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合唱教學中,聲樂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構成,可有效增強學生們的歌唱基礎,對歌唱基本功較弱的初中生而言,聲樂訓練對歌唱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提升初中合唱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聲樂訓練的作用,本文對聲樂訓練中艾合唱教學中的重要性做了分析。
【關鍵詞】聲樂訓練;合唱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114-02
【本文著錄格式】劉笑.淺析聲樂訓練在合唱教學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20,03(05):114-115.
引言
合唱誕生于古希臘,當時的傳教士為了更好地向世間傳播基督教義,專門組建了小型團體來頌唱《圣經》,隨后合唱逐漸演變?yōu)榱烁璩囆g的一種表現形式,并衍生出了很多唱法。在歌唱藝術的發(fā)展進程中,聲樂和合唱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聲樂是合唱的基礎,可增強合唱的藝術感染力,為人們提供更好的觀賞體驗,因此在初中的合唱教學中開展聲樂訓練非常重要。
一、初中合唱教學現狀
隨著歌唱藝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初中教育對合唱教學也越來越重視,為了增強合唱教學效果,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聲樂訓練系統(tǒng),獲得了不錯的訓練效果。當前我國初中的合唱教學依然存很多問題,教學效果和國外一些合唱教學發(fā)展較早的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具體的問題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在我國現階段的初中歌唱藝術教學中,聲樂技巧訓練仍然是主要形式,聲樂儼然已成為了歌唱藝術的主要發(fā)展方向,由此就造成了合唱教學受到關注度越來越低,大部分初中音樂教師都沒有針對合唱教做過專門的研究,進而導致合唱教學的獨立性得不到任何體現,更無法通過合唱來提升初中的歌唱藝術教學效果;其次,在我國的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中,合唱主要是通過中大型團體來呈現的,小型合唱團體較少,而且僅有的小型合唱團體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另外雖然初中每個班級的人數有限,但教師也沒有針對每個學生進行聲樂訓練,由此也就導致合唱教學效果被進一步弱化[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滿足,而合唱這種歌唱藝術形式因此獲得了更多關注。對初中的音樂教學而言,在這樣的背景下更應加強對聲樂訓練的應用,做好聲樂和合唱教學的結合,真正提升合唱教學的教學效果。
二、合唱教學和聲樂訓練的關系
(一)合唱體現了聲樂演唱的集體性
很多人都認為聲樂訓練的難度要比合唱學習高,覺得合唱歌唱藝術中最簡單的一種形式,這種認識存在著明顯的錯誤。獨唱是聲樂演唱中的主要表現形式,但在一些歌劇表演當中也存在兩人或兩人以上同時演唱的情況,但即使是多人演唱每個人也只是完成分內的演唱內容,因此可以將其當作是獨唱的另一種形式。這就使演唱者逐漸養(yǎng)成了獨立演唱的習慣,合唱是建立在集體之上的,對教師的教學標準以及每位演唱者都有著更高的要求,比如合唱中的分聲部演唱,每一位演唱者都要將聲部熟練表現出來,而且要和其他聲部做好配合,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的合唱效果。這種整體性決定了每一位演唱者都不能出現任何失誤,否則將導致合唱的失敗,因此也就令聲樂演唱的集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合唱延伸了聲樂演唱的技巧
很多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過程中都會提到,“能夠很好地完成獨唱的人不一定符合合唱的要求,但符合合唱要求的人通常都能夠獨自演唱”這就證明了雖然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形式,但是對每一個演唱者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合唱延伸了聲樂演唱技巧,具體有以下兩方面的表現,首先,合唱是在指揮員的指揮下完成的,每一位演唱者都應該遵從指揮每個人的演唱節(jié)奏進行調整,進而提升整體的演唱效果,調整演唱節(jié)奏中演唱技巧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其次,每一位參與合唱的演唱者都將以個人所負責的聲部為基礎進行聲樂訓練,例如氣息的轉換、節(jié)奏的控制、聲部的表現等,必須做到和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這個訓練的過程也是延伸演唱技巧的過程。
(三)合唱和聲樂可以共同發(fā)展
對聲樂與合唱的關系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對音樂作品的感悟以及音樂素養(yǎng)等都可以通過合唱得到增強,這都是提升聲樂演唱水平的必備要素。無論聲音訓練還是合唱教學,其目的都是提升演唱者在舞臺上的表現力,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欣賞體驗,因此將聲樂訓練和合唱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促進二者的共同進步。
三、聲樂訓練在合唱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令演唱者的基本功更加牢固
合唱教學中的訓練方式比較嚴格,實際的訓練過程對呼吸控制技巧更加重視,在練聲訓練中并沒有對呼吸氣體容量提出特別嚴格的要求。在合唱教學中應用聲樂訓練能夠留演唱者的基本功得到更好的鞏固,具體最近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不同的演唱曲目在呼吸方面的要求都會有所區(qū)別,而且要求演唱者必須要適度呼吸,如果呼吸過度可能會因為演唱者的呼出氣體過大,導致個人的聲音過高,破壞整體合唱的和諧感[3]。因此聲樂訓練運用到合唱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從而實現整體合唱水平的提升;其次,聲音訓練可以幫助演唱者更好地控制氣息,演唱者在負責的聲部范圍內強化訓練,就可以更好地完成份內的演唱任務,這樣合唱教學也可以進行得更加順利。
(二)促進了演唱者發(fā)音能力的提升
合唱教學不僅要訓練學生的呼吸,還要幫助學生更清晰的發(fā)音,也就是要利用咬字訓練增強學生的發(fā)音能力。有的學生在咬字訓練的過程中會打開牙齒,以此來提升發(fā)音的清晰度和立體性,有的學生會在咬字訓練中使用舌尖和嘴唇咬字,導致發(fā)音的清晰度受到了很大影響。這種不同學生在咬字方法上的差別為教師開展合唱教學創(chuàng)造了很大難度。將聲樂訓練融合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音節(jié)和歌詞結合的方式開訓練學生,讓學生將歌詞逐個清晰的唱出來,這種方式還可以讓教師明確不同學生的咬字特點,使用個針對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但教師要明白這部分的訓練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師只要能夠引導學生堅持訓練就可以練學生的演唱水平得到明顯提升,進而增強合唱教學效果。
(三)統(tǒng)一了不同的音色
教師通常會使用一些比較簡單的曲子來進行聲樂訓練,讓學生使用這些曲子練習發(fā)聲和咬字,最終實現學生合唱能力的提升。但這些歌曲通常都在押韻、旋律、演唱技巧等方面都不具備特別優(yōu)秀的表現,因此訓練效果也不是非常明顯。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選擇更有針對性地的歌曲,讓學生使用這些歌曲進行專項訓練,這樣可彌補學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然后學生在融入團體之后就可以更好地進行合唱。當學生的合唱水平提升以后,教師還可以使用難度更高的演唱曲目進行整體訓練,將不同學生的音色統(tǒng)一在一起,進而真正實現合唱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初中音樂教師而言,應加強聲樂訓練在合唱教學中的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合唱教學效果的提升,進而促進初中課堂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麻曉平.淺析聲樂訓練在合唱教學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9,5(11):23-25.
[2]孫消.淺析聲樂訓練在合唱教學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9,29(4):103-104.
[3]胡曉瑞.聲樂訓練方法在合唱教學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8,12(11):75-76.
作者簡介:劉笑(1989—),女,回族,內蒙古包頭市,碩士,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音樂教育、鋼琴、合唱等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