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文 張曉玲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習任務群1”包含了目標、內(nèi)容、實施、評價等課程必備的元素,進入高中課堂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設(shè)計為閱讀課程。整本書閱讀課程的目標要貫徹課程標準精神,同時引進、借鑒、融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課程內(nèi)容則是這部名著;課程實施需要9個課時,分為全書通讀、專題精讀、閱讀提升三個維度;課程評價采用定量和定性結(jié)合的多元評價,重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專題精讀”教學設(shè)計包括專題導讀、專題目標、課時任務、課堂流程、教學過程等部分。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閱讀課程;整體設(shè)計;課時教學設(shè)計
*本文系2019年安徽省教育研究科學項目“基于學習任務群的整本書閱讀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K19003)階段性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學習任務群1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這樣規(guī)范整本書閱讀:“在必修階段安排1學分,18課時。應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和一部學術(shù)著作的閱讀,重在引導學生建構(gòu)整本書的閱讀經(jīng)驗與方法?!闭J定“1學分”就需要對整本書閱讀進行評價,即要有課程評價;“18課時”意味著整本書閱讀需要一課時一課時地教學,這就是課程實施;“一部長篇小說和一部學術(shù)著作”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程內(nèi)容;“引導學生建構(gòu)整本書的閱讀經(jīng)驗與方法”則是整本書閱讀的課程目標。
成尚榮先生說:“目標、內(nèi)容、實施、評價等是課程必備的元素,不具備這些因素就不能建構(gòu)起課程的意義?!盵1]課程標準已經(jīng)明確了目標、內(nèi)容、實施、評價等是課程必備的元素,整本書閱讀教學就可以(也應該)用課程來設(shè)計的。為貫徹課程標準的這一精神,我們將《蘇東坡傳》整本書閱讀設(shè)計成了一門閱讀課程:“智者東坡”——《蘇東坡傳》整本書閱讀課程。
一、課程目標
1.通讀《蘇東坡傳》,完成26萬字的閱讀量。運用瀏覽、粗讀、猜讀、跳讀、群讀、細讀、復述等多種閱讀方法,一氣呵成,突出閱讀的自主性;
2.通讀全書時勾畫圈點,爭取讀懂;梳理全書大綱小目及其關(guān)聯(lián),做出全書內(nèi)容提要,獲得具體切實的閱讀體驗;利用書中的目錄、序跋、注釋等,檢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關(guān)評價等資料,深入研讀作家作品;
3.拓展閱讀視野,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門徑,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審美情趣及文學鑒賞水平,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
4.對《蘇東坡傳》作進一步的探究與整合,師生共同討論確定6個精讀專題,創(chuàng)設(shè)閱讀情境,分小組開展閱讀討論、分享交流、實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推進閱讀向縱深發(fā)展,實現(xiàn)閱讀的博而專,廣而精(在“專題精讀”中精讀不少于3萬字);
5.進入林語堂的文字世界,體會蘇東坡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探索他的儒道釋思想和智慧,從而促進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課程內(nèi)容
整本書閱讀,需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版本。我們選定林語堂《蘇東坡傳》(張振玉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在《蘇東坡傳》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我們還按照“自主通讀內(nèi)容”—“專題精讀內(nèi)容”—“課堂精讀內(nèi)容”的順序由大到小、由粗到細,對《蘇東坡傳》全書內(nèi)容進行了分析。
三、課程實施
學術(shù)著作《蘇東坡傳》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間為9個課時,我們將之分成三個閱讀維度:
(一)全書通讀
