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題意義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系統(tǒng)、高效的學習過程中接受教師的正確指導,有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本文簡述了什么是單元整體教學及其發(fā)揮的作用,并提出當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主題意義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有效措施,旨在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主題意義;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措施
作者簡介:張海娟,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中心小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新課標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要立足于主題意義來探索有效的實施手段和措施,明確整體單元的主題,并根據(jù)主題意義確定學習目標、細化單元目標,在良好語境中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科學、系統(tǒng)的英語學習體系中學得輕松、學得高效,從而達到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一、單元整體教學概述及在主題意義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
(一)單元整體教學概述
單元整體教學建立在“整體教學”的理論基礎上,單元整體教學從整體出發(fā),使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水平都得到提高,學生通過對完整單元話題的理解以及單元知識的系統(tǒng)掌握,達到提高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就小學英語學科來說,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具有循環(huán)性和遞進性,主要是將每個教學單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tǒng)化教學。針對每個單元的特定主題,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化、綜合性的融合和設計,依據(jù)教學主脈絡,從整體設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為單元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有效結合和共同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二)在主題意義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通過“填鴨式”的方式將所學知識向學生傳遞,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將整個單元中的內容分成多個小模塊?;谥黝}意義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各類教學素材,以單元主題為主線,將教學目標穿插在不同課時里,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會使語言材料反復出現(xiàn),使學生的英語知識體系得以構建,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理解和運用。英語學科要把主題意義作為教與學的主要任務,并在其指導下進行學習內容的整合,指導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等方面的綜合發(fā)展,促進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是根據(jù)一個主題來開展教學的,在英語課堂實際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認識不足,將整個單元分成若干模塊,使得教學中單元內容關聯(lián)性不強,知識點之間不能建立聯(lián)系。教師在備課時,忽略課時之間的串聯(lián),不能完整地把握單元內容,使知識呈現(xiàn)碎片化,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一部分教師不能明確單元總目標和每個課時小目標之間的關系,或者把每個課時的小目標當作單元總目標,或者把單元總目標在每個課時教學時進行拆分,造成每個課時小目標的設計達不到單元總目標的循環(huán)性和遞進性;還有一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詞匯本身,逐詞逐句進行教學,卻忽視了詞匯運用時的語境,缺乏對主題意義的認識,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另外,由于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制約性,學生沒有處在良好的學習語境中,造成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是單向的,思維也會受到限制,學生不能基于主題意義對單元所學內容進行自主思考,也不能在真實語境中展開溝通交流活動,造成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學習效率和質量低下。
三、主題意義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有效措施
(一)從單元整體出發(fā),明確單元教學主題
教師要將單元教材內容進行通讀,分析整理教材內容,明確單元教學的主題意義,使學生認識到語言知識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課時與課時教學目標割裂的問題。教師要確定不同區(qū)域教學文本與單元主題間的遞進和邏輯關系,從而打開學生思路,使其通過關聯(lián)性的學習達到對教學文本的深刻理解,并在教師的正確指引下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教師從單元整體教學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索,突出了單元整體教學全方位、多角度的優(yōu)勢。比如,教師基于單元主題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和分類,確定與單元主題有關的各領域重點教學素材,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設置更多具有聯(lián)系性和遞進性的問題,這也是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根本。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Unit1“Days of the Week”為例,這一單元通過3個Part,展現(xiàn)了豐富的英語知識點以及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詞匯、句式。教師在主題意義下可以整合構建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將這一單元所學內容重新調整或組合,并且以板書的形式梳理脈絡,讓學生對側重點有清晰的認知。首先,將“Days of the Week”中將要學習的單詞寫在黑板上,Monday星期一、Tuesday星期二、Wednesday星期三、Thursday星期四、Firday星期五、Saturday星期六、Sunday星期天。然后,將本單元重點句式“What do you often do on____?”寫下來,把學習的重點單詞和句式以板書形式向學生整體性呈現(xiàn)出來,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地在學習中把握關鍵的語言要素,從而有效完成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二)根據(jù)文本細化目標,開展單元整體探究
教師通過板書的形式向學生呈現(xiàn)了單元整體教學的重點單詞和句式,學生在對這些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會知道本單元是圍繞“一個星期的七天”這一主題來開展講解和學習的,主題正好對應了單元學習的標題“Days of the Week”,隨后,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文本內容進行教學目標的細化,讓學生在細化目標的學習中開展單元整體探究,這一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認識、強化對句式的運用、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英語綜合能力。
基于主題意義,教師需要依據(jù)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置具有循環(huán)性和遞進性的學習探索活動,以此促使學生開展單元整體性探究。提倡學生通過字典自主查閱課本中的單詞,如often、sports、clean、flag、dance、playground等,在學生知道詞意后讓其帶入句子中加深認識。之后,根據(jù)本課重點句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對話交流,“A:What do you often do on____?B:We____.”“A:What do you often do at school?B:On____we____.”。學生自主性解析詞意和對重點句型的表達,能夠有效完成對本單元重要內容的探索學習,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提高學生在英語單元整體學習過程中對關鍵信息的提煉、分析和總結能力,鍛煉和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的鍛煉。
