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是根據(jù)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張將多篇文章或書籍圍繞相同或相似的主題,進行集中閱讀的新型教學手段,能極大地提升閱讀教學的效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本文認為閱讀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鍛煉學生的閱讀思想。因此本文認為應將二者進行融合教學,并提出了以下具體教學策略:利用群文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課內外閱讀分別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穿插寫作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寫作教學;融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7-140-03
【本文著錄格式】趙平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研究[J].課外語文,2022,21(07):140-14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字詞教學是基礎,閱讀和寫作教學是重頭戲??梢哉f,字詞的學習是簡單的,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上取得成績才能學好小學語文。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改革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已經(jīng)做出許多改進,例如,群文閱讀是針對小學閱讀教學效率不高,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但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困擾教師和學生的大部分難題都還沒有得到解決,如學生沒有寫作思路、行文不流暢、文章蒼白沒有感情等。閱讀和寫作看似是兩個模塊,但實際上它們是一個模塊,教師將兩者的教學相互融合、相互帶動,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跨過教學困境。
(一)閱讀現(xiàn)狀
1.課堂閱讀教學現(xiàn)狀
閱讀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詞,學習各種修辭手法等閱讀技巧和寫作思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手段。學生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學生對閱讀最初的理解和印象幾乎全都來自課堂教學。通過課堂閱讀,在教師的指導和教學中,學生才慢慢地揭開閱讀的面紗,認識到閱讀的目的和真面目。但是在小學語文的閱讀課堂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往往太過單一,只采用“我教,你學”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一直沒有起色。
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對能提升學生成績的知識大講特講,對無法提升學生成績的知識不理不睬,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中一般集中于教材內容,而不會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在教材內容的教學中也主要集中于具體知識點,如修辭手法、作者情感等方面,對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則置之不理。
2.課外自主閱讀現(xiàn)狀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想要真正提升閱讀能力必須擁有大量的閱讀經(jīng)歷,而在課堂上由于時間有限,又要傳授各種知識,教師沒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因此課外閱讀就成了拉開成績的關鍵。
但同樣受到功利性學習的影響,學生在課外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時,往往選擇和自己成績相關的閱讀材料,如作文寫作書籍在學生群體間是最受歡迎的書籍,它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帶來最直觀的成績提升。但是對待那些古今名著,許多學生則往往不感興趣。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缺乏引導,看到那么厚的書就失去了興趣,一種是根本都不知道有這種書籍存在。
在古今中外名著的閱讀中,學生由于智力等方面發(fā)展還不完善,對知識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具體化的,還未能掌握舉一反三的功能,在課外閱讀了真正能陶冶自身情操的書籍,也很難將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課外閱讀效率。
(二)寫作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是分開進行的,由于教師沒有把寫作和閱讀相聯(lián)系,學生在寫作中不會自覺想到借鑒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一方面,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就事論事,一種類型寫作采用一種教法,教師教授的都是寫作技巧:文章應該怎么寫。但是這種教學只是授人以魚,學生只能感嘆原來可以這么寫,自己提筆時卻一個字寫不出來,并不能從教學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寫作知識。另一方面,由于寫作知識的缺乏,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害怕寫作,不知道如何去寫,勉強寫下來內容也千篇一律,一個句式反復使用,思想感情蒼白無力,文字表達淺顯沒有深度。
(一)大量閱讀豐富寫作素材
人們常說經(jīng)驗來源于生活,將這句話運用到寫作中,指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和技巧。這句話本身是正確的,許多大文豪也都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生活的寫作能力而躋身世界級大師之列,如巴爾扎克。但是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并不完善,他們雖然在生活,可是并不懂得觀察生活,他們從現(xiàn)實生活中能獲得的寫作素材是非常有限的,而教師在教學中又往往集中于寫作技巧的教學,這就導致了學生寫作能力差。其實,對學生來說,他們從閱讀中獲取寫作素材是最好的方法,閱讀其實就是過別人的生活,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強,學生在閱讀時就像親身經(jīng)歷一樣,而閱讀給人的經(jīng)驗比生活經(jīng)驗要豐富許多倍,將閱讀和寫作進行結合教學,能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取之不盡的寫作技巧和寫作素材。
(二)通過寫作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像認識和實踐,閱讀是認識,寫作是實踐,學生通過閱讀取得一定的認識,學生將認識付諸實踐,就是寫作過程。一開始學生的寫作只是對閱讀的簡單模仿,但隨著學生閱讀量和寫作訓練的增加,學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擺脫刻意的模仿,轉而對閱讀知識進行加工,形成自己的想法后進行寫作。當學生完成一次寫作,就完成了一次有深度的思考,這種思考完全屬于學生本人,在學生下次進行閱讀時,可以在此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閱讀,能和作者進行討論,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一)通過群文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
眾所周知,學生都非常愛玩,在這個階段,一種教學如果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這種教學很容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將寫作教學和閱讀相融合,第一步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群文閱讀指的是將具有類似性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集中閱讀和分析,這種類似性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相同的作者、相同的主題、相同的結構、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等。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要貫徹“一帶多主題閱讀”的理念。
