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秀
【摘要】合唱是進行音樂表演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小學音樂課中采用合唱教學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合作中,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促進班級凝聚力的提高,對學生身心的健全發(fā)展,產生積極有益的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合唱課堂的開展工作,并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合唱的熱情,為他們打造具有活力的音樂課堂。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合唱方法的教授,使他們掌握合唱技巧與各聲部之間的配合規(guī)律,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小學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從以上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小學音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需求,為學生制定符合自身發(fā)展的有效教學計劃,并利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階段,向學生教授音樂技巧,促進小學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及時革新,不斷探索高效的合唱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合作意識,發(fā)揮合唱的優(yōu)勢,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那么,教師在開展工作時,具體應怎樣去做呢?下面,筆者就將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有效策略,與各位同仁進行分享,以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能夠有所幫助。
一、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合唱興趣
現(xiàn)階段,仍有許多小學音樂教師秉持著原有的教學觀念,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卻沒有考慮到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長久如此,導致學生對音樂課堂沒有足夠的重視,以不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音樂學習。還有部分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來開展音樂教學,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毫無興趣。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首先要對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革新,并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進行合唱的熱情。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發(fā)來設計音樂課堂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例如:在《過新年》這一課中有四首不同的曲目,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選擇一首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的歌曲,并以合唱的方式來進行學習。讓學生進行自由選擇的方式,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合唱教學的課堂之中,從合唱內容上激發(fā)了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興趣。假如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新年好》這首歌,教師就可以針對這首歌曲的特點來進行教授。借助電腦和大屏幕等設備,為學生播放這首歌曲合唱的相關影片,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夠使學生通過對視頻的模仿,來學習合唱方法,快速掌握這首歌的曲調。在學生互相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向學生強調在合唱時應注意的關鍵點,并對學生的合唱表演進行及時評價,指出他們在合唱中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點和輔導。在學生的合唱效果有所提高之后,就能夠在合唱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二、優(yōu)化合唱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合唱方法
正確的演唱方法是保證學生能夠開展合作演唱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合唱教學的方法和過程,為學生講授科學的演唱方法。首先,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方式,在每堂音樂課開始之時,都應向學生強調該怎樣正確使用自己的嗓子來發(fā)聲,避免學生在練習合唱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嗓子造成傷害。其次,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聲音特質,為他們分配適合自己的聲調和聲部,這是保證合唱效果的關鍵。最后,教師要對每一聲部的學生進行單獨的指導,講授合唱中的一些技巧,使學生可以運用正確的發(fā)聲技巧唱出優(yōu)美歌聲。
合唱時還需要注意氣息的運用,教師要對學生演唱時的呼吸方式進行指導,向學生教授一些常用的呼吸技巧和換氣方式。同時,要對學生在合唱時的姿勢進行相應地指導。課余時間還可以經常為學生推薦一些節(jié)奏感較強的音樂,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感,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小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漏拍或搶拍等問題。
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創(chuàng)建良好的合唱教學氛圍
新課改以來,更加強調小學教師在授課時,要保證學生的地位,提高學生在合唱教學中的參與度。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結合學生的內心需求和音樂水平來安排合唱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音樂課堂中練習合唱,感受與同學合作完成一件事所帶來的喜悅,從而有效促進其音樂水平和合作意識的逐步提升。
例如: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授《龍咚鏘》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由課件展示放鞭炮、中國結、紅燈籠等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造過新年時的生動景象,從而使他們在聆聽樂曲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音樂所蘊含的內在思想。這時,教師再根據(jù)原定教學計劃,引領學生將自身的感情融于歌曲之中,開展合唱訓練。讓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演唱所存在的問題,學習合唱的基本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教師高效完成課堂教學的內容。注重聆聽的教學方法的引入,可以讓學生領悟音樂的魅力,促進自身演唱水平的提升,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培育和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深入研讀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所做出的全新要求,在音樂課堂中采用合唱這一教學模式,通過采取新型的合唱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在學生進行合唱時,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合唱方法與發(fā)聲方式,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切實提高;同時教師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開展合唱教學,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達到提高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蘇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有效教學分析與研究[J].華夏教師,2018, 36:49(11).
[2] 梁慧.創(chuàng)設視聽動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欣賞力[J].小學教學研究, 2018,3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