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文章作者通過營造畫面感、進行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解決?;诖耍恼绿剿髁顺踔幸魳方虒W中樂感的培養(yǎng)與音樂鑒賞。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音樂鑒賞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1-0083-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們的學校也在緊跟國家的步伐,抓緊對教學方式做一個全面的改革。初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將從初中樂感培養(yǎng)和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進行闡述。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樂感是人在從事音樂教學或者學習音樂時,抓住歌曲的旋律,將自己放空,跟隨音樂節(jié)奏進入音樂世界的一種感受音樂的方式。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理解音樂、欣賞音樂,達到進入音樂的狀態(tài)。而音樂鑒賞能力是指我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運用我們所掌握的手段進行分析、對比,找出特點,根據(jù)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內(nèi)容,評價出音樂的特色。音樂鑒賞能力是評價一個人在音樂方面的造詣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了一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是從事音樂的人的必備素質(zhì)之一。初中階段是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中具有過渡意義的學習階段,更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往后的高中由于學習科目的限制,除了傾向于考藝術(shù)學院的學生,其他學生更傾向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愿意在音樂、美術(shù)這樣的科目上花時間了。另外,初中生正處于學習的高效時期,他們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等都十分強。而在初中階段無論是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還是促進其音樂鑒賞能力的發(fā)展,都是在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以后其在音樂道路上前進打下基礎??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環(huán)境對音樂不重視
一方面,由于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校和家長十分注重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除了部分選擇未來考藝校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是很高的,孩子幾乎沒有時間去干別的事。同時,學校雖然會安排音樂課,美其名曰給學生放松減壓,但是,到了初三階段,某些重要學科的教師經(jīng)常會暗示音樂教師,將課讓給他們,這就大大地縮短了學生接觸音樂的時間。另一方面,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太大,等到放松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玩游戲、打籃球等方式來發(fā)泄,選擇用唱歌來發(fā)泄的只是少部分。這樣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并不愿花精力去從頭學習音樂的各種內(nèi)容。長此以往,學生連基礎的音樂旋律都弄不懂,更別談樂感和鑒賞了。
(二)教學缺乏趣味性
初中的音樂教學主要由歌唱和欣賞兩部分組成,而其中歌唱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欣賞的內(nèi)容。并且有些內(nèi)容是國外的,含有地域或者民族特色的,學生在不了解其背景的情況下去欣賞這樣的歌曲,多多少少有些無聊。很多學生都欣賞不來,根本不懂樂曲要表達些什么,也不知道樂器長什么樣,有什么用。處于這樣的知識盲區(qū)中,學生想要欣賞都做不到,更別談培養(yǎng)樂感和鑒賞能力了。如此看來,當前我們的音樂教學缺乏了一定的趣味性,導致學生的興趣度與參與度都不是很高,造成了在教學中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尷尬局面。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會越來越低,教師也會逐漸懈怠,疏于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煩[1]。
(三)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
就目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來看,很多教師都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根據(jù)課本要求,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很多時候進行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根本沒有達到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的目的。而當前很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在其他學科中得到認可、推廣,但在音樂教學中卻沒有人進行嘗試。在已經(jīng)確定了教學成果的,已經(jīng)成熟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就像是在自己的舒適區(qū),沒有人愿意花時間、花精力去做一些虛無縹緲、結(jié)局不定的事。這樣就導致了我們教學方式的固化,根本沒有突破的可能性。那么,不根據(jù)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教學方式真的還適合這個社會嗎?真的還能發(fā)揮出培養(yǎng)學生樂感和鑒賞能力的作用嗎?我們不知道,但必須深入思考。
三、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聆聽力,增強學生的感知力
在音樂教學中,尤其是在進行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時,有時候會聽比會唱更為關鍵。聽,能夠聽出歌曲所蘊含的內(nèi)容,用心去聽還能夠聽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但唱有時候會由于自己唱跑調(diào)等小失誤而影響整個局面,導致你根本不能夠體會歌曲的意境,這是極其糟糕的。另外,聽還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比如,在進行合唱練習時,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盲目地唱,不會聆聽,那你是不可能唱好的。合唱本就不是一個人的事,還需要其他成員的配合,只有學會聆聽別人的唱法,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他唱得高了還是低了,他的音是否正確等,才能更好地調(diào)整自己,去融入整個合唱隊伍當中,才能真正把一首歌給唱好。同時,在聆聽的過程中,還增強了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力。例如,你通過聽就知道歌曲唱到了哪個部分,說明你在樂感和鑒賞能力方面已經(jīng)邁出了一大步。
