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要:在2020年我國高考發(fā)生政治改革,國家對數學課程的重視度“愈演愈烈”,小學數學也在逐步增加難度。為了讓學生在數學基本活動中,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并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和能力,進行“實操、思考、自主、探究”四個方面的培養(yǎng)。我國不僅科技在進步,教育也要走到世界前列,而基本活動經驗對教育事業(yè)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針對小學數學中,通過進行基本活動從而積累經驗的因素,并從中獲取的教學途徑進行探究與分析,從而提升學生數學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活動經驗
引言:
歷來,我國在教育新課標改革事業(yè)上已經經歷8次,每次重點都是對課程的計劃、標準和教材進行改革。由此可見,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程度。在小學數學課標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喜愛度、積累度,要讓學生在不斷經歷中體會數學的樂趣。通過數學的基本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教學,從“實操、思考、自主、探究”四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教師通過實踐,并根據教學目標,計劃和完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數學中找到快樂,在數學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一、致使學生從數學活動中獲得經驗的因素
其實,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并不知道知識普及對學生學業(yè)的重要性,他們的心智還不太成熟,所以教師在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經驗時,不能只進行文本類的知識講解,可以對組織一些數學小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無形的積累知識。在數學活動中,影響學生獲得經驗的因素有多種,其中包括學生個人、教師、環(huán)境等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生個人,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投入程度以及對數學的感悟能力都會受到影響。此外,教師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方式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大多數人都會忽略環(huán)境對教師與學生的影響,環(huán)境是牽制學生、教師、學校乃至家庭的重要因素,往往一個環(huán)境的好壞決定著學生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優(yōu)質教師的去留,所以環(huán)境因素也要格外重視。
二、學生從數學活動中獲得經驗積累的教學方案
(一)直觀教學,進行實際操作
小學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能力較為薄弱,他們更感興趣的玩耍、做游戲。所以,數學教師不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貫的傳授課本知識,而是使用較為“柔和的方式”——將內容融入到實操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明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同時可以在活動中積累到學習數學方法。通過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打開學生的學習思維,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靈活的進行實操[1]。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設置一些小情境、小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受知識,從中積累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教授《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北師大版)》,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立體圖形,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找到很多素材,但為了能夠讓學生對立體圖形有一個深刻印象,教師可以用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圖形。首先,教師先引入這門課程(拿幾個立體模型),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稱,仔細觀察它們是由幾個面組成的……后續(xù)教師先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制作立體圖形(正方體),等第一個圖形制作好后,再由學生自由發(fā)揮,比一比誰做的立體圖形既標準有美觀。采用這種實操教學方式是積累經驗的關鍵點,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認知規(guī)律,還可以促使學生產好奇心,從而達成主動學習的目的。
(二)教師引領,讓學生獨立思考
如何做到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以往的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種被迫學習的感覺。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點勉為其難。與其讓學生被動學習,還不如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個好的問題起到引導的作用,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幫助活動的積累[2]。所以,教師要提前設想,讓學生在思考中積累學習經驗。
例如:以《圓的周長(北師大版)》這節(jié)課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圓的周長是多少嗎?同學們可以先在自己的本子上畫一個圓,過后我們來看看圓的周長要怎么算?!睂W生1說:“我們可以把它撕下來,然后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了?!睂W生2說:“我們可以用一個軟尺直接繞圈就可以量出來了?!薄ㄟ^學生的思考,他們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去解決問題。教師給學生畫圖工具和圓形鐵絲,讓學生分組討論測量方法,從而求出它一周的長度……采用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推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可以加強他們對公式的理解力。知識是在經驗中不斷積累的,需要教師以問題作為引導,讓學生主動思考,引領思維,從基本活動中不斷學習。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本質,同時注重學生對數據的搜集能力,并對數據進行篩選、處理,并找到正確的應用方式。結合生活應用的小常識,轉換為數學小知識,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
例如:以《比較高矮》為例,讓同學之間先比較自己的身高,并報出自己的身高數字,讓學生們獨立觀察思考,然后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探索比較高矮的方法。然后統(tǒng)計組內人員的身高,讓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搜集信息,并篩選出需要的文字,同時教師強調高矮與大小是相對的,比較高矮和大小要有一個統(tǒng)一標準。
三、結束語:
總之,在當代教學事業(yè)中,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全新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興趣與相關知識相結合,組織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數學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蔣靈敏.促進數學活動經驗積累課堂教學策略研究\\r——人教版四年級上教材解讀與思考[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9,000(007):81-83.
[2]李清,蔣靈敏.《促進小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研究中期階段性總結報告[J].2021(2018-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