(三)加強探究總結,拓展單元整體教學內容
在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完成教學內容重點詞匯和句型的學習。為保證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教師還要加強學生在單元整體性探究后的總結,讓學生通過概括性的總結來對課時小目標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整理和歸納,擴充學生自身的英語知識體系,同時也是對單元整體教學內容的復習過程,強化其認知水平和理解運用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整體水平,設計相關的寫作訓練。比如,讓學生寫一周七天都會做些什么,簡單的英語寫作是對學生前期語言知識學習的拓展練習,學生通過提煉重點詞句來進行英語寫作也是對所學內容的梳理。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對課本內容的學習,加強對各國不同文化習俗等方面的認知,如西方國家一般都是將周日作為一周之首,這在日歷上也可以出來,他們認為神是在第六天(星期六)創(chuàng)造完了世間萬物,“Sunday is the first day of a week.”。根據(jù)主題意義進行單元整體性的內容拓展,既點明課時主題,完成學生對單元整體性學習的總結,又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和融合。
(四)營造教學情境,加強學生自主思考和創(chuàng)新實踐
主題意義下,教師要結合單元主線,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營造多元化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等方面帶來不同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應不同的主題意義,設置合理的學習任務,增強學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參與性。教學情境的營造符合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語言知識、情感體驗和口語表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創(chuàng)新實踐。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以及每位學生在英語學習基礎和能力方面的差異,分角色扮演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通過學生扮演英語課文中的人物,創(chuàng)建相關英語交際場景來重現(xiàn)英語課文中的對話,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或者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可以運用游戲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教學中適時引入游戲教學,讓課堂教學增加趣味性,在游戲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調動英語課堂氛圍。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其引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通過微課或多媒體技術將單元整體教學課件以音、圖、形等多種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在閩教版六年級英語上冊“Food and health”單元教學時,可以用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將食物分門別類,red food、orange food、yellow food、green food等等,鮮艷的色彩和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實例,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就能夠進行“What is your favourite red/orange/yellow ... food?”“_____is good for your health”“____is bad for your health”等重點句型的學習。之后很自然地就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Do you know how these foods help our body?”的活動討論中。教師還可以設置游戲問題,如猜水果“I am a fruit. I am yellow and long. Monkeys like to eat me and so do humans. Who am I ? ”“What is red or green, round and sometimes sweet and sometimes sour? ”。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和真實的英語情境中,可以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學習熱情持續(xù)高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創(chuàng)新實踐意識,從而快速掌握所學的英語內容。
(五)發(fā)揮主題意義,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評價
基于主題意義下,在落實單元整體教學評價工作時,要將評價活動的范圍進行擴展,并且確保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英語作為一門重要且基礎的語言學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把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作為教學任務,更要注重學生參與英語教學時感受到的語言價值。傳統(tǒng)的英語評價往往只關注學生成績的高低,而主題意義下單元整體教學不僅要看學生對單詞、句型、語法、寫作、口語表達等基礎方面,更要注重學生興趣、行為、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是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完善評價機制,包括學習主體、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來進行教學評價工作,確保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下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樹立自身自信心,加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讓學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語言技能、掌握學習技巧,而且要通過在語境的熏陶中,培養(yǎng)英語學科素養(yǎng)。
每一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都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評價時,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教學應從單元整體出發(fā),評價也要從學生整體入手,通過學生進步程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對于基礎比較好但在最近課堂表現(xiàn)中進步不明顯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其分析導致進步慢的原因并給予激勵;對于基礎比較差但近期各方面表現(xiàn)亮眼的學生,要及時鼓勵和表揚。能力強的學生促進他們更好地發(fā)展,基礎差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評價機制,對于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評價內容也要有不同的側重點,能夠反映學生進行單元整體學習的水平,以達到良好的評價效果為最終目標。主題意義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教師實現(xiàn)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公平公正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師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促進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單元主題下,教師要加強對單元整體教學作用的認識,正視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實施有效的措施,明確單元教學主題、開展單元整體探究、拓展單元整體教學內容、營造教學情境,加強學生自主思考和創(chuàng)新實踐、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評價,讓學生在科學系統(tǒng)性的教學活動中,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和質量,促進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少民.基于主題意義探究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9(22):58-61,70.
[2]張婷.基于主題意義探究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途徑[J].校園英語,2020(45):231-232.
[3]孫靜.主題意義探究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21(4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