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園
摘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在語文課堂中,我們時常會遇到一個令人頭痛的難題:精心準備的教案常常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相脫節(jié),哪怕是再小心翼翼地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 也無濟于事,學生的思維總是能超出預設(shè),給我們造成一個又一個短暫的“束手無策”。
關(guān)鍵詞:生成性教學;有效的生成;無效的生成
近來,閱讀了許多教改方面的文章,許多觀點在我腦海中不斷地呈現(xiàn),引發(fā)了我對語文課堂“生成”的探尋與思考。所謂“動態(tài)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產(chǎn)生有價值的新信息,引起對原來設(shè)計的變動;促進新的狀態(tài)不斷生成,并使之對學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使教學過程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和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課改前,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把學生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課本的框框里,讓教室的四堵墻壁和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隔絕開來。上課時,談不上什么課堂生成,偶爾有學生發(fā)表“另類”看法,也被老師壓制下去?,F(xiàn)在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這種狀況得到了改善,學生的思維不限定在黑板、書本的框框和四堵墻壁之內(nèi),而是把學生置身于開放的情境中,而這種開放的情境還是隨機的,不是事先預設(shè)的。下面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來淺析課堂生成。
1.精彩、有效的課堂生成
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應該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笨磥碚Z文課堂教學在預設(shè)的基礎(chǔ)上,還要充分考慮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某師在《變色龍》一文的教學中就是這樣來處理的。當概括出奧楚蔑洛夫是沙皇俄國的一個趨炎附勢、媚上壓下、見風使舵、反復無常的奴才走狗的形象時,一個同學猶豫著舉手了:
生1:老師,我認為這樣評價奧楚蔑洛夫是不是有點不公平?
師:你想替奧楚蔑洛夫“翻案”,很不簡單呀,那就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生1:我覺得奧楚蔑洛夫這樣做,也有他的無奈,如果他不這樣的話,勢必要得罪將軍,得罪了將軍,那他還不得“下課”嗎?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他不得不討好將軍、趨炎附勢,他的變色其實是為了適應這個社會環(huán)境,正如變色龍的變色是為了適應自然環(huán)境一樣。
(真是一石驚起千層浪,課堂下同學們馬上議論起來:“處死上司的愛犬,不是自己找死嗎?”“誰敢雞蛋碰石頭呀?”“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嘛!”一時間,奧楚蔑洛夫竟然成了一個受害者,一個可以原諒的人了。)
師:不錯,奧楚蔑洛夫要是得罪了將軍,說不定沒有好果子吃,說不定要丟了飯碗。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他不可以得罪將軍,但這絲毫不能否認奧楚蔑洛夫可惡可憎的一面。奧楚蔑洛夫一上場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當他嘲笑赫留金時,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生2:奧楚蔑洛夫一上場就帶著沒收來的醋栗,可見他欺壓百姓,如果說他“媚上”是為了“保身”,那他完全沒有必要“欺下”呀!
師:說得真好,雖然奧楚蔑洛夫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犧牲品,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時代中有沒有“舉世皆醉我獨醒”的人呢?
生3:像屈原寧可跳進汨羅江,也不愿與濁世同流合污。
生4: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低效、無效的課堂生成
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提倡個性化閱讀,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包括以審視的目光看文本,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等.。于是乎很多的教師,對于課堂中“生成”的問題,無論好壞,照單全收,以至于調(diào)控“生成”過了頭,從而促使諸多低效或無效的生成出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
所謂“無效的生成”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為目標游離、指向不明和方法不當?shù)鹊?。目標的游離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一味追求生成的過程,隨意把握生發(fā)點,漫無目的,喪失語文教學的特點,造成學習目標的游離與偏差。指向不當指課堂教學中,指向無關(guān)的活動,指向無關(guān)的問題,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是指向語文學科教學的,是指向語文實踐的,是指向?qū)W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因此,在語文課堂生成過程中應當避免單一的討論科學知識問題,而對文本的理解與建構(gòu)毫無意義;避免單一地操作實驗,而不引導學生調(diào)動各種感官觀察體會與表達。指向不明是課堂生成的內(nèi)容來說的,而方法不當是指生成過程繁復拖沓,學生學習方式使用不當,造成生成的低效或無效的生成。如在《丑小鴨》的教學中,學習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時,教師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情境,一名學生扮演丑小鴨變成的白天鵝,請同學們想一想,此時見到白天鵝的鴨媽媽和小鴨會說些什么?教師出示填空題,讓學生填空想象當時的情景。本來這是拓展教學的絕佳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自由表達,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然而教師的行為(即出示填空題),使學生學習的方式,由自由表達語言受到了填空題的限制,此時的課堂生成就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拓展,造成低效的課堂生成。
每個單元,每篇課文,每一節(jié)課都有具體而實在的教學目標,教學才不會迷失方向,學生才能有所收獲。因此,當我們在實施課前預設(shè)的目標過程中,需要開放性融入彈性靈活部分時,不要一味追求生成卻導致教學的失控,目標游離。綜上所述,教師不該對突如其來而又游離目標的無效課堂生成大加贊賞,在課堂上舍本逐末,喧賓奪主的來一場毫無價值可言的討論。而真正要讓課堂生成更加有效,這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加以睿智的引導。
掩卷沉思,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新課程”引導下的課堂風景,確有許多精彩,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開始重視課堂教學所具有“生成性”的特點。在課堂上,教師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的學情,更多地給學生選擇的權(quán)利,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現(xiàn)場生成的精彩。但教師不能做放任自由的旁觀者或毫無價值傾向的中立者,而是要在重視學生自由感悟的同時,循循善誘,以平等的對話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學生“節(jié)外生枝”的時候,教師面對種種意外的生成,要對其加以機智地引導。切莫刻意追求標新立異,以致于整堂課看上去很活躍,實質(zhì)上沒什么營養(yǎng)。正確把握課堂生成,讓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動,讓課堂教學在生成中精彩無限。
參考文獻:
1.《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葉瀾,《教育研究》2006第9期
2..《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與教學設(shè)計》陳秀玲,《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