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非
摘 ?要:閱讀在整個語文學科中占據較大的比例,而閱讀水平能夠直觀地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因此閱讀理應受到語文教學的重點關注。然而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并不成熟,還存在很多缺陷,一方面教師對閱讀教學缺乏全面的認識,應用的閱讀教學模式存在固化性。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不強,整體閱讀水平較弱,在這種閱讀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閱讀教學的重視力度,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4-0134-01
閱讀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構成部分之一,在新課標深入實施的當下,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性要求,同樣也是拓展視野,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強化作文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小學階段,學生本身處于知識的萌芽狀態(tài),對未知充滿好奇,所以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教師要以多元化的方法來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本文即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內容,分析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強化閱讀教學效果的措施。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1)閱讀教學范圍狹窄
閱讀雖然是語文學科關鍵的組成部分,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閱讀并沒有以獨立板塊的形式來進行學習。而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對閱讀教學缺乏正確認知,在課堂中對這一部分投入精力較少,而且在方法上缺乏創(chuàng)新力度。由于閱讀教學范圍狹窄,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僅僅限于教材和課內的習題練習,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和鑒賞能力的提升。
(2)缺乏必要的重視力度
當下,成績依舊是教學成果的重要體現,在原有教學思維的影響下,語文課堂中對閱讀的重視力度較小。為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語文成績,閱讀教學通常只從教材出發(fā),僅在課堂中引入小部分課外文章。此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到位,除了沒有創(chuàng)建足夠的閱讀平臺外,教師針對課外閱讀缺乏有效性評價,學生課外閱讀反饋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在閱讀中的積極性較弱,對閱讀技巧掌握不牢固。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1)組織活動,為學生構建充分的課外閱讀平臺
閱讀教學面狹窄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缺陷之一,基于此,教師需要開放思維,在日常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機會,以靈活、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端正學生的閱讀思想,將閱讀的重要性植根于學生內心。閱讀能力的提升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而語文課堂時間有限,同時課下缺少教師的監(jiān)督,學生的閱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要把握這一現狀,并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模式,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除了在課堂中增強閱讀教學的吸引力,還需要重視課下閱讀的補充,針對閱讀開展趣味性活動,從而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閱讀思維。
比如,《少年閏土》是小學教材中較為著名的一篇閱讀文章,而它是魯迅先生《故鄉(xiāng)》這部小說中的一個插敘,其中的語言非常簡練,運用獨特的方式塑造了閏土生動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抓住其中凝練的故事情節(jié)這一點,圍繞魯迅作品為主題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比較和補充相關的閱讀知識,然后深刻地了解魯迅和他的作品風格,強化閱讀的效果。此外,在語文教學方案的規(guī)劃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設計,結束每一單元課程之后,為學生組織相關主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憑借興趣需求選擇閱讀材料,在班級中共享和交流。
(2)重視興趣,開發(fā)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興趣是學習中的動力來源,為確保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教師要把握興趣這一關鍵要素,針對小學生當下的心理特征,開發(fā)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改變原有單一、固化的引導方式。特別在小學階段,教師在為學生奠定良好閱讀思維的基礎上,要充分信任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建自由的閱讀空間,讓他們能夠在閱讀中發(fā)展個人靈活的思維,深刻感受閱讀中的情感,詳細了解其中的知識結構,從而穩(wěn)步提升個人的閱讀水平。
例如,在《珍珠泉》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縮減群體閱讀的時間,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意見,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力,根據對珍珠泉的閱讀理解,對比個人所見到的泉水,并且進行描繪,以加深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
(3)強化訓練,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除了讓學生有基礎性思維和積極的興趣,還需要在閱讀過程中體現實際的效果,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實力。因此,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加強閱讀訓練,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經典閱讀中的行文結構、情感走向以及對事物的描寫技巧等內容,以深度挖掘的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真正能夠獨立鑒賞文學作品,學習其中的有益思想。比如,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多音字、形近字、優(yōu)美的字詞和語句等,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整理,將散亂的知識歸類,從而加強閱讀效果,在今后的寫作中靈活應用這些閱讀知識。
3.總結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不可少的知識,它不僅能夠為學生寫作提供素材和創(chuàng)作靈感,同樣對學生思維的拓展、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的開展,組織趣味性的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學生需求的差異性,開發(fā)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強化閱讀訓練,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大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亞太教育,2016(30):22-22
[2]陳紅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9):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