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摘要:讓學生成為德育主體,力求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懂得進行自我教育,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關(guān)鍵詞:德育主體;自我教育
前言:
陶行知先生一生從事教育事業(yè),他的“解放學生的時空”教育思想體現(xiàn)著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先進理念.下面,我就陶行知的“解放學生的時空思想” 對教師教學的指導作用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和實踐。
一、解放學生的空間,發(fā)展想像、創(chuàng)造等能力
“把人民與小孩從文化鳥籠里解放出來,飛進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豐富的食糧”, 這是陶行知關(guān)于解放空間的疏義。陶行知先生把從前的學校比作“鳥籠”,強調(diào)要把小孩從“鳥籠”中解放出來,“讓他們?nèi)ソ佑|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fā)問,與萬物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爆F(xiàn)在來看看我們孩子的生活空間,處處有祖輩父輩的呵護與“包辦”,為了安全起見,家人整個把孩子圍困在家的安樂窩里,玩泥巴怕臟,玩爬樹怕摔……如此環(huán)境之下,孩子們何來愉悅,又何來創(chuàng)造力。
其實,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包羅萬象,奧秘無窮。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體悟、去探尋,到社會中去磨煉是一條極好的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途徑。要讓學生知道春天的美麗,最有效的辦法是走出學校,走進大自然,讓他們親身去體會。我想這樣的感受效果是任何華麗的語言所難以比擬的,更何況枯躁乏味的講解還會使學生對這門課失去興趣。 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當年“鳥籠式”的學校當然不能與今日學校同日而語。在當今信息社會,學生也能在“鳥籠”里了解到世界各地,但盡管如此,“鳥籠”現(xiàn)象還依然存在。表現(xiàn)在偏重學校小課堂上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掌握,忽視從大自然、大社會的課堂中獲得知識,不少學??偸且愿鞣N理由(比如安全問題、升學率問題)盡量減少學生走出校園的活動機會。因此,必須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在學好小課堂知識的同時,安排一定的時間去接觸社會,接觸社區(qū),參加一定的社會活動和公益勞動,親自感受大自然,擴大知識面,鍛煉各種能力,提高思想覺悟,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的需要。
二、解放學生的時間,發(fā)展個性、策略等能力
陶行知認為,“時間的解放是頂急需的解放”。 他婉勸教職員,對學生“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 ,“讓他做有意思的活動,開展他的天才”, 發(fā)展他的個性。再者,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和能力,也需要在時間的解放中陶冶、培養(yǎng)。陶行知指出,“沒有時間便看不清楚,沒有時間便想不明白”, 有時應該讓學生“慢慢地走,然后才能吸收沿途中所接觸的事物,所欣賞的風景” ,使他們成為真正“活的小孩”,滿足他們一時“一時的需要”,發(fā)展他們一時“一時的能力” 。
陶行知認為:學校不應把學生的時間排得太緊,不能“日間由先生督課,晚上由家長督課”,“把學生全部時間占據(jù),使學生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睈弁媸呛⒆拥奶煨?,也是孩子可愛之處。在玩中,他可以學習與人相處,與人交流的經(jīng)驗,鍛煉他們的身體。在活動課中,我常常會帶著學生做如“老鷹抓小雞”“貓捉老鼠”“切西瓜”等游戲,雖是一些簡單的游戲,但玩起來仍很高興,他們很高興有玩的機會,能與老師一起玩,笑聲一片?,F(xiàn)在,在許多學校里,課程整日排得滿滿的,課外作業(yè)負荷仍很重,學生抱怨自己成了“分奴”,“沒完沒了的作業(yè),背不完的答案”,雙休日變成了星期五的延長日,把學生的時間限得太死,他們?nèi)鄙侏毩⑺伎蓟顒拥臅r間和空間,缺少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和文體活動的自由,嚴重影響了他們德智體美等方面的主動地發(fā)展。因此,解放學生的時間,把過重的作業(yè)負擔減下來,空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活動自主權(quán),也是當前教育中需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要求學生自己看書,以往我們總習慣把學生的認知建構(gòu)建立在教師的傳授上,這其實是把教師的思維方式復制給學生罷了,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沒有自我,沒有創(chuàng)新,更談不到會學習了。其實,學生學習的本領(lǐng)要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讓他們自學看書就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方法之一。美國一圖書館門口有這么一句話:聽過了,就忘了;看過了,記住了;做過了,掌握了。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學生通過自學學到的知識更容易理解,更記得牢,掌握得扎實,教師就事半功倍了。課堂中知識的學習只是孩子要學習的內(nèi)容之一,他們還要學習其他內(nèi)容。因此,要留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的“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才”、“一個茶杯要有空的地方才盛水、一個學生要有足夠的時間才可想象”、“創(chuàng)造的教育,首先是為學生爭取時間的解放”這些觀點深刻反映了時間和空間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一個學生說得好:“給我一點時間,我給你一個答案”,可見學生是多么需要時間和空間去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每個學生都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能,只要我們準備充分、把握機會,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個性品質(zhì),做一個創(chuàng)造型的教師,就能培養(yǎng)出一批創(chuàng)造型的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不會教書的教給學生知識,好一點教給學生方法,最會教書的提供給學生獲取知識的場地和時間”,這些觀點和理念都體現(xiàn)了時間和空間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芭囵B(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課改的核心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需要形式、資源,更需要時間和空間作為保證。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有這個意識,并把 這種思想滲透到我們?nèi)粘5慕虒W工作中去。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教育文集》——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