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僅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引導幼兒掌握閱讀的方法,讓幼兒在閱讀中成長,并且應該在分享閱讀經(jīng)驗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早期閱讀;語言表達能力;觀察
作者簡介:劉梅(1990—),女,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zhèn)新生幼兒園。
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培養(yǎng)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不僅能拓寬幼兒的視野,增長幼兒的見識,還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1]。幼兒在還沒有完全具備文字閱讀能力的時候,需要借助教師的引導來培養(yǎng)自身的早期閱讀能力。在閱讀活動中,幼兒需要用眼睛看,需要動腦筋思考,有時還需要用語言表達,因此,閱讀活動是需要幼兒多感官參與的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幼兒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閱讀能滿足幼兒對于學習知識的渴望。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幼兒在閱讀中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促進自身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加強教學中的閱讀指導,讓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是有法可循的,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幫助幼兒從小開始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一)開展集體活動,向幼兒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需要幼兒從前往后翻閱書籍,這樣幼兒閱讀的內(nèi)容才是連貫的、完整的。幼兒剛開始閱讀時不會翻書,他們有時會一下子翻好幾頁,這樣的閱讀方法是不對的。因此,教師可以開展集體活動,向幼兒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要讓他們明白一本書的哪里是封面,哪里是封底,怎樣翻書才是正確的,并且要提醒他們看書時書本的方向要放正。同時,教師可以在幼兒面前示范閱讀的方法,一步步地引導幼兒學會怎樣翻書,怎樣觀察圖畫,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畫面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對于小班的幼兒而言,教師開展的活動如果讓他們感到枯燥,則很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獎勵或表揚的方式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比如,給予他們小紅花、小零食等獎勵或者對他們進行表揚。此外,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學會整理書籍,并且學會將看完的書及時地放回書柜里,這樣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加強個別指導,調(diào)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幼兒學會翻書,還需要向幼兒細致地講解如何閱讀,為幼兒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比如,有的幼兒將書本當玩具,有的幼兒在閱讀時只觀察那些顏色豐富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圖畫,而書中的許多細節(jié)常常被他們忽略。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個別幼兒的閱讀指導,如引導幼兒從左到右依次觀察圖畫,并且注意圖畫中的符號。此外,教師應該鼓勵幼兒積極思考,進行理解性的閱讀。
比如,在閱讀繪本《我喜歡游泳》的時候,由于繪本是3D立體書,有的幼兒只是漫無目的地把書翻來翻去,覺得新奇好玩,而沒有認真閱讀繪本內(nèi)容,不清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及時引導這些幼兒,讓他們學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地閱讀內(nèi)容,仔細觀察圖畫,了解這篇故事講的是什么,故事中的小老鼠、小河馬、小豬和小鱷魚遇到了什么事情,它們是怎么游泳的。幼兒因為還不太會識字,所以往往會直接略過繪本中的文字,此時教師應該引導他們用語言描述圖畫的內(nèi)容。對于那些能理解圖畫內(nèi)容并且能將內(nèi)容連貫地講述出來的幼兒,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對于那些不僅觀察得十分仔細而且能主動向其他幼兒分享自己的看法的幼兒,教師更應該給予肯定,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調(diào)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早期閱讀環(huán)境,在交流分享中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
根據(jù)《綱要》的要求,教師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早期閱讀環(huán)境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需要幼兒經(jīng)過長期的閱讀才能形成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幼兒成長的階梯。教師可以向幼兒推薦一些有趣的圖書,也可以在班級的書柜中設立“圖書漂流”區(qū)域,讓幼兒把自己看過的書放到“圖書漂流”的區(qū)域內(nèi),以便讓其他幼兒借閱,這樣,一本書可以讓更多的幼兒閱讀。當許多幼兒都閱讀了同一本書之后,他們會對這本書進行熱烈討論,這樣有助于幼兒主動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還可以在晨間談話時,請每個幼兒向大家推薦自己看過的一本圖書,講述書中精彩的故事,并說明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此外,教師可以開展“圓桌趣味故事會”活動,先讓幼兒圍成圓圈坐下來,然后引出一個故事主題,讓每個幼兒根據(jù)主題、以接力的方式編故事。那些平時較少看書的幼兒看到其他喜歡看書的幼兒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后也希望自己能編出好的故事,便會開始主動地看書??梢?,只有讓閱讀成為幼兒平時喜歡的活動,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二)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閱讀材料
幼兒的閱讀興趣需要從小培養(yǎng)。教師可以選擇在教室合適的地方設置閱讀角,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書籍,讓幼兒自主閱讀,并與其他幼兒進行互動,從而獲得閱讀經(jīng)驗。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顏色鮮艷的圖畫、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會比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室的閱讀角投放一些不容易撕壞的書,以及一些圖畫較多、故事比較有趣的書,以便快速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對于中班、大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主題或者幼兒的喜好投放書籍,以滿足幼兒閱讀的需要。教師既可以投放幼兒感興趣的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小威向前沖》《我爸爸》等繪本故事,也可以投放關于中國神話故事的書,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對于那些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可以投放與這些話題有關的書。比如,有一段時間《熊出沒》特別受幼兒歡迎,所以筆者投放了《熊出沒》的漫畫。幼兒一到下課時間便聚在閱讀角看這些漫畫。這說明在幼兒中流行的話題能作為教師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的切入點。
