師就向?qū)W生講明主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同該主題有關(guān)的討論活動,感知大量的語言信息材料,學生就有了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chǔ)上,從單純的再現(xiàn)到大幅度的擴展,再到脫離原語篇的自由表達,構(gòu)成了一個有梯度連續(xù)的系列過程。
(3)習題講評。在實踐中我一直采用如下的習題講評課模式:①教師對本次考試情況略做分析和總結(jié);②教師公布答案,學生自行訂正錯誤題目,分析出錯的原因,試題涉及的知識點等;③小組展開討論;④小組展示,學生評講;⑤學生鞏固反思本次練習所出錯的題目;⑥根據(jù)做題的情況,布置作業(yè)鞏固(如果時間允許放在課堂達標練習)。小組討論過程中,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相互探討,共同訂正試卷上的錯誤。把組內(nèi)成員所有錯的題目討論一遍。然后,由各小組推薦一位或幾位同學上講臺評講教師根據(jù)答題情況所指定的題目,既講正確答案,還要重點分析自己在考試中是如何想的,出錯的原因何在,同時說明如何避免錯誤再次發(fā)生。講解不到位時老師在一旁點撥,其他同學也可以補充。實踐證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動員了全班的力量,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督促他們自覺積累知識,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是,伴隨著課堂教學進程的不斷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將合作學習有效地應用在教育實踐中,需要關(guān)注以下幾方面。
(1)合理分組:就近組合: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兩人或多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無需調(diào)整座次,因此,操作起來比較簡單。異質(zhì)分組:小組內(nèi)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這就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
(2)老師的角色:老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舊知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設計內(nèi)容要符合學生實際,要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還要考慮學生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及活動估計所需的時間.
(3)學生的責任:合作學習要使學生養(yǎng)成高度的責任感。全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個組員的學習情況。在合作學習中,鼓勵每個組員參與活動是一個重要問題。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不但要對自己所接受的任務盡心盡力,還要負起幫助、鼓勵、支持隊友的責任,要知道在整個活動中自己并不是一個免費乘客。
(4)科學的評價:老師在不忽視對個人評價和學習結(jié)果評價的基礎(chǔ)上,更應側(cè)重于集體評價和學習過程的評價。只要發(fā)言精彩,小組紀律好,就能得“好”的評價,匯報交流有亮點,成員團結(jié)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對于小組合作不佳的情況,我也通過小組的評價來調(diào)控,當學生得到小組集體評價的分數(shù)時,就會意識到他們是一個小組,一個“整體”,必須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經(jīng)過這一系列補充措施,學生的“小組合作”的意識加強了,學生在互相幫助和互相探究中學習成績、興趣和語言交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