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思政是從課程思政中提煉出關于某學科教學過程中實施特色思政教育的行為,在不同學科實施思政教育具有時代意義。本文結合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對英語繪本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整合資源,優(yōu)化小學英語教學流程,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發(fā)展,推動英語學科教學提升“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學科思政;小學英語;繪本案例;實施分析
作者簡介:王葦華(1984.11-),女,陜西銅川人,西安第二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科思政、英語教學。
一、學科思政的由來及分析
學科思政來源于課程思政,是在不同學科教學中進行的有區(qū)別的思政教育行為,在本質上屬于思政教育范疇。根據各學科屬性的不同實施思政教育對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各學科的思政教育中,將價值導向與學科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學科教學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國、愛黨、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將思想教育價值滲透到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和考核等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學科不同,所突出的思政教育內容也不相同。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課程,在進行學科思政教育過程中著重突出價值引領和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所以,學科思政是根據特定的思政教育目的進行的思政教育,英語的學科思政實施更具有英語學科教學特點,圍繞英語學科教學中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注重學生對他國文化內涵的理解,比較異同,汲取精華,尊重文化差異。
二、小學英語學科實施思政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處于基礎發(fā)展階段,對于事物的分析辨別能力較弱,教師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英語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引導,并滲透思政育人理念,通過和學生討論學習內容、探討生活,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思想意識。
(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英語是一門社交語言,是文化交流的一種載體。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會接觸到西方文化,英語教師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讓學生感悟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增強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向外傳播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增強民族自豪感,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英語學科思政是當前小學英語課程改革中的“主基調”和“風向標”,是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行的。英語的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是學生發(fā)展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依托,同時,語言能力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拓寬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接觸更多的文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英語學科思政促進了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驗證了學科思政開展的必要性。
三、基于學科思政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案例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教學是常用的教學模式,在繪本教學中進行案例實施分析,更能凸顯出學科思政的價值。案例繪本選自《典范英語》(Good English)?!兜浞队⒄Z》是從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原版引進的英語母語學習,得到了我國英語教育界眾多專家的推薦。在凝練和歸納《典范英語》全套教材蘊含的德育關鍵詞后,發(fā)現其德育主題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意識相契合,涉及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四個基本維度。具體而言,《典范英語》強調人文情懷,注重以人為本,尊重維護人的價值,關切人的生存、發(fā)展和幸福等。其次,重視“健全人格”,包括調節(jié)、管理自己的情緒,強調誠實守信、堅韌樂觀的積極心理品質,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等。再次,強調“社會擔當”,包括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維護社會公正等。將學科思政和英語繪本教學相融合,從繪本教學的備課、實施、反饋、跟進、評價和總結等方面對英語學科思政進行教學案例設計。
(一)備課(預備):教材選擇和內容解讀
選擇“New Trees”這一課進行教學設計,它講的是爸爸與孩子們參與社區(qū)公園舉辦的“植樹周”活動,在美化公園的同時美化自己的社區(qū)環(huán)境,讓學生了解植樹活動的意義,體會爸爸和孩子們在公園植樹的樂趣。引導學生通過植樹活動,了解生活中各種節(jié)日的內在含義,裝扮生活環(huán)境的同時,熱愛我們的自然環(huán)境,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關系。
(二)實施(上課):逐步落實課程內容
1.課前準備。教師需要對繪本故事背景進行了解,熟讀繪本故事,結合多媒體設備、課件對學科思政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和深入思考,對繪本中的人物關系、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數。
2.了解植樹活動,做好教學鋪墊。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植樹節(jié)的照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植樹節(jié)活動,在活動中都需要做哪些事情,為繪本教學做好鋪墊。
具體實施:
I'd like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 /some? videos
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導學生作答)
They are planting/giving trees.
Where did they give/plant? trees?
聯系實際的植樹活動,自然引入繪本故事:
Have you ever given trees?
What trees did you give?
How did? they? give/plant? tree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new story “New Trees”. Who gave new trees? Where did they give trees? Let's have a look.
