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麗
摘要:從課堂師生對話的角度,對初中化學課堂的提問和理答進行探究,通過有效的提問和理答來促進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師生對話;提問;理答;思維發(fā)生
文章編號:1008-0546(2021)11-0011-05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11.003
一、提出問題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課堂度過,多數(shù)學生都能安靜地坐在教室里聽課、記筆記、寫作業(yè),但是,用筆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時發(fā)現(xiàn),若試題是學生反復做過的原題,多數(shù)學生的分數(shù)還可以,若試題是學生沒有做過的有靈活度的原創(chuàng)題,學生的分數(shù)就會一落千丈。家長不解,為什么孩子的成績落差會這么大?
筆者認為,造成這種落差的根源在于兩方面。
學生層面,由于害怕被認為無知,學生不敢主動提問,對提問感到不自在。有些學生上課只是機械地聽和記,被動接受,沒有積極主動的思考,這種沒有思考的學習是被動的假學習,不是積極主動的真學習,因為要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必須有積極思維的參與?!墩撜Z》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里的“思”就可以理解為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去學習,不能只滿足于被動地接受他人的總結(jié)、歸納好的知識,否則就會失去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1]。
教師層面,部分教師為了趕進度和保持課堂紀律,課堂上不準許學生插嘴、提問,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被動的只管聽和記的習慣。當一個個提問被制止、扼殺,久而久之,學生們懶得問、懶得想,好奇心被壓制,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進入休眠。
如何鍛煉學生融會貫通、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與挑戰(zhàn)。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對話——有效的提問和理答,激發(fā)促使學生的積極思維。
思考并且思考自己思考的內(nèi)容,是人類學習的本質(zhì)[3]。一切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完整的思維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日本著名教育家齋藤喜博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4]。
國外反饋學說主要代表james C認為,理答實際上是一種反饋,而反饋又是課堂交流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若能關(guān)注學生言語和非言語反饋,就能更好地確認和適應那些在理解或保持課堂教學內(nèi)容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華東師大教授崔允漷認為,理答就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理答既是一種教學行為,也是一種教學評價。它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時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對話”,直接影響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進一步學習,也影響學生對一節(jié)課甚至這門功課的興趣和態(tài)度[5]。
二、課堂提問
1.課堂提問的作用與原則
提出問題能使人產(chǎn)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能驅(qū)使個體的積極思維[6]。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边@句出自《禮記·學記》的名言,啟示著提問者要像砍伐堅硬的木頭一樣,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疤K格拉底式”的提問一般有四層:“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所以呢?”“還有別的可能嗎?”。
如何做到有效提問?(1)教師認真反思提問功能,提問不僅僅是檢查學生理解程度,而且要激發(fā)學生思考學習內(nèi)容,探索知識應用,從而構(gòu)建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2)精心設計提問,做到少而精,少是指問題適量,避免滿堂灌,精是指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容量,通過對問題思考,獲得知識,獲得技能,又可以獲得思路方法,同時鍛煉思維能力。(3)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學生處于想知道或急于知道或已初步理解,但期待進一步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4)留給學生足夠的等候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復雜問題讓學生交流討論。(5)教師需練就高超教學技巧和靈活教學機智,促使學生挖掘問題實質(zhì),構(gòu)建知識,形成方法[7]。
2.課堂提問的方法
(1)開門見山式提問
開門見山式提問,也叫直問,指的是對某一簡單問題的直接發(fā)問,直奔主題。與追問相比,直接提問簡單、有效,也是用得最多的提問方法。開門見山的提問,呈現(xiàn)形式一般是:為什么?是什么?有什么?觀察到什么?例如:
師直問:見圖1實驗室煉鐵如何應用于工業(yè)煉鐵?
師生交流:用焦炭代替一氧化碳提供還原劑和熱量,直玻璃管改成高爐,固體投料口置于上方,熱空氣進口置于下方,反應物逆向流動,充分接觸,反應完全。
(2)反詰式提問
反詰式提問,也叫詰問,就是從學生答案中的錯誤、矛盾之處入手,進行逆向詢問,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能夠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自行領悟出正確的答案[8]?!胺丛憽辈煌凇胺磫枴?。反詰帶有追問的意味,需要學生在思考后得出答案。而反問一般不需要學生的回答,因為答案已經(jīng)暗含在了反問句中。反詰式提問的要點是“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認識誤差,不能向?qū)W生灌輸自己的觀點,代替學生去思考。例如表1所示即為反詰式提問的教學片段。
反詰式提問,教師要保持思維的縝密性,讓所有的問題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原本矛盾疑惑的問題在一問一答的環(huán)節(jié)中得到澄清,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出明確的答案。在對話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有模糊不清的問題時,進一步設置問題情境,并借助實驗驗證,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清晰、準確。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jié)論,向?qū)W生容易理解的方向引導,幫助學生深刻地認識問題,催進學生思維的發(fā)生。
(3)追問式提問
追問式提問,追根究底,探索核心問題。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每一個問題緊接著前一個提問來設計,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意味。
追問式提問,對復雜問題層層抽絲剝繭,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有效解決學生的困惑。用一個個“為什么”去順延學生的邏輯思路,發(fā)現(xiàn)值得利用的“突破點”。激發(fā)出學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將一個問題拆分成多個問題的組合,利用問題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與層次,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表2是追問式提問的一個教學片段。