整本書閱讀姓“整”,整本書閱讀教學要從“宏觀”和“整體”上整合支離破碎的知識點。整本書閱讀的本質(zhì)是學生“自讀”,溫儒敏先生說“中小學生讀書得有興趣,講究方法,既要精讀,也有泛讀,得學會‘連滾帶爬地讀書”?!叭珪ㄗx”維度首先用導讀課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然后指導學生用瀏覽、快讀、猜讀、跳讀等閱讀方式自主通讀,“連滾帶爬”地把《蘇東坡傳》讀完,完成26萬字的閱讀量。
(二)專題精讀
這是“專題精讀”的基本流程。完成“全書通讀”這個維度的閱讀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和研究方向,確定各自的“專題精讀”主題,志同道合學生組成閱讀小組,進入專題精讀。整本書閱讀課程中,一個專題只有一個課時的教學時間,專題精讀的整個流程不可能都用課堂時間來完成。專題課堂閱讀教學,如果著眼于“流程(3)”,課型就是閱讀推進課;如果著眼于“流程(4)”,課型就是交流分享課(或閱讀活動課);如果著眼于“流程(5)”,課型則為成果展示課(或讀書會)。
《蘇東坡傳》整本書閱讀課程的整體安排,確定了6個精讀專題,指導學生課內(nèi)外結(jié)合閱讀研究,課堂教學用6個課時。
(三)閱讀提升
這個維度的閱讀側(cè)重閱讀成果的提煉和展示,整本書閱讀經(jīng)驗與方法的建構(gòu)及交流,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提升等。安排1課時,學生在更多維度里提升閱讀素養(yǎng)、完善人格培養(yǎng)等。
四、課程評價
整本書閱讀的評價不是考試?!短K東坡傳》整本書閱讀課程評價,以激勵為主兼顧質(zhì)量,采用定量和定性結(jié)合的多元評價,重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能力。
學生只要做到認真參與、保證閱讀量、有足夠的讀書筆記、在書中圈點評注等,該項就能合格,這是“定量”評價。
“以寫代評”,學生寫文章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有老師認可的讀書成果(讀書報告、論文、思維導圖等等,形式不限),即可獲得相應分數(shù),這是“定性”評價?!岸ㄐ浴痹u價,強調(diào)閱讀成果提煉和展示,整本書閱讀經(jīng)驗與方法的建構(gòu)及交流,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提升等。
附:課時教學設(shè)計
第7課時“多情至情真東坡”教學設(shè)計
(閱讀推進課)
一、專題導讀
“想東坡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情思;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愿;有‘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里的情怨……”林清玄是多情至情之東坡的知音。
若論朋友圈之廣大,有宋一代非蘇東坡莫屬,恰如他自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與蘇轍的手足情,同王弗的生死情,和王朝云的不了情……蘇東坡一生,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在官場沉浮中始終踐行“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對家國、百姓懷有無限的深情。
“多情至情真東坡”精讀專題,我們用略讀、瀏覽、精讀等多種方式,閱讀《蘇東坡傳》中最能體現(xiàn)傳主多元情感的章節(jié),探究蘇東坡的赤子真情,感悟蘇東坡的人格精神所體現(xiàn)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體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同學們,讓我們在豐富多彩、合作分享的閱讀中“怡情”。
二、專題目標
1.究蘇東坡的多元情感,形成對蘇東坡精神的個性化解讀。
2.感悟蘇東坡的赤子真情,體會他的真摯、坦率、忠誠、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促進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利用目錄、原序、附錄等信息,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專題內(nèi)容,形成傳記閱讀的基本經(jīng)驗,建構(gòu)傳記閱讀的基本路徑。
三、課時任務
在課外閱讀成果交流分享的基礎(chǔ)上,精讀《蘇東坡傳》中體現(xiàn)蘇東坡家國情懷的章節(jié)(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梳理概括蘇東坡的家國情懷。
四、課堂流程
五、教學過程
(一)課外自讀成果交流——蘇東坡多元情感初展示
1.明確專題學習任務。
引導:“多情至情真東坡”專題的主要閱讀任務是什么?(即:閱讀哪些內(nèi)容?運用并掌握什么閱讀方法?把握傳主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并相互補充,在課外閱讀的基礎(chǔ)上梳理專題閱讀任務。
2.課外閱讀成果交流分享。