3.看圖講故事(Storytelling):逐一理解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體會爸爸和孩子們在公園植樹的樂趣。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逐頁播放故事圖片,利用豐富的表情、生動而標準的英語口語和適當的肢體語言給學生生動地講述植樹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繪本中爸爸和孩子們種樹的過程,體驗植樹的樂趣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把握住故事發(fā)展的主線,引導學生了解繪本基本內容,注意結合生活實踐啟發(fā)學生對植樹活動的思考。對于繪本中出現的陌生單詞,進行引導后可稍作停頓,不著急給出答案,觀察學生們學習反應,在有困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給出答案。
4.聽錄音并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聽懂并模仿出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播放四遍錄音,第一遍讓學生先“聽”錄音,完整輸出,不停頓,需要學生在完整聽錄音的同時注意“put it”的連讀和最后兩幅圖片的語音語調。第二、第三遍播放需要放慢速度,讓學生逐句跟著齊聲朗讀,要求學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進行大膽開口說,讀出身臨其境的效果。第四遍播放時,可以讓兩組學生模仿文中的對話,這個時候需要注意“put it”的連讀,體驗后面兩幅圖片的歡快語氣,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示范。
5.朗讀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讀懂故事,獨立完成朗讀。朗讀故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情節(jié)后,可以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通過體驗繪本情感,掌握不同文化的情感表達方式,練習學生的英語口語。可采用分組朗讀、接龍朗讀、角色朗讀、集體朗讀等形式,教師從voice、pronunciation、intonation、fluency幾個方面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給予學生表揚、鼓勵和指導。
(三)反饋(批改):檢查學生對于繪本故事情節(jié)的掌握情況
反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檢查學生對于繪本的掌握情況,教師應該采用引導式的方式, 將繪本中的人物逐一提出,提問“Who gave a tree? Who gave a bone?”,引導學生們回答“... gave a tree./ ... gave a bone.”。再提問“Where did ... put the tree?”,引導學生回答“... put it(tree) by...”。梳理完整個故事情節(jié)后,可以引導學生以接龍形式復述故事,教師可以先示范繪本故事開頭“It was ‘Give a tree’ week.”。
(四)跟進(輔導)借助游戲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利用所學詞匯,進行故事情節(jié)串聯或者創(chuàng)編。如根據繪本中的人物(Dad、Biff、Chip、Kipper、Wilma、Wilf、Floppy)和地點(the shed、the stream, the pond、the bridge、the swing、the seesaw、the slide)用“... gave a tree; ... put it by ...”句式進行造句,如學生英語水平較好,可以擴展一些詞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掌握基本內容的同時,還要懂得知識的擴展和運用,這樣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所學英語知識。
(五)評價(考試):過程評價,全面覆蓋
英語繪本教學中采用過程性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與體驗。過程性評價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強調學生的閱讀清晰度,激勵學生對繪本知識的掌握和閱讀意志的培養(yǎng)。在“New Ttees”繪本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三種評價模式,分別是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綜合評價,從三個不同角度評價學生對于繪本閱讀知識的掌握程度,給學生提供了相對自由和真實表達自我的渠道,由此提高了過程性評價的有效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良性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對英語學科形成特有的學習愛好。
(六)總結(反思):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提出不足,積極改進
根據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考查本節(jié)課中學生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的實現情況,是否將“學科思政”的理念融入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聽、說、讀、思考是否做到了正確的引導和反饋;通過繪本學習,學生是否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是否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師引導,學生是否可以自行復述故事,能否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整個教學中,前后銜接是否流暢,講授內容是否淺顯易懂,師生之間是否有良好的互動。教師在課后的反思,可以總結出這節(jié)課的合理之處是哪里,不足之處是哪里,在以后的課堂設計中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整改和提高。
四、結語
在“New Trees”繪本教學中,圍繞人與自然這條思政教育路線,讓學生體驗繪本中孩子與父親參與植樹活動中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繪本故事了解傳統節(jié)日的含義和價值,通過自我能力的提升完成學習任務,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齊江.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家長,2020(32):97-98.
[2]林平珠.融“課程思政”理念于小學英語教學實踐[J].小學教學設計,2021(27):4-7.
[3]張愛萍.應用英語繪本提升小學低年級英語閱讀效果的分析[J].新課程,2022(7):162.
[4]劉玉云.陳立偉.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質量管控[J].教學與管理,2022(2):60-62.
[5]朱斌磊.淺析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1(52):244-245.
[6]萬常倩.小學英語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J].江西教育,2021(3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