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靜 崔詣晨
[摘 要] 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專家評估法結合的方法,自編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量表,結合成就動機量表,了解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和成就動機的總體水平以及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探討就業(yè)習得性無助與成就動機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感偏低,成就動機偏高,追求成功動機得分高于避免失敗的動機,且個體差異較大。相關分析表明就業(yè)習得性無助與成就動機呈顯著負相關,避免失敗動機與習得性無助正線性相關。隨后,從學校、個人兩個因素探討了幫助高職生尋找合理的歸因方式,提高就業(yè)能力,從而降低就業(yè)習得性無助感的方法。
[關鍵詞] 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成就動機
[基金項目]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醫(yī)患信任危機視閾下群際信任關系建設的實證研究”(17YJC840007)
[作者簡介] 成 靜(1988—),女,江蘇鹽城人,碩士,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崔詣晨(1979—),女,甘肅蘭州人,博士,南京曉莊學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人格與心理健康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4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23-0185-04? ? [收稿日期] 2021-03-17
習得性無助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概念,是指有機體經歷了某種學習后,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喪失了信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tài)[1]。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近幾年發(fā)展迅速,高職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yè)壓力不斷增大。有研究表明,高職生更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感,就業(yè)焦慮總體水平較高,面對求職失敗的心態(tài)比較差,缺乏求職積極性和自信心[2,3],如果在高職院校工作中能夠提前識別這種心理狀態(tài),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干預和矯正,對完善高職生就業(yè)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就業(yè)率具有很大幫助。本研究旨在通過自編就業(yè)習得性無助量表,為研究提供科學的測量工具。同時,探討就業(yè)習得性無助與成就動機之間的關系,為利用成就動機量表預測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感提供依據,便于在工作中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就業(yè)心理輔導和干預。
一、材料與方法
(一)就業(yè)習得性無助量表的初步編制
在查閱文獻和咨詢相關專家后,隨機抽取了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30名大三學生進行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統(tǒng)計,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參考國外有關的習得性無助量表的內容,初步擬定了31個項目。將擬定好的條目交由3名心理學專家、5名學校心理輔導老師、5名就業(yè)指導老師進行審閱,去除意義重復或有異議的題目后制定了26個項目的初測問卷,包含情緒、行為、歸因、認知四個維度,按不同維度交叉混合排列。采用李克特5點式自評量表計分,完全不符合記1分,完全符合記5分,得分越高就業(yè)習得性無助越嚴重。
對隨機抽取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等3所高職院校的不同專業(yè)、性別、生源地的80名同學,發(fā)放調查問卷。隨機采訪被試者,讓其找出問卷中表述不清或不易理解的項目。調查結束后對問卷進行篩查,獲得有效問卷67份。計算就業(yè)習得性無助量初測量表每個項目的臨界比率(CR值),將CR值未達到0.001顯著水平的項目刪除;共同度小于0.40的項目刪除,最后制定了由20個項目組成的就業(yè)習得性無助正式調查問卷,排列方式與之前相同。
(二)調查對象
正式調查問卷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等,4所高職院校應屆畢業(yè)生對其發(fā)放調查問卷1165份,回收有效問卷1050份。具體被試構成見表1。
(三)研究工具及方法
自編就業(yè)習得性無助量調查問卷,包括一般情況(學校、專業(yè)、性別、生源、家庭結構)和由20個項目組成的自編習得性無助量表,包含認知無助9題、情緒無助5題、行為無助3題、歸因無助3題。四個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90、0.81、0.66、0.81,量表總體Cronbach α系數為0.85,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KMO值為0.89,Bartlett球形檢驗計量為1174.61(P=0.000),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冻删蛣訖C測量表》(AMS)包括追求成功動機(Ms)和避免失敗動機(Mf)兩個分量表,各15個項目,共30個。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77,KMO值為0.58。由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或者就業(yè)指導老師統(tǒng)一方法,無記名方式填寫。運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結果分析
(一)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現(xiàn)狀
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對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得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總體均分為2.35±0.59<3.00(假設習得性無助量表的臨界值為3.00),說明習得性無助整體水平不高。被測群體中3分的人數占7.62%,超過3分的人數占10.48%,說明高職生習得性無助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個體數量達18.10%,需要重點關注。四個維度中,情緒無助均分最低為2.19,行為無助均分較高為2.59,歸因無助均分最高為2.61。因此,行為無助和不恰當的歸因方式是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感的主要表現(xiàn)。
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性別、專業(yè)、生源地、家庭結構的高職生進行差異檢驗,結果顯示在認知無助、情緒無助、行為無助、歸因無助四個維度以及習得性無助總得分(p>0.05)上,男女生數值差異為0.55、文理科生數值差異為0.72、城市農(鎮(zhèn))村學生數值差異為0.96;在家庭結構方面,習得性無助總體得分為1.04,均無顯著差異。但在行為無助維度上,獨生子女的無助水平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0.42(p<0.05)。說明不同性別、專業(yè)、生源地、家庭結構的高職生就業(yè)習得性無助水平無顯著差異。家庭結構是影響就業(yè)歸因無助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