例如,在進行《祖國頌歌》一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用合唱的方式。本章節(jié)的很多歌曲像《歌唱祖國》《紅旗頌》等都是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的,雖然大部分都是欣賞曲目,但是只要利用得好,教學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教師要通過合唱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唱出來的效果會很好,同時還不挑剔個人的唱功,只要不是特別差都行。另外,紅色歌曲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體會的時候很容易找到那種積極拼搏的感覺。因此,將這類歌曲用合唱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聆聽,讓學生找到相應的旋律,迸發(fā)出熱烈的情感,然后將自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從這樣簡單的、易于感受的歌曲開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體會一下什么叫樂感,然后慢慢提高學習內(nèi)容的深度,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更能讓人接受[2]。
(二)營造畫面感,“視聽”結(jié)合
從某個層面來講,音樂的教與學其實是很無聊的,而唱歌或者練習都是枯燥無味的,同時也是很艱苦的。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進行訓練都得保持同一個聲調(diào),保持同一種音色,并不像唱歌那樣變化多端,如此一來,如果沒有別的東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訓練來說就會十分不利。針對目前存在的教學缺乏趣味性和缺乏創(chuàng)新的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開發(fā)出更多的、具有具體教學意義的方式,并嘗試將其投入實際教學中。如我們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搜索相應的歌唱視頻或者有關的其他視頻,給學生呈現(xiàn)出一個場景,讓他們能夠?qū)嶋H地看到,達到以視覺帶動聽覺進行學習的目的。并且,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來共享其他學校的教學資源,用不同教師的不同教學方法來刺激學生,鼓勵學生提高學習的效果。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一些線上的歌唱比賽,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熱情,如此一來,他們在音樂方面的學習將會主動起來,將會自主地去補充各方面欠缺的知識,主動學習對其樂感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而各方面的惡補也對鑒賞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歲月回聲》一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尋找一些紅色經(jīng)典影視讓學生欣賞,而影視中最好是包含了學生要學習的歌曲,這樣有畫面、有感情地進行欣賞,比通過想象、猜測來得要具體。同時,在觀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感情的把握,從而更好地融入音樂中去。
(三)角色扮演,多角度分析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懵懂的階段,多是好動活潑的性格。因此,音樂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在這個時期的特點,通過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京腔昆韻》一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選取片段,讓學生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從角色所處的位置體會角色的心理變化,從角色的角度去鑒賞音樂作品。當然,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有角色。那么,教師就可以讓部分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另外一部分學生進行觀察。等到下次,就讓這次觀察的學生去扮演,讓之前的學生進行觀察。教師要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在扮演的時候的心理狀態(tài),交流自己的心得,還可以讓觀察的同學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最后,學生要學會相互總結(jié),改正自己的缺點,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一些藝術(shù)方式來展現(xiàn)不同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音樂作品,找出作品的特別之處。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的細心、認真、忍耐等品質(zhì)都會得到鍛煉,這對培養(yǎng)他們嚴謹?shù)蔫b賞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對比教學,總結(jié)方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兩對比的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對于不同風格、不同感情或者不同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的音樂作品來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能夠采用對比的方式來開展,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不同藝術(shù)形式、不同風格的具體特點,掌握更多的鑒賞方法。例如,在學唱《保衛(wèi)黃河》時,教師可以引入《愛我中華》這首與它類似的歌曲。教師在學生都了解音樂背景的基礎上,讓學生逐一對照,分析出兩首曲子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比如,相同點是這兩首歌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不同點是《保衛(wèi)黃河》是通過黃河來寄托感情,而《愛我中華》是直接抒發(fā)我們的愛國情感。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技巧,還能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結(jié)語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為學生未來在音樂方面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的音樂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開發(fā)出更多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聶菊花.初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具體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29):145-146.
[2]屈玉娟.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J].當代家庭教育,2020(22):115.
作者簡介:朱瑛琪(1987— ),女,浙江杭州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