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欣
摘要: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教師在和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指導目標,其中有效提問是教師構建師生互動關系的關鍵方法。本文嘗試以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為例,分析有效的提問方式,旨在推動學科教學目標落實。
關鍵詞:小學英語;提問設計;語篇教學
引言:
問題是激發(fā)學生思考意識的開端,教學中設計符合學生思維水平和興趣特點的教學問題,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潛力,同時給學生提供思考方向。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關注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語法知識學習、文化素養(yǎng)提升,需要合理設計教學提問內容[1],但是目前部分小學英語教師缺乏這方面的教學能力,導致語篇教學質量不高,改進英語語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1.閱讀前的有效提問設計
閱讀前的提問設計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幫助他們掃除部分障礙知識,引導其整體感知語篇內容、了解文化要素,也為接下來理解語篇作鋪墊[2]。如《Whose dress is this? 》的單元語篇教學中: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Watch a viedo——“Nice clothes”,T: What clothes do you know from the viedo? Whatother clothes do you know? Can you be a teacher to teach the new words?(學生做小老師來進行新詞教學)
第二環(huán)節(jié),T:Let’s watch cartoon, try to tell me what you can see in this cartoon?(播放動畫)(1)What do you know about fancy dress party?(2)播放PPT,介紹關于化裝舞會的知識。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第一部分的提問比較側重于詞匯的教學,讓學生在做小老師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第二部分的提問中,我?guī)ьI學生先領略了西方的Party文化,瞬間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為接下來的語篇學習做了情感鋪墊。
2.閱讀中的有效提問設計
閱讀中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語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本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充分接觸、感知、理解語篇。教師可以設計豐富的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消化文本,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提高閱讀的技能[3]。當然提問引導依然是引導學生理解語篇內容的要點之一。為了體現(xiàn)明確的連續(xù)教學思路,依然以《Whose dress is this? 》的單元語篇教學為例:資源呈現(xiàn),整體感知。第一環(huán)節(jié),Look and answer:Look at the pictures,and answer“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clothe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How are the clothes?”。 第一環(huán)節(jié),Think and guess:(1)Who are they?(2)What clothes do they try on before the party?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向學生出示文本圖片,用問題引導學生梳理文本主要信息,比較簡潔明了;而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圖片、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讓學生就把握文本的主旨。
3.發(fā)揮任務驅動中提問環(huán)節(jié)的作用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就是教師給學生提供學習任務單,學生按照任務單要求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4]。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利于小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發(fā)展,但基于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水平和思維能力,我們在任務驅動過程中也要發(fā)揮提問引導的作用?!禬hose dress is this? 》的單元語篇教學中:
第一環(huán)節(jié):1.Watch and say: Su Hai’s dress is______.Su Yang’s trousers are ______.2. Read Picture 3-6 and answer:What clothes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ose clothes are they?How are the clothes?
第二環(huán)節(jié):Guess and talk: (1)T: Whose dress is this?Can you guess? Maybe it’s ...’s. (2)Whose trousers arethese? Maybe they’re ...’s.
Ask and shar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fancy dress party?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出示插圖)
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帶著任務去讀,在完成一個個小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綜合性理解,也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師關注到核心句型的交流運用,將重難點分散并落到實處。
4.提問設計體現(xiàn)層次性
學生是具備差異性的個體,教學提問設計應該體現(xiàn)層次性,結合語言教學需求,呈現(xiàn)不同梯度的教學目標,以此作為基礎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獨立思考[5]。以《Why do you like Australia ?》單元語篇教學為例,先呈現(xiàn)文本中 Amy 和 Lingling 站在澳大利亞地圖前進行對話的圖片,提問:“Who knows about Australia? Amy or Lingling? ”讓學生先看圖猜測,再通過觀看動畫進一步確定答案,從而初步感知文本。接著,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對話內容與含義,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問句,并與同桌互問互答,在自學與合作學習中初步理解目標語句:What language do they speak there? (They speak English.) Why do you like Australia? (Because I like Australian animals.)Why do you love kangaroos and koalas? (Because they’re very cute.)
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迅速找出相關的問答句,但還不能準確、流利地認讀并運用。此時,教師可不必過于著急地去教,因為有了課前的預學和讀前的滲透,班級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帶領其他學生一起學習。由此,我們要有側重點地指導學生認讀并鞏固目標詞匯和句型。如用 chant 的方式提高學生認讀單詞的積極性;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并運用新句型,比如:
T:In Australia, they speak English.What language do you speak in China?
S:We speak Chinese.
結束語:
教學提問對學生的思維啟發(fā)以及課堂氛圍活躍都有積極意義,教師發(fā)揮教學引導作用的重要方式就是提問學生,以此調節(jié)教學進度、推進教學目標落實。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指導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利用提問方式滲透語篇知識,可以起到深化核心素養(yǎng)滲透的作用。本文嘗試分析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有效提問的路徑,旨在給英語教學工作者提供必要參考。
參考文獻:
[1]陳龍福.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運用探討[J].學苑教育,2015,21(05):64-65.
[2]毛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校園英語,2015,21(10):157-158.
[3]周春芳.淺談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2015,22(04):65-66.
[4]王喜娟.試分析文化背景知識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下),2015,22(02):11-12.
[5]黃世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問題的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2(03):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