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鋒
摘要: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工具。學生有一定的識字量,才能進行閱讀和習作,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因此,提高識字效率在低年級語文教學顯得尤其重要。為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識字,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并運用有效方法,提高識字效率。
關鍵詞:識字興趣;識字方法;識字效率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我們最終的目標是通過學習語文,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方便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和運用。漢字是基本的交流工具,識字教學更是排在第一位,特別是實行新課標以后,對學生識字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認識事物的能力還不強,但是識字量卻不少。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漢字?實踐證明,有效的識字教學是關鍵。為了提高識字效率,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做了以下嘗試,收獲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識字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且單純的識字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教學需要出發(fā),依據(jù)識字內(nèi)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表演、繪畫、音樂等),幫助并促進學生識字。
如教“掰”“踢”“投”等字時,可讓學生做相應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系,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還可以編順口溜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如第三冊教材《語文園地四》中的兒歌:“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庇脙焊鑱碚J識“泡、飽、跑、抱、袍、炮”這六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
二、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
要注意引導學生逐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把識字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帶來的樂趣。
(一)歸類識字法
從漢字的構字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幾種。教師如果能幫助學生適當歸類,既有利于提高識記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如教學“桃、松、材”等形聲字時,筆者往往會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字的共同點:這些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同時,進行拓展,引導學生想一想還認識那些帶有“木”字旁的字,并進行交流。
(二)故事識字法
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揭示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成一幅幅圖畫或一個個小故事。如:教“會”字時,筆者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在云上走,原來他會氣功?!?/p>
(三)“猜謎”識字法
“猜謎”識字以其幽默風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學生喜愛,它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訓練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好的識字方法。把生字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舉多得。如學習“告”和“并”,可以根據(jù)字形結構展開聯(lián)想編字謎:“一口咬斷牛尾巴——告”“開字頭上長兩角——并”。有趣的謎語能引起學生識字的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識字,更重要的是記憶牢固。
(四)兒歌識字法
教學中,筆者會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合手拿,門心悶,木子李等。鼓勵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自主識字和創(chuàng)造性識字。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兒歌:“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
(五)多媒體識字法
課件形象、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文字學習的興趣。筆者通過課件引導學生樂學、善學、活學。學生通過多媒體識字軟件觀看生字的筆畫、筆順等,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教生字“升”時,多媒體生動地演示上升過程,學生更容易記住字形與字義。
(六)拆字識字法
“聰明”的“聰”字筆畫多,學生剛接觸漢字,對筆畫多的字有畏難情緒,覺得不容易掌握。此時教師這樣對學生說:“要想做聰明的孩子就得用耳聽。”只說了一遍學生就把這個字記牢固了,教學效果很好。
三、分享識字樂趣,鞏固識字效果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分享是最好的展示和愉悅的享受。愛因斯坦說:“學會分享將會使自己所學得以鞏固?!惫P者在教學中常常讓學生用多種方法分享識字的成果。
(一)游戲互動法
在教學中筆者把一些合體字依據(jù)結構分成兩部分,寫在卡片上,分發(fā)給內(nèi)外兩圈的學生。然后讓兩圈學生分別亮出卡片,逆方向奔跑,當跑到能與自己組成新字的同學面前就停下來,跳出游戲圈,齊讀新字,并組詞。比比誰先找到自己的朋友。
(二)建立“錯字診所”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寫錯字是難以避免的,教師把學生平時易錯的字寫在黑板上,請學生當醫(yī)生,找出這些“字”寶寶的病癥,把他們的“病”治好。當“小醫(yī)生們”擦去多余的筆畫,補上缺少的部分,或?qū)⒉粚Φ牟糠指恼^來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成功的喜悅,識字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四、挖掘漢字文化底蘊,在有趣的造字法中識字
漢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本身就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在學生識字過程中,可依據(jù)漢字構字規(guī)律和兒童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
如教學象形字“火”,先讓學生觀察圖中的三根木頭燃起的火焰,再引導學生觀察字,讓學生在字和圖片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想回憶,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記住要認識的字。
教學形聲字“逃”“眺”,可以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形聲字“桃”“跳”,讓學生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利用形旁去推測字意,“逃”是要用腳走的,所以是“走”之底,“眺”是遠望的意思,所以是“目”字旁。
在教學會意字“從”,可以這樣講,一人前邊走,后邊一人隨,就是“從”。結合具體的字,筆者滲透了這些造字方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地運用這些方法,學生的識字能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同時也感受到了創(chuàng)造的快樂。
五、拓寬視野,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學生的學習有三個領域——課堂、家庭、社會。可見,學生只在課堂上學習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在課外生活中識字是一種重要的識字方法,是課堂識字的補充與擴展。筆者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把生活當成他們識字的大課堂,鼓勵他們多留意生活實際,隨時隨地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如:認識本班同學的姓名,認識教室內(nèi)物品的名稱,知道所授課程的名稱,認識常吃的水果,認識商店里各種商品的名稱、食品包裝袋和報紙雜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就請教別人。
還可以讓學生采用各種方式來展示自己認識的漢字,如:將包裝盒、商標上的字貼起來,將路牌、廣告上的字抄下來帶回學校,并在小組內(nèi)或組與組間交流、互教互學。這樣既擴大了識字量,又不斷鞏固了課內(nèi)所認的字。
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并運用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喜歡上漢字,并能逐步與它們交朋友,提高識字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