在進行追問式提問的過程中,把握好追問的時機。如果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了自己的想法,但卻無法清晰地表達,教師需要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想法,用科學性、指導性、簡潔性的語言追問,使學生心中模糊的理念逐漸成形。如果學生對于問題有無從下手的感覺,教師對其追問,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的難度逐漸增強,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余地。如果學生回答過于淺顯、缺乏深度,教師通過追問來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幫助學生從膚淺的認識逐步深入,突破難點,深度思考。在問題得到破解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思考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三、課堂理答
1.理答的作用和原則
理答,作為學生回答完教師的問題之后,教師借助于語言和非語言形式對學生回答做出的反饋和評價,對于回答問題的有效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影響著師生互動的有效進行。智慧的理答,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也促進師生對話高質(zhì)量的進行。
我國學者黃平老師提出了多維度觀察、積極探尋理答策略:當學生有效體驗時,多用激勵性理答;學生理解膚淺時,巧用提升性理答;學生錯誤偏差時,活用發(fā)展性理答,學生沉默不語時,巧用非語言理答。上海盧家嵋專家提出“教學評價的情感處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情感維度對教學評價的內(nèi)容和形式不斷地優(yōu)化,不僅對學生的教育表現(xiàn)做出認知反饋,同時還要給予學生情感上的影響[9]。智慧理答的四重境界:善傾聽,緩判斷,慎揚抑,厚對話。
善傾聽。對學生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要留合適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設計答案。學生在回答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傾聽意味著教師不能只聽需要的答案,而應該迅速把握學生答案的生成意義以及學生思維擱淺之處,繼而采用追問的方式去進一步理解學生的答案,激發(fā)學生反思并判斷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使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化[10]。
緩判斷。在師生對話中,若發(fā)現(xiàn)學生的答案是不正確的,教師不要立即否定或批判,不能使用帶有批判、貶低意味的語氣。如果立即否定或批判,會讓學生感覺到挫敗感和被指責感,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思考和探究的激情,失去對這門功課學習興趣。而應設置一種場景,對學生一步步的引導提問,讓學生回答,使學生在追問中自我懷疑、深度思考。學生通過思考,自己悟出答案,體驗從不會到會的豁然開朗的感覺,提升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成就感。
慎抑揚。慎重的褒貶學生的觀點,不輕易下結(jié)論。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教師不應當馬上做出評判,說學生“說得對”或“說得不對”,立即評判會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引導”也就會變成“誘導”,通過誘導來限制學生的思路、操控學生的回答,得到的答案不能反映學生內(nèi)心真實想法。教師要避免誘導學生的思維,用良性的引導式理答去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依從自己的內(nèi)心得出答案。
厚對話。在真實場景中的對話,厚重、溫潤的對話。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論答案是否正確,教師理答時,面帶微笑,表現(xiàn)出贊許的態(tài)度,柔和友善的眼神,追問新的問題,這樣一問一答的對話才會自然地串聯(lián)下去。微笑是最好的對話方式,在理答時,平視學生,不露痕跡地表達出自己的贊美和寬厚的肯定之意,讓學生獲得愉悅、滿足的情緒體驗。
2.理答的方法
宋其羹等人根據(jù)理答的目的把理答分為診斷性理答、針對性理答、導向性理答和激勵性理答。針對性理答分為自己代答和歸納答案等。導向性理答又分為轉(zhuǎn)問、追問、探問、反問等。激勵性理答分為簡單表揚和激勵表揚[11]。我國學者張玉成根據(jù)理答反應方式把理答歸納為注意傾聽、給予鼓勵、探究和歸納等四類[12]。表3是理答方法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生在一問一答的交流碰撞中,學生不僅僅滿足于回答老師的提問,甚至主動發(fā)現(xiàn)了問題,來反問老師,激發(fā)深度思考,思維得以拓展。教師的提問,激發(fā)了學生好奇心,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可以被喚醒或激發(fā);好奇心也是“習得”的,可能被壓抑,亦可能在練習中被強化,并驅(qū)動新認知持續(xù)生成,甚至成為一種習慣和思維方式。
四、總結(jié)
師生對話是一個歷史久遠的課題,一些中外哲學家、教育家如孔子、蘇格拉底很早就意識到師生對話對于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指出:“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xiàn)。在對話中,可以發(fā)現(xiàn)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存在的意義[13]?!痹趲熒鷮υ捴?,教師提出具有定向、啟發(fā)、釋疑等功能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依據(jù)課本知識和已有經(jīng)驗和自己的思考回答問題,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配合適當?shù)睦泶鸱绞?,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向縱深發(fā)展,提高思維品質(zhì)[14]。同時,也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于富榮,周婷.提問的藝術(shù)[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011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19
[3]丹尼爾·格林伯格.澀谷學校傳奇(Ⅲ教育的意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1
[4]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gòu)[J].教育研究,2010,363(4):65-70
[5]何春光.追尋智慧的課堂理答[J].小學教學參考,2009(1):28-29
[6]劉小榮.初中化學青年教師常態(tài)課教學課例研究——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J].化學教育,2020,41(23):46-53
[7]劉玉榮,陳昕昕.中學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的量化研究[J].化學教學,2016(7):13-18
[8]于富榮周婷.提問的藝術(shù)[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089
[9]項陽.智慧理答:精彩課堂的魅力修煉[J].語文教學通訊,2009(7-8):20-25
[10]周正祥,楊玉琴,化學課堂師生對話中話語權(quán)的研究[J].化學教學,2018(10):20-26
[11]宋其羹,馮顯燦.“教學言語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15
[12]張玉成.教師發(fā)問技巧[M]臺北:臺北心理出版社,1984
[13]趙華,陸建軍.提升高三化學復習課效益的幾點思考[J].化學教育,2011,41(9):42-45
[14]杜靜,趙艷芳.中小學教師課堂提問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16(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