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琴
摘 要:在小學教育體系中,音樂欣賞課是一門具有較強藝術特色的課程,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通過分析當前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應該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通過畫五線譜、演唱音樂作品、進行音樂藝術想象與審美等方式,綜合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欣賞;音樂情感;音樂藝術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欣賞課是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能夠顯著提高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并引導學生感知音樂作品的魅力,強化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但結合當前小學音樂教師開展的欣賞課教學活動來看,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發(fā)揮音樂欣賞課的價值,使學生的綜合音樂藝術素養(yǎng)無法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欣賞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到欣賞課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效果很難得到保證?;谶@種情況,有必要對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活動展開全面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一、“聽”“畫”結合,深化感知
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現(xiàn)音樂視聽和畫旋律線的聯(lián)動,即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結合自身對音樂的感知將音樂旋律畫出來。運用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音樂藝術素養(yǎng)。對于教師來說,需要結合學生的音樂能力選擇一些合適的音樂作品。由于小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并不太好,因此,教師最好選擇那些學生比較熟悉的簡單歌曲,從而激勵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順利畫出音樂旋律。
比如,在《哪吒再生》欣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播放《哪吒再生》的相關歌曲與視頻,使學生可以充分感受歌曲的藝術內涵。但這首歌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在平時也很少聽到這首歌曲。因此,教師可以直接選取當前流行動畫片中的音樂。這些音樂的旋律都比較簡單,學生比較容易畫出這些歌曲的旋律線。在具體畫旋律線的時候,教師不要對學生過于苛求,只要大致畫對即可。
二、“聽”“唱”結合,傳達情感
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讓學生通過聽覺欣賞音樂,還要讓學生通過演唱活動充分感知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不成熟,同時他們的情感閱歷也不豐富,導致學生很難通過聽覺充分感知音樂作品的內涵。但是在演唱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變得更加集中,再配合教師的有感情引唱,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這些音樂作品中的情感。這也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群體的情感認知水平,選擇他們可以產生共情的音樂作品。
比如,在《小背簍》的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演唱這首歌曲,同時還要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引領學生回憶自己跟媽媽相處的時光,使學生對母愛有更加深刻的感悟。由于歌詞內容所描述的場景在新時代背景下已經很難發(fā)生,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被媽媽抱在懷里的情境,并依托于生活中的點滴瑣事來感知母愛。這樣學生對《小背簍》中蘊含的情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他們對音樂情感的敏感度。
三、“聽”“想”結合,藝術再造
教師在開展欣賞課教學的時候,應該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想象力,并依托于此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能力。事實上,對于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來說,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充分感知音樂藝術的美感,并依托此強化學生的音樂藝術造詣,提高他們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比如,在《唱臉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京劇曲目,并引導學生感知這些戲曲藝術的文化魅力。
由于戲曲藝術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戲曲藝術的時候也應該配合一些趣味性的視頻資源,使學生可以沉浸在戲曲藝術中。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融入現(xiàn)代戲腔的流行歌曲,如《牽絲戲》等。欣賞這些歌曲可以強化學生的戲曲音樂藝術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
四、結語
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充分關注現(xiàn)階段音樂學科新課標的變化,以便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融入新型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欣賞課教學的積極性。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使教學內容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關注小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的具體表現(xiàn),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美感,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及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