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敏蕾
【摘要】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提高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效高質(zhì)量的小學英語課堂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參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課堂里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口頭表達,及時地準確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掌握程度,并且做出強化或進一步的引導。教師應注重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關注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互動交流的多種形式,激活學生的語言感官,引導他們一步步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學生;主動參與
一、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為它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小學階段是英語的入門階段,更需要培養(yǎng)積極的興趣和良好的語感,所以要“活”與“動”起來。但是在當今的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把英語課上成純朗讀、單一知識講授的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被動參與、部分參與,學習效率較低,就像是一個個機械模子澆注出來的。部分教師關注的是自己的“劇本”能否順利“出演”,而忽視了“主人翁”,即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思維發(fā)展、情感養(yǎng)成等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引導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表達和學習十分有必要。
二、引導學生在課堂主動參與、樂于體驗、敢于表達
(一)基于學情,精心設計
1.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教學建議,教師應充分了解所有學生的現(xiàn)有英語水平和發(fā)展需求。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設定的教學目標過高,學生較難達到預想的語言水平與效果,難以體驗成功感,容易失去興趣與信心。教學目標過低,學生容易覺得枯燥,也不利于學生的知識提升。所以教師應該設立適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能力水平的目標,遵循“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規(guī)律,在原有基礎上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gòu)建。預想是“跳一跳,能摘桃”,學生就會有動力和求知欲去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
2.設計多形式的實踐活動
語言是要運用的,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模仿、體驗、探究等學習方式和運用英語。因此,教師要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盡可能創(chuàng)造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例如,課前熱身:學生每天輪流課前上臺講一個英語故事或者唱一首英語歌,這能夠在課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外還能鍛煉聽說的能力。角色扮演:學生有一定的表演欲,他們很希望自己就是書本中的人物或動物,這也鍛煉到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及語音語調(diào)。調(diào)查報告:例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 ,學生學會了重點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就可以去調(diào)查身邊的同學、家人的喜好信息,并且能夠在小組內(nèi)匯報,這鍛煉了學生去運用知識,并且整理信息,描述結(jié)果的能力。
3.設計課堂評價活動
學生期待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同時也有一種競爭心理,看到同學受老師表揚,自己就會更加有動力想要贏得老師的一句“Very Good!”例如,教師在檢查讀單詞的時候,對于每個學生的開口,教師都應該給予相應的評價Great! Super! Excellent! Good pronunciation! Wow! Big hands for him!等。這些短短的口頭評價,對學生卻是大大的鼓勵。此外也可以用肢體性的鼓勵評價,例如,一個微笑、豎起大拇指或者一個擊掌等動作都是一個很大的激勵。
另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紙質(zhì)評價表,根據(jù)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如,設置專注度、參與度、創(chuàng)意度等指標給學生評分,也可以針對課堂每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評價,其中包括有自評、互評、師評。這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中。
(二)多元互動,樂于交流
1.貼近生活,增強體驗感
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語境,讓教材與真實生活貼近,更加能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活化處理教材,架起教材的話題與生活的橋梁,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想象學習的內(nèi)容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這樣學生就會潛移默化的運用知識、內(nèi)化知識。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5 B.Let's learn中,鼓勵學生運用句型Can I have some…? 也可以加入其它食物單詞,如:juice,coffee, ice cream, noodles, 和一些交際性語句,如:I'm hungry. Me too. Here you are. Thank you. How much? 等,另外也可將桌子拼成餐桌的樣子,準備餐單,學生穿戴服務員的服飾,手拿記餐本等。學生在這個情景,更能積極表達,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
2.多給予表達機會,合作共贏
課堂上要多給學生自由表達和大膽嘗試的機會,他們也可以在彼此的互動語言中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或者自己欠缺的知識,更加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暢所欲言,他們能夠感受到遨游知識海洋的自由以及快樂學習的花香。
小組合作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學生可以在團隊學習中相互表達,多次反復聆聽、思考與體驗。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1談論路線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每小組有一份本校地圖,設計去圖書館的最優(yōu)路線。教師可以給學生分8小組,5-6人一組。第一步,小組內(nèi)共同設計路線,第二步,每小組派一個代表去別的組,聽他人介紹路線圖,記錄異同之處。第三步,回到自己組內(nèi),分享他人線路并修改自己的線路圖。第四步,小組輪流匯報成果圖。這樣學生的開口或者聆聽、記錄整理信息的機會就比較多,學生不知不覺中就參與課堂,而且完成有意義的任務活動。
(三)留白課堂,激發(fā)思維
1.激活舊知,做好語用鋪墊
英語的知識是有聯(lián)系的,學英語也是逐漸積累的一個過程,所以學生肚子里有了一定的“墨水”——語言儲備,他們就敢于參與,敢于表達。所以課堂前幾分鐘,可以作為一個復習的時間,可以利用free talk,角色表演上節(jié)課對話、同桌對話等形式,幫助學生激活舊知,找到語感,為這節(jié)課的知識做好準備。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3 學習be going to 句型,課前可以復習一些動詞短語,可以讓學生自己回憶思考,如:go shopping, go for a walk, read books, go to the cinema等。這樣以舊帶新,降低難度,學生很容易運用句型I'm going to…表達自己將要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