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雪萍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剛開始接受基礎教育的時候,而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并非是割裂式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實現(xiàn)互補式教學。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特點,探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聯(lián)動式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8-0151-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t the beginning of basic education, and reading ability and writing ability are the key contents of Chinese learning. Reading teach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are not separate teaching contents. Complementary teaching can be realized.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the linkage teaching method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writing ability.
【Keywords】Prim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Writing Teaching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如今,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期,采用的教學模式具有同質(zhì)化的現(xiàn)象,并且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不適應新時代的教學情形,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常常將閱讀和寫作割裂開。同時,教師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規(guī)劃課堂教學計劃,只是以知識講解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沒有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二)缺乏密切的讀寫結(jié)合教學活動
盡管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反復被提及,卻很少有教師將這些理念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是將讀寫割離,沒有正確認識寫作和閱讀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以至于在寫作教學中沒有引入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沒有結(jié)合寫作教學。同時,以往的閱讀寫作教學模式已經(jīng)根植于教師的思想禁地,短時間內(nèi)教師無法完全接納新的教學理念,教師仍舊采用朗讀和口頭交流的方式進行授課,導致學生缺乏讀寫結(jié)合的機會。
(三)缺乏針對性的閱讀與寫作資源
隨著教育理念的變革,如今的考試已經(jīng)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知識,而是引入生化化的元素,教學也不再脫離于生活獨自存在,而是和生活緊密相連?,F(xiàn)階段,小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時,并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選擇相應的閱讀教材,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閱讀狀況隨意選擇閱讀素材。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卻沒有幫助學生搭建系統(tǒng)化的閱讀體系。同時,在寫作教學上,教師雖然讓學生進行了很多主題作文的撰寫,但是作文的主題始終脫離于生活實際,學生看似寫到了字數(shù),卻毫無內(nèi)容可言,缺乏屬于自己的思想見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沒有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寫作情況選擇適宜的寫作素材,只是在進行機械化的寫作教學,而沒有重視寫作教學的靈魂所在,即真正服務于學生,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加之寫作字數(shù)的要求,很多學生都會打起退堂鼓,對寫作失去信心和樂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聯(lián)動的可行性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低,刻板的教學活動會驅(qū)趕學生聽課的熱情,應該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活動,以活潑化的教學形式開展語文教學。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以往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是缺乏自主意識的,只是教學活動中的旁觀者。但是無論是在閱讀中還是在寫作中,都需要學生具備自主意思,能夠帶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對于小學生而言,參與閱讀十分容易,因為閱讀教材大多有趣而豐富,學生很容易被閱讀教材吸引,只要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選取適宜的閱讀素材,學生就能夠沉下心閱讀。
相較于閱讀,寫作更困難,因為學生年紀的限制,學生不具備豐富的語文詞匯量,無法運用適宜的詞語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因此,學生便會對寫作失去信心,覺得自己無法在寫作上取得良好的成就,更不愿意在寫作能力的鍛煉上花費時間。此時,就要教師加以引導,實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聯(lián)動,幫助學生將對閱讀的興趣遷移到寫作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
(二)開展讀后感寫作訓練,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讀后感是學生閱讀以后,立足于文章的實際內(nèi)容,真情實感地描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夠提升閱讀的深度。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完一篇文章以后,應該知道學生完成相應的讀后感,讓學生通過各種修辭手法的使用,用精確的語言表達自身最為真實的想法,將自己的情感變化描繪在紙上,以便學生能夠在將自己讀過的書本知識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寫讀后感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讀寫結(jié)合能力。
(三)挖掘課文空白,適時進行讀寫訓練
部分課文留有空白,是讀寫教學的重要實踐材料。有些課文,在保證故事情節(jié)和主題完整性的基礎上,給人深思,耐人尋味,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空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見解對空白補充。比如,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文中的父親抱著“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的堅定信念,歷經(jīng)36個小時,不斷挖掘廢墟,終于救出了兒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父愛的濃厚,卻很少有學生能讀懂兒子的偉大之處。父親的偉大之處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筆墨進行描繪,而兒子的偉大作者則是輕輕帶過。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從兒子這一角度進行切入,引導學生思考,當父親在廢墟上苦苦挖掘的時候,廢墟下默默等待的兒子心理上會有怎樣的變化,以此引導學生寫作,共同領會兒子的偉大之處。
(四)延伸課文情節(jié),轉(zhuǎn)化內(nèi)在語言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結(jié)尾都給予人們極大的想象空間,意味無窮。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不改變原文章立意的情況下對文章情節(jié)進行續(xù)寫。比如,講解《窮人》一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漁夫在面對西蒙的孩子時,他的神態(tài)如何?2.第二天,孩子醒來以后,卻發(fā)現(xiàn)媽媽不見了,他們是何反應?3.桑娜和她的丈夫是如何照顧兩個孩子的?4.兩個孩子長大成人以后又是如何對待桑娜夫婦的?讓學生根據(jù)這是個問題,進行寫作訓練。
教材中還有一些內(nèi)容作者在描述時筆墨不多,需要讀者自行領會。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聯(lián)想。將這些模糊化的人物和情節(jié)描繪成具有鮮明特征的人物形象和較為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以便于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另一個角度。
三、結(jié)語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大重點,也是兩大難點。以往的語文教學,總是將兩者拆開教學,其實兩者相輔相成,寫作是經(jīng),閱讀是緯,兩者兼顧方成經(jīng)緯。閱讀能為寫作提供素材,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明白文章如何排列,如何發(fā)展。而寫作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閱讀素材的段落構(gòu)成,明白作者布局的巧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擯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實行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聯(lián)合,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規(guī)劃出一系列適宜學生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讀寫結(jié)合的新型教學和活動,促進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巧紅.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網(wǎng)狀”課堂教學的研究——通過讀寫聯(lián)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J].教育界,2016(0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