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永紅
摘 要:新課程理念的生物教學應該是以學生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問題為前提,過程為評價機制,合作為方式,實踐為目的的一種全新模式。而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教學目標實現(xiàn)、課堂趣味性的有效保證?!督逃睦韺W》指出:“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闭n堂教學要想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就要注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效的導入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關鍵詞:有效;導入;生物課堂;效率
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怎樣把這樣的新課程標準理念融入課堂呢?那就先從“導入”著手思考吧。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有效導入,激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呢?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淺談幾種導入策略。
1生活實例導入,使生活走進課堂
生物,歸根到底是一門應用型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學生會感覺到生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是一門有必要掌握的生活知識,學生自然會更加積極地投入生物課程的學習中來。
在進行《細菌》講解的時候,因為細菌看不見也摸不著,單純地告訴學生細菌的結構、繁殖方式和危害,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那我們可以在網(wǎng)絡上搜尋細菌快速增殖、感染傷口、超級細菌的危害的視頻放給學生們看,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細菌是靠什么方式快速增殖的?為什么超級細菌的發(fā)現(xiàn)讓人們如此恐慌?……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提高對課本上內容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記住所學知識。
提到《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老師們會覺得這一節(jié)不好講,原因是這一節(jié)概念教學很突出,如:遺傳、變異、性狀、相對性狀。可是如果我們從生活中的事例出發(fā),對提高學生理解效率就容易多了。我在開始上課前,我讓同學們觀察一張照片(班上兩位雙胞胎同學和她母親的照片),請同學們找出,她們哪里長得像媽媽?哪里不像媽媽?班上立馬沸騰了。大家都盯著這兩位同學和媽媽的照片對比。一會兒之后,我讓學生來說,結果出乎意料。學生們觀察得很仔細很全面。此時:我拋出問題:請問在生物學上什么叫“遺傳”?什么叫“變異”?你們從哪里看出王同學和她媽媽之間存在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呢?抽象問題生活化形象化,在提高課堂氛圍的同時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2問題導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在生物教學中設置疑問,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教師的疑問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點燃他們學習的火花,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例如,我在教授《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這課時,我直入主題:當同學們跑累時,把嘴巴張開來呼吸,你們有什么感覺?這種做法對嗎?當你們碰到刺激或骯臟的氣味時,總是習慣性地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這樣對嗎?請同學們想一想:用鼻子呼吸好還是用嘴巴呼吸好?學生們積極討論,各抒己見。教師就此導入新課:究竟用什么呼吸好,我們必須有科學的依據(jù)。在這節(jié)課中,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呼吸道各部分的結構和作用。學習之后,自然就會得出答案。
又如,在講《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時,我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生物學家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奠基人,他的《物種起源》和《進化論》對生物學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幾乎改變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達爾文和表姐埃瑪結婚后,一共生了10個孩子。其中,他的兩個大女兒未長大就夭折,三女兒和另外兩個兒子終身不育,其余孩子要么被病魔纏身,要么智力低下。如果他當時懂得遺傳學的規(guī)律,他就不會在婚姻生活上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了。如果達爾文生活在今天,你們覺得,他會對我們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然想到:“不要和近親結婚?!蔽覀冊谧匀灰搿巴瑢W們,要想了解近親結婚的危害,我們先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學起!”就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被徹底激發(fā)。教師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創(chuàng)設教學疑問,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多媒體創(chuàng)設導入,使課堂教學更形象
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性往往都是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產生。當我們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較抽象,而學生又不易理解時,我們可使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導入,從而為課堂增添樂趣。
在講解抽象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時,我們可用視頻播放神經(jīng)元的結構和作用,并拓展神經(jīng)元的突起多少與人的聰明程度的關系,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開發(fā)自己的大腦。
在《激素調節(jié)》一節(jié)中,可播放人體內分泌腺的部位的圖片,并引導學生比較侏儒癥患者和巨人癥患者的區(qū)別,從而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營養(yǎng)和健康。
如在學習《花的受精過程》時,傳統(tǒng)教學受時空的限制僅靠論述很難將這一知識點講清講透,用flash動畫來動態(tài)地演示花受精的全過程,再加上教師必要的解說,將平面的書本知識立體化、動態(tài)化,這樣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知識復習導入,加強課堂知識聯(lián)系性
各個知識點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識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就像是一個大網(wǎng),囊括著整個生物學科的知識點。在教學新課時,我們要善于“溫故知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已學過的知識,使學生從已知順利過渡到新知的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主動構建過程,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如學習 《血液循環(huán)》這一內容時,我從學生學過的心臟的基本結構入手,讓學生調動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儲備,引入新的思考:血液從左、右心室泵至全身,經(jīng)過的地點一樣嗎?目的相同嗎?……有一個過渡,從而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新知的最佳狀態(tài)。
又如在學習《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時,我以復習根的結構、莖的結構為出發(fā)點導入新課,從而為學生學習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總結
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許多,如實物導入法、開門見山導入法、游戲導入法、實驗導入法等。導入的原則只是一個,即要以學生的基本學情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基礎,融入教師的智慧。
在教學中,我們要激發(fā)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帶領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講解課本知識的過程中穿插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實例,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展示給學生,或者帶領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之中,合理開展生物實驗,讓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的良好習慣,堅持“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晞.小學英語教學中加深語音印象的依據(jù)及實踐初探——以五年級上冊Unit1A Read and write為例[J].成功(教育版),2013,(7):46-47.
[2]楊璐.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J].考試周刊,2018,(71):171.
[3]萬國兵.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對策[J].中外交流,2018,(34):216-217.
[4]林虹.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導入探究[J].成才之路,2018,(10):65.
[5]馬會芬.淺談初中生物教學課堂導入[J].魅力中國,2018,(17):38.
[6]許萬平.”飯前開胃菜”——初中生物課堂導入教學分析[J].赤子,2017,(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