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推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打破傳統(tǒng)的枯燥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思考、探索以及思維創(chuàng)新留出足夠的空間。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學習、彼此互補,既可以相互促進探討疑慮,又可以挖掘新知,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很好的促進了生生間的有效互動,為學生認知的拓展提供了動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學習;小組合作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普及,推動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發(fā)展,在思維意識創(chuàng)新上也突出了其效果的可塑性。小組合作學習更加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等能力的提升,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全面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推動了學生學習效率的穩(wěn)步提升。
1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1小組分組不合理
比如分組人數、組員能力分配不合理。大部分教師在分組時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橹饕罁殉煽兏叩筒煌膶W生放在同一小組,期望優(yōu)等生可以帶動學困生來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但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差異、個性差異,以至于表現機會都給了優(yōu)等生,學困生插不上手,于是慢慢失去了興趣,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不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1.2小組合作內容本身沒有研究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的精髓體現在合作二字,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交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學生得先完成自身的學習任務,再通過與組內成員的合作學習達到小組的學習目的。過于形式,內容本事沒有研究意義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會在合作學習時缺乏積極性和實質性,難以有效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比如,有些老師讓學生討論1為什么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個命題本事就沒有討論的意義,因為它是數學上的規(guī)定,對于小學生來講,沒有研究討論的價值。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須關注更深層次的問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小組合作的結果。
1.3對小組合作的過程及成果沒有進行有效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實際效果評價是確保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持續(xù)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而現階段,有些數學老師覺得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沒有實際的意義或者比較浪費時間,所以在教學中取消了這一過程。教師難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注重小組整體合作水平的評價,而對組內學生個人的學習效果評價不足,降低了他們學習的成就感,影響了參與學習的心態(tài),也不利于學生組內學習。二是小組內學生之間的相評工作沒有得到有效開展,互助學習的作用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來。
2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2.1科學合理分組,組內明確分工
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要想最大限度發(fā)揮合作互助的優(yōu)勢,在建組時可以用優(yōu)差搭配的原則,根據具體班級人數劃分小組,一般小組成員4-6人,在開展合作學習前,可以把合作學習的目標分配到各個小組,各小組成員談論確定好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足夠的表現機會。若教師不給出具體目標,小組成員不明確具體分工,那么平時表現積極、各項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小組中參與的就多,而那些基礎相對弱、不善于交流的學生在小組中參與的就少,就會慢慢跟不上腳步、提不起興趣。所以,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應當分配一個具體的角色,分派一項具體的任務,這樣才能提高小組成員的參與度,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從而奠定合作探究的基礎。
2.2選定難易適中的合作內容
合作學習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整體水平,所以合作應該有可合作性。教師在選定合作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平均水平,選擇難度適宜的內容;同時,要選擇好小組合作的時機,有針對性地開展討論,注重發(fā)現某種規(guī)律或是在學生思維受限時,適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在學習“探索與發(fā)現:三角形的內角和”內容時,先將學生分組,每個小組學生明確分工,明確具體小組目標后開始動手測量不同三邊形內角和的度數,大膽猜測三邊形內角和等于180度,學生通過驗證,最后全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歸納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通過這樣的合作,每位學生都有一種成就感,體會到合作的愉快,激發(fā)了學習學生的興趣,達到了小組合作的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選擇合作內容難易程度要適中,太難或過易的內容,都沒有合作的意義,體現不出團隊的效果。例如:在講混合運算時,已知一本筆記本5元,一個書包20元,問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小組合作說一說綜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對孩子來說沒有什么難度,孩子們在分步算式中其實比較清晰的理解了“先算5×3=15(元),再算15+20=35(元)”,因此不需要進行合作。
2.3及時對合作學習進行多元評價
評價機制的確立需要它的多元性和創(chuàng)新性,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多視角、全方位的進行客觀評價,既對小組整體進行評價,又對個人進行評價,還可以讓各個小組進行相互評價或小組成員進行自評。當然,評價機制要避免過程中的繁復性,簡潔明了,師生亦都可以進行自評和互評。如在評價個人表現時,可以從回答問題是否正確、表達觀點是否踴躍、傾聽發(fā)言是否認真、語言表述是否流暢、邏輯思維是否清晰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通過測試來檢驗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最后計入小組成績,這樣有利于組內團結合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態(tài)度表現等進行反饋評價,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自我反思以及互評,為以后的學習確立目標和方向??傊〗M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下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途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貫徹和落實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結合數學學習需求采取小組合作法,提高小學數學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成與運用,從而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具有生命與活力。
參考文獻:
[1]吳家錦.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學常見問題及對策[J].教育觀察,2018,7(24):117-118.
[2]蔡淑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與對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