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子玲
【摘要】? 伴隨新課標的普及,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傳授學生英語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這就需要對現(xiàn)有教學方法進行調(diào)整。分層教學法的到來,給英語教學改革指引了方向。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探討,旨在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分層教學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5-144-02
前言
近些年,我國大力推行新課標,以期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雖然新課標出臺多年,但由于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果不顯著。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新穎方法,通過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為每個小組設置教學方案,以此促進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均能得到發(fā)展。分層教學法不僅可契合教學需要,還滿足時代發(fā)展需要,因此有必要將該方法融入英語課堂,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激活英語課堂
以往英語課堂,教師主講、學生主聽,以至于英語課堂過于沉悶。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天性被嚴重束縛,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有所欠缺。再加上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過于關注學生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顯然這樣的做法有失偏頗。而分層教學法的引入,打破了束縛,解放了學生天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從而在課堂上掀起一股學習熱潮。
(二)激發(fā)學生熱情
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英語課上的知識已經(jīng)被其掌握,因此在進行學習時就提不起興趣。隨著時間推移,知識會逐步遺忘,以至于學生考試成績一般。另外,由于缺少針對性的練習,以至于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不足,無法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而分層教學法,針對每一位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從而促進班級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同時,教學內(nèi)容中會融入生活情景,對增強學生認知、豐富學生生活經(jīng)驗有很大幫助。長此以往,學生的熱情必然高漲。
(三)增強師生互動
傳統(tǒng)教學圍繞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師生間缺少必要的溝通交流,這就造成教師不能準確掌握學生具體狀況。再加上班級學生眾多,教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導致一些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而將分層教學法引入課堂,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讓教師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情況,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教學對象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分層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師根據(jù)學生英語水平、學習狀態(tài)等因素將學生分為三類,即A類、B類、C類。
A類學生:英語功底好,英語學習較為積極,在課堂上能與教師形成良好互動,對英語知識學習能力也比較強。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具有一定的表述邏輯性。另外,A類學生可以高質(zhì)量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但在撰寫英語文章時結構有所欠缺,表達方式還不夠英語化。
B類學生:英語功底一般,但學習態(tài)度端正,也具備一定的學習上進心。在英語課堂,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需要借助反復練習。在課后,學生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但質(zhì)量有所欠缺。在英語寫作方面,學生撰寫內(nèi)容有所缺失,會出現(xiàn)語法錯誤等問題。這類學生的進步空間很大,需要教師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C類學生:英語基礎欠缺,學習狀態(tài)不夠積極,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偏弱。與此同時,學生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信心,在撰寫文章時也會出現(xiàn)審題錯誤的情況,并且語言表述不順暢,內(nèi)容也不完整,存在嚴重的語法、結構錯誤。
(二)教學目標分層
在學生分層完成后,需要針對每個組別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從而推動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A類學生的學習水平高,接受能力強,可以快速將所學英語知識在寫作中應用。針對這類學生,應當圍繞發(fā)展性制定教學目標,增強學生將現(xiàn)有知識進行轉(zhuǎn)化、應用的能力。讓所寫文章結構規(guī)范、內(nèi)容完整,同時,不會出現(xiàn)語法等錯誤。通過對學生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當教師給出“electricity”一詞時,學生會認識到電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造成災難,因此對電保持一種辯證的態(tài)度。在撰寫相關文章時,學生會引用“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等語句,從而給文章增添光彩。
B類學生在單詞拼寫、詞組運用方面游刃有余,但是在語句結構方面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學生對于語序、時態(tài)把握不準確,因此,教學目標應以提高為主,促進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從而在英語表達中使用適當?shù)脑~匯、短語。同時對語序、時態(tài)的了解加深。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英語知識直觀化,從而增強學生理解,幫助學生使用英語的竅門。
C類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拼寫單詞、短句都存在一定困難。在作文中體現(xiàn)最為明顯,因此,教學目標應以鞏固基礎為主。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尤其是在寫作中,提升學生的審題準確性,并能根據(jù)要求完成文章。此外,激發(fā)學生興趣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學生富有熱情,才能積極投身到英語學習當中,從而促進自身成長。給學生準備的教學內(nèi)容多為一些單詞拼寫,如electricity、encourage等,以及英語造句,如encourage sb to do sth等。
(三)教學過程分層
教學過程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課前、課中,課后。由于每個組別的學生水平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以此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在課前,教師通過安排一些小練習來幫助學生記憶重點語句。
例如,Suppose the class organizes a seminar on the amount of homework.Som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amount of homework is moderate. Som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amount of homework is too large.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this situation?