此外,教師還可以從時令、時事、幼兒需要掌握的技能等角度考慮,投放相關的書籍。比如,夏天來臨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主題為“有趣的夏天”的活動,在閱讀角投放有關夏季衛(wèi)生、夏季保健、夏天防曬、夏天適合做的運動、夏天經(jīng)常吃的蔬菜水果等方面的書籍,讓幼兒對夏季的季節(jié)特征有所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了解人們在夏季生活的特點,以及到了夏季自己在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等,通過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加深對活動主題的理解。
三、合理設置閱讀時間與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前閱讀與前書寫技能
閱讀不僅能增長幼兒的見識,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促進幼兒的認知水平的提升,讓幼兒通過閱讀樹立自信心?!毒V要》指出,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簡單的標記、文字符號是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中的重要內(nèi)容。
(一)合理設置閱讀時間與空間
書籍是知識的殿堂。教師應該給予幼兒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閱讀角里的書籍內(nèi)容應該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并且書籍所擺放的位置是能讓幼兒跳一跳就摸得著的,這樣既能滿足幼兒閱讀的需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閱讀活動具有挑戰(zhàn)性。在閱讀時間方面,有的幼兒早上來到教室后會到閱讀角翻閱書籍。除晨間活動外,飯后、游戲后、中午起床后,幼兒都可以進行閱讀。閱讀空間則應該是舒適的、溫馨的,書籍應該是有序擺放的,便于幼兒取放的。閱讀空間應該是明亮的,不能在昏暗的地方設置閱讀空間。閱讀空間應該與角色扮演游戲、建構游戲等的開展區(qū)域分開,并且應該是安靜的,這樣有利于幼兒進行思考,同時也能讓幼兒意識到閱讀的時候要保持安靜,所有人都應該遵守安靜閱讀的規(guī)則。有了閱讀的時間與空間的保障,幼兒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
(二)培養(yǎng)幼兒的前閱讀技能
對幼兒來說,漢字復雜難懂,形象化的漢字是幼兒感興趣的,教師有效地運用形象化的漢字,不僅能幫助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還能讓幼兒愛上閱讀。教師將形象化的漢字與圖畫相結合,可以讓幼兒記住一些漢字的意思,并且會在之后閱讀的書中尋找自己認識的漢字。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角投放識字卡以及有關象形字、常見的趣味符號等卡片,讓幼兒在與其他幼兒一起學習的過程中認識簡單的漢字。幼兒的好勝心會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掌握更多知識,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閱讀興趣。
(三)培養(yǎng)幼兒的前書寫技能
幼兒的前書寫技能是從學習寫自己的名字開始培養(yǎng)的。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學習認識自己的名字,還會將孩子的名字寫出來,讓孩子照著它寫一寫。比如,大班的幼兒對簡單的漢字與符號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讓幼兒嘗試繪制從家到幼兒園或者從教室到操場的路線圖,在圖中的相應位置用文字、符號進行標注。又如,教室的科學區(qū)的觀察記錄表、自然角的植物生長觀察記錄表等都需要幼兒用適當?shù)姆椒ò炎约旱挠^察情況記錄下來,不論是繪畫還是創(chuàng)造自己的符號,都需要幼兒運用前書寫技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對幼兒書寫或繪畫的方式作統(tǒng)一的要求,而應該把重點放在調(diào)動幼兒書寫或繪畫的積極性上。再如,教師可以邀請幼兒共同參與對班級的主題墻的創(chuàng)設任務,讓幼兒對墻面進行裝飾和美化,運用前書寫技能進行繪畫和書寫,從而發(fā)揮主題墻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在設計好背景之后,給幼兒預留一定的空間,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想表達的內(nèi)容,體會參與主題墻的布置任務的樂趣??傊?,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鼓勵幼兒進行繪畫和書寫,進而有利于幼兒提升閱讀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
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有效調(diào)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一)開展故事續(xù)編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為了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教師可以開展故事續(xù)編活動。比如教師向幼兒展示小動物想要過河的畫面,啟發(fā)幼兒思考如下問題:小動物要去哪里,準備干什么?小動物想要過河,有什么好辦法嗎?并且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語言或者繪畫的形式編寫后續(xù)的故事,以調(diào)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二)開展故事表演活動,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幼兒參與了一段時間的閱讀活動、基本能夠講述書中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之后,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教師可以讓幼兒向其他幼兒講述自己讀過的趣味故事,甚至表演其中的精彩情節(jié)。故事表演也可以由幾個幼兒合作完成。比如幼兒閱讀了《三只蝴蝶》的故事之后,可以分別扮演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的角色,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演。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讓更多的幼兒愛上閱讀。
(三)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有效增進親子關系
教師應該鼓勵家長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參與早期閱讀活動,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豐富幼兒的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家長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進行閱讀活動,能養(yǎng)成孩子閱讀的好習慣。同時,孩子也會通過閱讀繪本,與家長交流,了解很多知識和道理。親子閱讀的時間是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好時機。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大帶小”的活動,讓大班的幼兒和中班、小班的幼兒一起閱讀,將書中的內(nèi)容講給中班、小班的幼兒聽,中班、小班的幼兒可以向大班的幼兒請教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從而形成有效的互助閱讀模式。對于比較膽小的幼兒,教師可以開展情景劇表演活動,幫助這些幼兒在表演中鍛煉自己的膽量,樹立自信心,并且獲得成就感。
總之,幼兒期是教師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鼓勵幼兒自主閱讀,讓幼兒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同時,教師應該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鼓勵幼兒向其他幼兒分享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以此有效提高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愛榮.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培養(yǎng)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1(2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