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英
摘 要:中國的漢語是國語,因此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今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受到了眾人的關注,尤其是教師和學生家長們。近年來閱讀作為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閱讀理解能力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而想要在實際閱讀教學當中發(fā)揮作用,就要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斷地積極改革和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師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閱讀;創(chuàng)新研究
目前獨立閱讀能力已經成為小學教育趨勢,也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自主閱讀教學不僅要學生的自我意識,還要有教師和家長的教導。閱讀水平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自我語言表達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里,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所以,語文教師就要先從小學生教起,這樣不僅能讓小學生從小就有自主閱讀的習慣,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這種自主閱讀好習慣。
一、論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每個人的閱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取決于長期閱讀積累和在實踐中慢慢的培養(yǎng)。
1.獨立閱讀的能力不僅僅對語文學科有幫助,也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就像我們如果想學習其他科目的話,都想先去查看一下內容,而這就需要學生掌握這種閱讀教學技巧,這也將是教師未來應該掌握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方法也會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產生巨大的作用。
2.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可以間接提升其審美能力。審美的要求是對現實和藝術作品中對美好的事物發(fā)展進行準確的認知和理解。 而這種閱讀能力是從學生的視覺轉化,最終轉化為一種感知,情感。不難看出,一種自主的閱讀能力不僅能獲得大量的知識,還能開拓思維,豐富自身,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
二、適當增加師生互動
教師在講述文章時,首先可以以范文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文中所蘊涵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增加設置一些以形體、音樂、語言的形式來帶動學習氛圍,以此來喚起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欲望,使他們有更好的學習態(tài)度。
例如,在學習《風雨中的菊花》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選擇聲情并茂的方法來讓學生感受到文中小乞丐鮮花態(tài)度的虔誠,及他對母親充滿了哀思與懷念的情感。在講述《泊船瓜洲》時,如果想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教師同樣可以選擇用表演的形式來向學生傳達文中王安石當時的悵然和情不自已。通過這種互動的方式不僅可以一目了然地讓學生參與的課堂上的活動,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加深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
三、巧妙運用閱讀的方法,把握重點
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教師也不可能把課文里的所有內容都教給學生,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講課之前就提前對課文進行研究和分析,有效地把握文中重點,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教學《生命與水》時,教師就應該運用和重視學生對“生命“”水”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到水的重要性,也能深刻知道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讓學生在理解生命與水的關系的時候,更能深切地懂得水資源對生命的意義,如果不保護水資源的話,再美麗的大地枯萎。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才可以更深入地去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意思,并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
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我們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例如,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圖形,聲音,動畫的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與教學情境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集成的多感官刺激身臨其境的體驗,從而更深入地應用和鞏固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敘事設計正確的學習秩序,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以積極、興奮的心態(tài)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輕松、和諧、快樂的語文教學氛圍中有機會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五、提高學生的審美和激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
說到底語文教育是人文素質的教育,離不開審美體驗。語文閱讀“既接受符號系統(tǒng),又接受價值系統(tǒng),意義系統(tǒng)......是一種人類精神文化的涵養(yǎng)與創(chuàng)造素質的培育”。 閱讀教學可以通過朗讀、體驗感受、欣賞意境和分析意圖來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審美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美讀。“美讀”是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感受力的傳統(tǒng)方法。其主要意義在于通過吟誦朗讀,感受作品的韻律節(jié)奏,意境意蘊,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達到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審美境界。
2.想象。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文本有了感知、吸收、積累的基礎之后,還應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品味、感悟,并通過合理想象,再造審美形象,從而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
3.鑒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閱讀,還要引導學生欣賞閱讀。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文學鑒賞。
總之,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和糾正閱讀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在課堂上積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和及時地了解他們的想法,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教材的使用,以掌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中,以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提高教學效率閱讀的訓練,使學生積極主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