用口頭、書面(思維導圖、對聯(lián)等)等多種形式展示課外自讀成果,分享專題閱讀成果。教師挑選其中的兩個閱讀成果來點撥(課前檢查學生閱讀成果時就確定)。
(1)蘇東坡與王弗的愛情。學生用PPT展示閱讀成果。老師簡單小結(jié),并引導學生交流分享閱讀方法。
(2)蘇東坡的友情。教師展示“蘇東坡朋友圈”思維導圖,請制作者與同學們分享閱讀成果和閱讀經(jīng)驗。
小結(jié):略讀、跳讀、瀏覽、精讀、合作交流,從大家的自讀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蘇東坡對愛人的多情,對兄弟的深情,對友人的真情,一位多情至情的蘇東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同學們的閱讀扎實而有效,很好地完成了本專題的課外閱讀任務。
(二)課堂精讀探究——蘇東坡家國情細梳理
引導:課外閱讀期間,不少同學和老師交流,對“百姓的友人兼戰(zhàn)士的蘇東坡——一個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人物”(161頁)不理解。從同學們的閱讀成果中,也很少看到這方面的深入理解。下面我們來閱讀第二十一章《謙退之道》和第二十二章《工程與賑災》,分析理解蘇東坡的偉大人格。
1.閱讀分工:全班分兩大組,分別閱讀書的第255到266頁的第二十一章《謙退之道》、第267到279頁的第二十二章《工程與賑災》。
2.學生閱讀,老師巡視、相機指導。
(1)建議朝廷廣開言路,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第二十一章《謙退之道》1086~1089年,京師任翰林學士知制誥)。
(2)智救賣扇的欠債青年、幫助趕考的欺詐書生;建立公立醫(yī)院、救濟饑饉、疏浚鹽道、整理西湖(第二十二章《工程與賑災》1089年,杭州任杭州太守)。
3.繪制思維導圖
引導:抓住關(guān)鍵詞句,連點成線,繪線為圖,繪制思維導圖。
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余同學在紙上畫。老師相機指導并拍下,展示、點評。
小結(jié):蘇東坡一生,歷經(jīng)三次潮起潮落,但他依然滿懷一顆赤子之心,“保民抗暴”,不忘初衷。遇到危害百姓國家利益之事,他“義憤填膺不能自制”“不顧利害”,敢于直言抗爭,流露出的是他的真性情。在任地方官時,他執(zhí)著于“濟蒼生,安社稷”的儒家政治理想,關(guān)心人民疾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百姓辦了一件又一件好事,憑借的依然是他的赤子真心。
蘇東坡對家國、百姓懷有無限的深情。一個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大愛,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對自己國家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便是這個人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蘇東坡的家國情懷很突出,并且一生秉持,至死不悔。
4.創(chuàng)作楹聯(lián)
引導:南宋高宗皇帝閱讀蘇東坡的遺著時說:“越讀越敬佩他的謀國之忠,越敬佩他的至剛大勇。”(《蘇東坡傳》P9)我們也來給蘇東坡做個評價吧。
蘇東坡是詩人,我們很多同學可能一時難以寫出詩歌;蘇東坡是散文家,但課堂也不能留給我們創(chuàng)作散文的時間。前幾個專題的閱讀,同學們對創(chuàng)作楹聯(lián)興趣盎然,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精彩的作品,現(xiàn)在,我們依然用創(chuàng)作楹聯(lián)的形式評價這位“多情至情真東坡”。
學生分享楹聯(lián),老師簡單點評。
(三)課后品讀朗誦——蘇東坡詩詞中的真性情
蘇東坡是中國士大夫完美個性和人格的化身,是中國文人心儀神往的人格典范,蘇東坡高遠的精神境界,不僅解放了自己的心靈,更是將所有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從精神困境中解放了出來。蘇東坡的偉大人格在當代依然閃爍著光芒。
《蘇東坡傳》中林語堂引用了蘇東坡的許多詩詞,僅第12章《抗暴詩》薄薄的六頁書中便引用蘇東坡詩詞片段共計16首。有人說:“讀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有著大量創(chuàng)作的人,若是不去認真讀讀他作品里的內(nèi)涵,便是莫大的資源浪費了?!?/p>
課下,請同學們根據(jù)《蘇東坡傳》中引用的詩詞片斷,搜集蘇東坡詩詞,挑選一首表現(xiàn)蘇東坡真性情的詩詞認真品讀,下周三課外活動時間,我們來個蘇東坡詩歌朗誦會。
附:板書設(shè)計
參考文獻
[1]成尚榮:《課程透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
(作者:王國文,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學高級教師;張曉玲,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學高級教師)
[責編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