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 將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首發(fā)高血壓患者隨機分兩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變化,并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首發(fā)高血壓;心理護理;心理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0081-02
首發(fā)高血壓患者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及抑郁等情緒,致使其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長期下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大大影響其生活質量。以往,對于首發(fā)高血壓患者,臨床常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但缺乏對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預,對其心理狀態(tài)改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1]。因此,本研究對50例首發(fā)高血壓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觀察干預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首發(fā)高血壓患者隨機分兩組,各5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目的和方法均知悉,且自愿簽署加入研究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65.32±7.1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1例,初中19例,高中或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7例。研究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65.25±6.7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例,初中17例,高中或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6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日常宣教、用藥、飲食及運動方法告知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①個體護理:由于首發(fā)高血壓患者對自身病情不夠了解,常出現(xiàn)緊張、焦慮及抑郁等情緒,影響治療和護理效果,因此護理人員需積極和患者溝通,耐心回答其提出的問題,了解患者情況后,給予一對一心理疏導和安撫,主要針對其“緊張、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干預,同時鼓勵其積極配合與堅持治療;②集體護理:定期開辦高血壓座談會,重點講解高血壓病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同時指導患者間多溝通和分享治療經(jīng)驗;③社會支持:由于高血壓屬于一種慢性病,病程長、并發(fā)癥多,會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因此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家屬多疏導和安撫患者情緒,讓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有助于幫助其減輕心理壓力。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態(tài):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②護理滿意度:對兩組患者發(fā)放自擬滿意度調查表,采集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涉及護理方法、態(tài)度等方面,結果包括滿意、一般及不滿意,滿意率、一般率之和為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SAS、SDS評分用±s表示,以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百分率表示,以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心理狀態(tài) 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6.00%(48/50)高于對照組80.00%(40/5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變,高血壓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其主要特征是病程長、進展慢及并發(fā)癥多,需長期用藥治療,給患者心理帶來很大負擔,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及抑郁等情緒,而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而言,其對于高血壓疾病的陌生、對高血壓認知的匱乏更容易讓其產(chǎn)生不良情緒,而此類不良情緒對患者病情康復極為不利[2]。常規(guī)護理無法對患者心理方面進行干預,對其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效果不太理想[3]。因此,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加強心理護理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對50例首發(fā)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如下:個體護理以一對一心理疏導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進行有效疏導和安撫,對其心理舒適度與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集體護理不僅可提高患者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認識,還可通過指導患者間交流并分享經(jīng)驗,從而緩解其心理負擔,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與預后;社會支持可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心理負擔[4]。
綜上所述,對首發(fā)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藺紅妮.心理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10):1250-1253.
[2]丁慧玲,馮冬緒,郭建飛,等.正念減壓療法結合支持性心靈關懷對社區(qū)高血壓老年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8,17(2):75-78.
[3]王飛宇,姜琦.心理護理在高血壓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5):728-730.
[4]侯英華.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