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麗
摘 要:一直以來,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問題困擾了許多教師,也影響了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兩極分化會影響到教育公平和學生素質(zhì)的普遍提升,與素質(zhì)教育目標相背離,因此必須通過教學改革來加快解決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問題。本文從分析學生兩極分化的本質(zhì)與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的成因出發(fā),對減少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的可行性路徑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教學;兩極分化
一、 教育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的本質(zhì)
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十分常見,但這一現(xiàn)象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卻是不利的。兩極分化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方面:一是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不好的越來越差;二是學習興趣兩極分化,即有的學生樂在其中,而有的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三是學習態(tài)度兩極分化,有的學生積極主動,有的學生消極懈怠,想盡各種辦法逃避學習。這種兩極分化在本質(zhì)上是思想意識上的兩極分化,即學生對待某一學科存在認識上的分歧,或?qū)ψ陨碚J知產(chǎn)生偏差,從而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兩種完全相反的結(jié)果。例如對待英語學習,有的學生能夠在思想上認識到其重要性并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對自己能力也有一個準確認知,較為自信,而有的學生并未意識到英語學習的意義以及對自己未來成長的作用,同時對自己能力過分否定,缺少自信。因此,減少教育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從本質(zhì)上說應以解決學生思想意識問題為主,探索出一條有效的糾正學生思想認識的路徑。
二、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的成因分析
對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學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成因是十分復雜的,其中既有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師教學方面的因素。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 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許多學生在開始接觸英語教育時多具有濃厚的興趣,并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但因英語學習的目標不明確,缺少方向上的指引,就容易使其在遇到學習困難時變得盲目,找不到正確的努力方向,漸漸落后于他人并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信。
2. 學習方法不正確
語言學習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只能作為領(lǐng)路人,具體修行仍要靠個人。所以英語語言的學習方法很重要。且由于個體差異,不同學生所適用的方法也可能存在差異。這就導致教師所提供的學習方法并不一定對每個學生都有效果。而一些學生因遲遲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正確學習方法,就會漸漸感到吃力,進而喪失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3. 學生自身抗壓能力差
對于初中生而言,其思想尚不成熟,缺少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為未受過什么挫折,因此在英語學習上一旦遇到挫折困難,一時遇到成績落后,就會備受打擊,喪失自信,進而一蹶不振,在日后的學習中產(chǎn)生畏難和抵觸情緒。
(二)教師方面的因素
1. 教學方法死板、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
英語對于初中生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學科領(lǐng)域,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推行小學英語教學,但初中英語在知識體系與難度上較小學英語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對初中生而言仍是較為生疏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是學生英語學習最主要的引路人。教師的教學方法關(guān)系到學生對英語學科的理解認知以及學生能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仍存在教學方式死板單一,缺少創(chuàng)新的問題,這使得教學工作難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學生語言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許多學生仍習慣于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shù),這就使許多學生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 教師英語教學觀念落后
教師的言行舉止、思維觀念都會對學生的認知產(chǎn)生影響。而現(xiàn)階段基于中考壓力,教師自身在思想上也只是以應試思維來看待英語學科,這就使學生也會對英語產(chǎn)生認知上的偏差,進而失去正確的英語學習方向,導致部分學生缺少英語學習動力。
3. 教師對待學生無法做到一視同仁
我國長期教育觀念形成的固化思想使得許多教師在對待學生時更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于學困生和所謂的后進生則給予的關(guān)注較少,為其提供的表現(xiàn)機會也更少,如此就使這些學生漸漸感到被忽視、被否定,從而自暴自棄,英語學習越來越消極,最終形成嚴重的兩極分化。
三、 減少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的可行性路徑
(一)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將會指引其積極主動地探索英語語言學習的奧秘,不斷揭開英語世界的面紗。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此來調(diào)動起每個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從而減少兩極分化問題。具體而言,初中英語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興趣。
首先,應滲透英語文化教育,豐富英語教學內(nèi)容。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背后代表的是一種文化,正如漢語言教育注重國學文化滲透一樣,英語教育也應注重聯(lián)系英語起源與發(fā)展的文化背景,使英語教學更加生動、科學。對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為學生進行適當?shù)挠⒄Z文化拓展,一方面能夠豐富英語教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能夠為學生打開英語世界的大門,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例如在仁愛版英語《Our school life》一單元的學習中,結(jié)合其中每一個TOPIC課程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國外學生學校生活的相關(guān)影像資料,如國外學生上學的交通工具、國外學生的日常課程安排、校園生活等。如此學生在了解國外學校生活后就會進一步激發(fā)其對外國社會其他方面的興趣,教師再予以必要引導,鼓勵學生學習完課本知識后自己去查找相關(guān)資料,這樣就能使學生帶著濃厚興趣去主動學習英語并探索異國文化。
其次,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英語教學趣味性。教師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設(shè)計直接關(guān)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興趣方面,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死板單一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升英語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仁愛版英語“Looking different”單元的“I have a small nose. ”話題中,教師可以參考課本對話內(nèi)容開展游戲教學,讓班上學生分組進行“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使用簡單詞匯描述同學特點,由另一個學生猜。如此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課本中的詞匯和短語進行練習,也可以活躍英語學習氛圍,寓教于樂。再比如在仁愛版英語“Saving the earth”單元的“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話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運用辯論教學法與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針對“Pollution & Development”進行分組辯論,先由各小組進行組內(nèi)討論,形成自己的意見,然后再以組為單位進行辯論,如此小組內(nèi)部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完善自己的英語表述,并產(chǎn)生更多論點意見,小組外辯論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勝欲望,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而在“Playing sports”單元的“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話題的教學中,教師針對“現(xiàn)在進行時”“一般現(xiàn)在時”以及“to+動詞原形”等語法時態(tài)的教學方面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制作出各種語法時態(tài)所對應應用場景的PPT,然后安排學生根據(jù)自己對PPT的理解闡述他們用法上的區(qū)別,然后教師再帶領(lǐng)學生學習,最后再利用PPT為學生展示其他場景,由學生自己根據(jù)情境選擇不同的語法。如此整個教學過程將枯燥的語法融入具體的情境中,不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其三種語法的具體應用,也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助于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感官。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教學方法也可以靈活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