針對這個主題,可以設置如下練習:
(1)所有學生將語句翻譯成英文,語句有:開展了熱烈討論、大量作業(yè)、浪費時間、依靠作業(yè)、對……感到疲憊等等。
(2)所有學生完成英語造句,如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ents to……
(3)A類、B類學生列舉出連詞,這些連詞可以用作發(fā)表觀點。
(4)A類學生列舉出一些發(fā)表觀點時所使用的句型。
在課中,教師要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無論是閱讀文章,還是撰寫作品,都需要對內(nèi)容進行審閱,從而提取有用信息。審題對于文章寫作的意義深遠,如若審題不仔細,極易讓作品偏題。審題的包括很多方面,諸如文體、人稱、內(nèi)容等。審題完畢后,學生在紙上寫出文章框架。
在列框架時,對每個組別的學生要求是不同的,具體如下:
對A類學生,教師要提出高要求,并給與學生必要的引導,從而促使學生將可用到的語句、詞匯進行一一羅列。在羅列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運用新的表達方法,比如學生想要使用It is necessary表達重要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語句改寫成It is of great need.當然,教師既然扮演引導角色,就需要給A類學生更多的時間,以便學生積極思考。
對B類學生,由于他們已經(jīng)掌握審題的技巧,因此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邏輯性、結構性。在列框架時,教師需要開展引導工作。以上文討論作業(yè)量的主題為例,學生所列框架為:第一部分闡述主題、提出觀點。第二部分羅列理由,給出依據(jù)。第三部分對前文進行概述,再次強調(diào)自身觀點。
對C類學生,教師只需要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此篇文章的文體屬于哪種類型?”“在閱讀與寫作中需要注意什么?”“文章時態(tài)應當如何選???”諸如此類。這些問題比較簡單,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緒,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與此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從而提升學習能力。
待審題完畢后,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造句、文章寫作。教師要為不同組別安排不同內(nèi)容。
對A類學生,教師要求學生使用等級較高的詞匯、短語,并靈活運用各類從句,如狀語從句、定語從句等。另外,鼓勵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寫作,如對縮寫文章等,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對B類學生,教師圍繞文章結構安排任務,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任務包括讓學生閱讀優(yōu)秀文章,對文章進行系統(tǒng)分析,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習慣。另外,積極引導學生使用連詞、復合句,從而提高文章質(zhì)量。
對C類學生,教師安排學生學習基本句型,從而讓學生掌握英語的主謂賓,增強學生對英語結構的認知。另外,教師可給學生適當安排仿寫,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還能拓展學生能力。借助仿寫降低錯誤的出現(xiàn)率。
以往文章撰寫完成后,都是由教師對文章進行點評,不僅花費大量時間,還不利于學生糾正錯誤。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點評環(huán)節(jié),讓A組學生互評、讓B組批改C組,而C組交由教師完成,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加深了學生對錯誤的認知。
在課后,教師以布置作業(yè)的形式來鞏固學生英語知識。
(四)英語作業(yè)分層
要想切實發(fā)揮英語作業(yè)的作用,需要教師對作業(yè)進行分層。
第一,目標分層。對A類學生,將目標定為發(fā)展,并對學生作業(yè)完成質(zhì)量提出高要求。對B類學生,將目標定為拓展,在鞏固學生英語基礎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對C類學生,只需要將目標定為鞏固基礎。
第二,難度分層。對A類學生,教師多布置具有探究性、拓展性的作業(y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B類學生,作業(yè)以基礎知識為主,拓展性知識為輔,從而促進學生的穩(wěn)步提升。對C類學生,作業(yè)難度最低,只需要完成基礎性作業(yè)即可。
第三,題量分層。A類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強、知識儲備豐富,因此作業(yè)題量不宜過多,主要促進學生思考。B類學生英語水平一般,因此題量可以多于A類學生。提高類習題占到作業(yè)量的60%,基礎類習題占到作業(yè)量的40%。C類學生的作業(yè)量不宜過大,只要根據(jù)所學知識點設計題量,意在鞏固學生所學,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
(五)教學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需要教師摒棄一概而論,針對不同組別的學生設計出對應的評價方法。對A類學生,評價較為嚴格,哪怕學生出現(xiàn)一點小錯誤,教師都要第一時間督促學生改正。當然,學生表現(xiàn)好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給與一些言語鼓勵,以此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對B類學生,評價指標要相應降低,并多采取積極語言激勵學生。在學生犯錯時,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擺在課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集思廣益中找出解決辦法。對C類學生,教師盡量不批評他們,要拿出耐心、愛心,積極引導他們。在學生取得一點進步后,教師不要吝惜表揚語言,同時借助肢體給與贊許,如點頭、豎大拇指、鼓掌等。
三、總結
分層教學的目標是因材施教,在課前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的將學生進行分組,為每個小組制定教學目標。在課中,對教學過程進行細分,為不同組別的學生安排不同內(nèi)容,并全程掌握教學進度。在課后,針對不同組別安排不同的作業(yè)內(nèi)容,以確保發(fā)揮英語作業(yè)的作用。另外,分層評價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僅是實現(xiàn)因材施教目標的保障,也是優(yōu)化教學質(zhì)量的依據(jù)。
[ 參? 考? 文? 獻 ]
[1]張?zhí)m.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20(03):42.
[2]張志學.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0(11):127-128.
[3]史海霞.論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