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媚娟
【摘要】閱讀在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中起到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始終在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但并非讀一本書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促進學生的更高效化的閱讀。本文結(jié)合具體的例子闡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授閱讀良方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教育尤其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因為閱讀的過程是提高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過程,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升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小學教學的活動的重要目的。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以閱讀作為基礎(chǔ),閱讀力的核心就是思維力,而思維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原點。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是缺乏耐心和方法的,這就不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到閱讀的過程中去?!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實施新課標以來,中小學各科教學都十分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善于通過傳授閱讀良方來引導小學生投入到閱讀中去,促進更高效化的閱讀。
一、快速通讀全文,準確把握文章核心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通讀就是感知文章,對文章要具有清晰的脈絡(luò)和結(jié)構(gòu)認識,這是為了得到對文章初步的印象和大致了解。通讀宜采取從頭至尾快速閱讀的方法??梢苑譃橐韵聨讉€步驟:第一就是標題,標題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指明了文章的主題;第二是文章的開頭,大多數(shù)文章往往開篇點題,閱讀者能夠明察意圖,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shù)效果,使文章內(nèi)容精辟有力;第三是每個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文章題目的延申和敘述,能夠起到強調(diào)和增強印象的作用,找到中心句,也能間接明確文章大意了。
例如,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篇文章時,對于這種難度較大的科普文,為了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清晰的思路,教師首先向?qū)W生講述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夠梳理清文章脈絡(luò)。首先標題就點明了文章的主要介紹對象——恐龍,以此為題,頗具吸引力。其次,文章的開頭也直接點出了即將介紹的內(nèi)容,用恐龍和鳥類的關(guān)系引起話題,設(shè)置懸念。并且,每段的開頭句都作為了文章的中心句展開敘述,歸納和總結(jié)了每個段落的中心意思,引導學生閱讀時重點關(guān)注,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度。最后,教師在學生讀完以后讓學生能夠整體概括文章的核心,在科學家們的不斷研究發(fā)現(xiàn)中,呼吁人類關(guān)注和保護鳥類。由此,學生腦中便可形成較為清晰的思路,為更深入的理解奠定基礎(chǔ)。
二、細讀課文,深入感知文章
細讀書,是閱讀的基本功之一。仔細閱讀一遍文章,把握文章細節(jié)。在課堂上,教師常會為學生逐句講解文章,尤其會引導學生尋找有感悟和有涵內(nèi)的句子,讓學生仔細推敲句子內(nèi)涵,強化學生的感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同時,仔細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讀書的過程中學會圈點勾畫,多做讀書筆記,勾畫出不理解的部分和值得思考的部分。勤動手,多翻閱字典、資料等工具書。如果學生在進行自我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抓住某些有內(nèi)涵或者能夠表達文章中心的句子,愿意留下來好好品味,那么逐漸地,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細讀,鍛煉學生的眼睛,能夠看到文字背后的細微之處,也鍛煉學生的心,能夠做一個細心閱讀的人。
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這個故事,渲染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課文角色,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細細品讀文章,走進小女孩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體會小女孩來之不易的一切。在閱讀的同時,勾畫出不懂的內(nèi)容和深刻表達情感的句子。讀完以后,教師提出問題:在讀完小女孩的故事之后有什么感受呢?有哪些句子能表達出文章的核心呢?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美,使學生在閱讀以后有更深刻的感悟,鍛煉了閱讀思維能力。
三、讀后反思,提高思維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需要反思自己學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感悟,這是鍛煉其閱讀能力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通過自我反思,可以總結(jié)經(jīng)驗,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也可以找到自我的不足。反思,是促進更高效化閱讀的重要方法,是在檢測自己是否汲取了書中的智慧,是否消除了困惑,解決了疑問。只有學會了反思,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魯賓孫漂流記》(節(jié)選)這一篇文章時,為了引起學生對閱讀反思的重要性認識,教師可在教學完文章以后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文章的主人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習之前的困惑有哪些,是否已經(jīng)解決了呢?學完文章有什么是值得思考的?思考并說出學完文章以后對于自己的意義和收獲。在學生的交流和討論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困惑,作出自己的判斷,同時要把書中積極向上、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因此,學思結(jié)合,不可脫節(jié)。
結(jié)語:
總之,在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傳授良方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化的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閱讀,是為了汲取人生的智慧,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閱讀,是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學會享受讀書和愛好讀書;閱讀,是為了發(fā)現(xiàn)新世界,開闊視野。所以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如何讀書,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從書中獲得有價值的知識,啟發(fā)頭腦。這樣,才能發(fā)揮閱讀良方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促進作用,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海燕, 臧玲.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13(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