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少英
【摘要】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分為幾個部分,主要包括小學語文的拼音、詞句、閱讀、寫作等內(nèi)容。在語文學習的開始階段是進行拼音、詞句等內(nèi)容的學習,進行了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就會開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以及寫作的學習內(nèi)容。很多小學生在接觸到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時,很難去把握閱讀教學的中心思想,在面對有關閱讀題目時也會感到有很大的難度。所以,目前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還需要語文教師去進行研究創(chuàng)新,找到更加適合低年級語文課堂閱讀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閱讀;課堂效率
語文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是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一個部分,語文閱讀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以及思維發(fā)散能力,所以很多小學生在面對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上會感受到有難度,從而導致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效率不高。正是因為小學生有這些學習特點,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研究更好的方法去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第一,教學模式單一。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進行閱讀教學一般都是教師每一段給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講述,然后再進行題目解答的單一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到這篇文章,但是并不是學生主動去理解的文章,并不能算學生的閱讀成果。并且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小學生感受到無聊,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特點就是很難集中注意力,在課堂當中十分容易走神,因此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都太過單一,教學方式也簡單,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進步。例如,2016部審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課文《秋天》,很多教師并沒有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課文的閱讀,而是直接在課堂上進行文章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真正地去理解文章,也沒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去學習語文。
第二,教育觀念落后,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低年級的語文的教學仍然認為是對拼音以及詞句作為重點,對小學語文的閱讀不夠重視,并且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很難去進行閱讀,因此在日常的閱讀課堂中不夠重視,或者是并沒有進行閱讀課堂的創(chuàng)新研究。另一個方面是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有更多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去進行閱讀,提高閱讀能力。但是很多小學語文在閱讀教學課堂當中都只是教師去進行教授,然后是安排訓練或者總結(jié)等方式讓學生機械地去閱讀,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二、推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效率的策略
第一,教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式。閱讀課堂的教學與其他的詞句或者拼音課堂教學不同,教師對于閱讀課堂的教學應當轉(zhuǎn)變觀念,并且創(chuàng)新更加適合閱讀課堂的教學方式。閱讀更多是需要給學生時間去靜下心來慢慢閱讀,并且課堂當中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教學。首先轉(zhuǎn)變對于閱讀課堂的教學觀念,低年級的語文學習同樣也需要重視閱讀的學習,與其他的詞句、寫作相同,不應該認為低階段的語文學習不需要進行閱讀教學。其次就是改善教學方式,尋找更適合目前的學生的閱讀教學方式,區(qū)別與語文的其他學習內(nèi)容去進行教學。教師要對閱讀方式不斷地去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例如,2016部審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課文《江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先讓學生欣賞江南的美景,再進行去閱讀,然后改善課堂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第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引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2016部審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課文《烏鴉喝水》,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閱讀資料,提前去了解這篇文章描述的主體內(nèi)容,在之后的閱讀學習當中就能夠更加順利了。
第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方式,不同的學生也會有自己更加適合的閱讀方式,因此要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找到他們自己最適合的閱讀方式去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從閱讀伊始,學生就開始閱讀思維的轉(zhuǎn)變了,因為學生的閱讀思維發(fā)散,才會推動學生去進行下一步的閱讀或者期待等。在閱讀教學的課堂當中,教師就應該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增強學生閱讀的愿望,引發(fā)學生去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例如,2016部審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課文《日月明》,很多學生在開始閱讀時不會理解這篇文章,以及文章內(nèi)容的聯(lián)系或者這篇文章表達的主旨。教師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再進一步進行深層次的引導,幫助學生去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在小學階段學習中是十分有難度的一類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研究出更多的方式,以此借鑒或者學習,讓課堂閱讀教學能夠更加有效率。小學閱讀的學習與培養(yǎng)會影響著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整個語文閱讀教學,小學閱讀不僅僅會對目前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還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寫作學習能力都會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對小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及改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本文系湛江市遂溪縣中小學教育科研“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GDSSXX202105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云平. 淺談生本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1):58.
[2] 李玲玲. 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嘗試[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