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艷燕
【摘要】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科目,新課改的標準和要求對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課件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探究、共同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語文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還要通過融入生活經驗來鞏固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基礎。所以在高中語文閱讀中人文性和工具性要注意統(tǒng)一性,保證高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閱讀;全應用性;工具性;人文性
在新課改的標準和要求下,要求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來豐富自身語言進行積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語文課程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品德教養(yǎng)和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只要關注語文的工具性,還要求要人文性共同發(fā)展,所以本文主要針對高中語文閱讀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性進行詳細論述。
一、語文閱讀應用性的概念
語文是一門基礎的工具學科,因為語言是日常交際工具,是可以幫助人們表達思想感情和傳遞文化的工具,所以語文的教學任務是教學生使用語文進行交流,使用語言進行自我表達從而進一步積累語言詞匯量。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對象,包括人的尊嚴,信念、個性、價值等方面,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內心的真實想法,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保證語文閱讀應用性的統(tǒng)一性
(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視豐富字詞教學
學習識字是保證語文閱讀的基礎,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代表了中國歷史文化,所以要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視,有助于學生對于這一對于字詞的累積,堅持每天積累新的字詞。對于高中生而言,要注意對生僻字的教學和積累,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發(fā)現生僻字并進行查閱累積以外,還要幫助學生對于陌生字詞的認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意思的基礎上,走進文章作者的心里去感受人物形象,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例如,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章內容三者的綜合教學,那么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所有的綜合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的全面成長,所以教師作為引導者一定要引導將學生和文章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緊密聯系的基礎上,了解文章、了解人物形象,并在學習閱讀中有所感悟,進一步到閱讀積累的目的。所以一定要重視閱讀教學中的讀和背,代替?zhèn)鹘y(tǒng)的默讀方式,并且重點教會學生在感受文章魅力和人物形象基礎上,要重視讀后感悟輸出的閱讀習慣,重視感悟輸出才能讓閱讀教學有結果,組織學生進行感悟分享,才能互相成長和發(fā)展。
(二)重視課外閱讀教學
對于高中生來說,一定要注重課外閱讀,因為課內的閱讀已經不能滿足高中生的需求,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傳輸課外內容教學,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課外知識學習來豐富知識儲備量,為閱讀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可以組織學生課外實踐活動,旨在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結合課內課外閱讀知識豐富學生文化素養(yǎng),感受語文文化的知識魅力,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幫助學生真正的從走進語文課程中去,既提高了自身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也在學習中體會到知識的內涵,幫助其更深層次的發(fā)展,進一步形成高素質全方位發(fā)展的人才。
例如,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是教學的載體,通過語言文字才能讓學生感受人文的魅力,語文一直是與人性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以真正讓學生感受語文人文性的方式是通過在閱讀中感受的。如《老人與?!芬晃?,就是用過強烈的人文情感打動每一位讀者的,通過真情實感的語言文字的描述體現出來,通過對學生展示文章細節(jié),教師通過一次次的問句激發(fā)學生情感,引導學生和文章、作者產生共鳴。在閱讀中的實踐讓學生能夠更強烈地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真情實意,再一次深深地感受情感的沖擊和洗禮。所以由此可見語文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合理使用教材為學生搭建學習語言文字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運用語言,從而升華人文內涵,幫助提升語文閱讀課堂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充斥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協(xié)調發(fā)展,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需要日常堅持累積和循序漸進,在新課改的標準和要求下,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作為閱讀教學載體,運用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的人文情感,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文章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學生也可以在學習中更自由地成長和發(fā)展,教師也一定要時刻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不忘教學目標和使命,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趨勢,為國家培養(yǎng)契合時代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袁菊,凌宗偉.必須堅持“四個重視”:閱讀、積累、思考、表達——袁菊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17):4-11.
[2]高原.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誤讀現象的客觀存在及層次——以《裝在套子里的人》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1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