在一般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中,由于教學素材的單一,首先教學很容易落入套路化,即每篇課文的教學方法都是相同的,學生很容易在學習中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其次由于在單篇閱讀中,素材比較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各個優(yōu)點進行模仿,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式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表達自然會單一無趣。
在群文閱讀中,由于教師將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只要進行簡單的排列組合就能將閱讀樂趣提升好幾倍。而且這些文章中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是文章對這些相同點的寫作手法又各不相同,學生通過對不同文章中的不同寫作手法的比較,能夠更加深入徹底全面地了解如何進行文章寫作,學生的思維被打開,進入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在對不同文章的比較中,學生也比較容易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不是簡單地只對某一篇文章進行模仿寫作,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整,展開群文閱讀
在新課改背景下,人教版教材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為了適應新的課改目標,現(xiàn)在的教材選擇了將互相之間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文章放在同一個單元。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把握每一個單元的內在聯(lián)系和核心目標,對單元整體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從不同方面分別展開,達成學生在各種閱讀鑒賞中能力的提升。例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單元進行不同的側重教學,在一些單元中側重于人物形象的群文閱讀,一些單元中側重于結構技巧上的群文閱讀,一些單元側重于修辭手法的群文閱讀等。通過對閱讀技巧的積累和認知,同時能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中可以側重于結構技巧的群文閱讀。在這一單元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都是紀念魯迅的文章,兩篇文章都表達了魯迅先生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是兩篇文章的體裁卻大不相同,前一篇文章的體裁是回憶體記敘文,后一篇文章的體裁是現(xiàn)代詩歌。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兩篇文章進行群文閱讀,體會兩篇文章表現(xiàn)的魯迅形象和作者對魯迅的感情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對比詩歌和記敘文在表達情感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體裁各自的優(yōu)點和基本寫作手法進行深入認識。
(三)將群文閱讀擴展到課外閱讀
前文提到過,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課外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學生在課外的自主閱讀中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需要親自做出干預,通過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作為進行群文閱讀的教學手法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并在對比教學中,訓練學生自主將閱讀手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進而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文學修養(yǎng)。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節(jié)選了《魯濱遜漂流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三篇歷險方面的名著片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向學生推薦這三本名著,并通過對這些節(jié)選部分的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閱讀歷險類文章時的閱讀技巧。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另選取這些名著中的片段,通過對課文中選取片段的分析講解,要求學生利用對比的方式對新截取的片段進行自主分析。當學生分析完成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教學評價,指出學生分析得比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且?guī)ьI學生進行二次分析,加強學生對這些名著的閱讀分析技巧。
(四)將閱讀和寫作進行結合教學
通過群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只是第一步,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插入寫作教學。通過閱讀教學帶動寫作教學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是思維轉變。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新鮮知識的敏感程度,讓學生能夠在每次遇到令人眼前一亮的表達手法時都產生進行模仿的想法。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群文閱讀時,需要訓練學生將閱讀轉化成為寫作的能力。教師應該從最簡單的方面做起,讓學生對文章中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模仿練習,模仿共分為三個不同步驟,一是仿寫,二是改寫,三是續(xù)寫。當學生在模仿上能信手拈來時,教師就可以開啟下一個階段的訓練了,即要求學生在集中對比分析不同文章間的異同時提出自己的新穎的意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整篇文章進行模仿練習,同樣分為上述三個步驟。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中,集中選取了表達父母之愛的文章,其中在《慈母情深》和《父愛之舟》中作者都采取了以小見大的手法,但是前者使用開門見山的手法,后者采取了逐漸引入的手法。另外一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通過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了父愛和母愛的不同,三篇文章利用了三種手法表達父母之愛,教師可以在講解完三篇文章手法的異同和優(yōu)劣后,要求學生將這三種手法進行有機結合,寫出自己的文章。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單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能通過結合教學方法解決,教師在教學時應進行結合教學。而群文閱讀是將二者相結合的非常好的手段。在群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相結合時,教師要以群文閱讀為基礎,一點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9(18).
[2]方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教學方法初探[J].讀天下(綜合),2020(4).
[3]冉和慧.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教學策略[J].信息周刊,2019(29).
[4]杜彩虹.淺析如何讓群文閱讀成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助推劑[J].讀與寫(教師),2019(11).
[5]高鳳.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個案研究[J].信息周刊,2019(5).
[6]張文艷.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個案研究[J].科學咨詢,2020(19).
[7]趙小梅.基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經(jīng)典誦讀整合的教學研究[J].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3).
[8]周鳳玲.基于群文閱讀,提升寫作能力——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視角下的習作教學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9(22).
作者簡介:趙平錄,1979年生,甘肅隴南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生群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