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蘭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在中小學的推行,中小學校更加重視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尤為重要。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課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能力之一,而將思維導圖與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成為比較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將思維導圖融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故本文通過闡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來探討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具體實施這一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
閱讀能力是學生進行各方面學習所需掌握的最基礎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得益于語文教學,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始終是一大重點,同時也是一大難點。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通過文字了解世界、開闊視野,更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身對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促進自身的思維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階段掌握一定的閱讀能力不僅僅是進行語文學習以及其他課程學習的重要基礎,更有助于學生建立其自身的思考方式。而思維導圖作為簡潔的可視化輔助工具可以對小學生起到更加直觀和深刻的影響,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大意,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和速記能力,而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也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顧名思義思維導圖是一種基于大腦思考方式的圖形工具,它通過文字、符號、圖像和線條等方式將復雜和長篇的內容用圖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其符合人類大腦思考方式的同時又能進一步激發(fā)人們的思維。其中它的表現形式和特點是多樣的,而最直觀的就是發(fā)散性和可視化的特點,發(fā)散性指的是思維導圖并不像簡單累積起來的文字給人單一直接的內容和想象,而是可以通過樹狀圖或者網狀圖展現出多條信息,并且可以清晰明了地說明這些信息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對于把握這些內容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可視化指的是思維導圖有助于人們將大腦中混亂的信息有序地連接起來,在大腦中呈現出清晰可視的畫面和思路。
小學生由于年齡、心性等發(fā)展狀況具有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抱有好奇心但注意力又難以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因此對于他們來說進行具有一定難度和長度的內容閱讀是容易產生心理排斥的,再加上有時不佳的閱讀體驗感和獲得感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更不用說培養(yǎng)其較好的閱讀能力。而思維導圖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則可以比較有效地解決此問題,一是簡單明了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掌握閱讀內容,而豐富多樣、符合大腦思維方式的思維導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便于學生找到各個內容之間的記憶連接點,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而增強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和進行閱讀的興趣。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或者讓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而小學生由于字詞儲備量或者對于長篇閱讀內心會產生畏懼心理的原因很容易在自主閱讀或者老師引導閱讀過程中走神或者分心,而閱讀是一個獲得和“內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這個時候不能嚴厲要求學生或者“監(jiān)視”學生進行閱讀,這樣只會讓學生感到緊張和畏懼而難以真正投入到閱讀之中。而思維導圖的融入則可以將閱讀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比如學生在進行關于秋天的景色有關閱讀時,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的中心詞設為秋天,然后以此為中心詞與其它相關詞用線條連接起來,如“黃色的落葉”、“金色的菊花”、“澄亮的柿子”等相關景色,并且在文字旁邊加上圖片,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關于描述秋天的閱讀內容,同時思維導圖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自身對于秋天的想象,從而對于閱讀內容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2.2利用思維導圖簡化閱讀內容
簡化閱讀內容是思維導圖最直接和明顯的作用,思維導圖通過關鍵的字、詞、句將文章內容串聯起來,對于學生進行閱讀內容概括和總結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言,有時候當他們進行閱讀時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讀不懂,而是因為篇幅原因或者自身記憶力原因經常出現讀后面忘記前面的情況,而簡化后的思維導圖式的閱讀內容相對于學生來言就會更加方便記憶,因為思維導圖把閱讀內容的重要信息以合理的思維方式通過各種關系連接起來,使閱讀內容的重點一覽無余,這種比較清晰明了的圖文表達不僅便于教師捋清教學思路,也有利于學生快速把握閱讀內容,從思維導圖中找到適合自身記憶的思維方式,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比較有趣味性的閱讀中學習知識。
2.3引導學生獨創(chuàng)思維導圖
對于教師而言,除了通過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讓學生們能夠快速地掌握到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自身簡化問題的能力,即學生在面對一些問題時能否也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是類似的,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制作適合自身獨特思維方式的思維導圖。因為思維導圖是具有個體性特征的,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其根據同一內容所制作的思維導圖也是有所差異的,老師所制作的思維導圖其根本上是按照教師的思維制作的,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理清閱讀內容,但是當學生們獨自面對閱讀內容時則仍然存在一些阻礙和問題。
學生在老師所制作的思維導圖的引導下能夠激發(fā)起自身的閱讀信心,但當學生獨自讀完閱讀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時又會面臨不知所措的局面,那么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就要教授制作思維導圖的原則和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制作思維導圖。而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思維導圖時,不僅再次熟悉了閱讀內容,又對閱讀到的內容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獲得閱讀的快感。
結束語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言,思維導圖的融入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也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但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確將思維導圖融入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可舍本逐末一味強調思維導圖而忽略了閱讀本身。
參考文獻1
[1]段天喜.以思維導圖為指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 究,2018(10):67.
[2] 謝愛平.思維導圖指導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舉措探究[J].新課 程(上),20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