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玲
摘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技巧,是一門藝術,但同時又是很難用精、用巧的藝術。但只要我們老師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思考去分析,用鼓勵的目光去提問,課堂的“問”就能問來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
關鍵詞: 語文課堂 ? 提問藝術 ? 精心設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正文:老師提問,學生舉手發(fā)言,這是課堂教學中很普通的現(xiàn)象。在一二年級的教學中,我從未為這個問題苦惱過,但是現(xiàn)在,進入三年級,這個問題讓我非常頭疼。
還記得一二年級之時,老師一問:“誰來讀讀這些生字?”“誰來給生字找個朋友組個詞?”話音剛落,“刷”一聲,頓時小手如林。有的把手臂伸直了仍嫌不夠,使勁往上舉,身子傾斜著;更有甚者,屁股干脆離開了座位,半蹲半站,生怕老師看不到……那課上的是風生水起,非常熱鬧??墒乾F(xiàn)在,老師再三啟發(fā),望眼欲穿,仍不見“一草一木”。有時孤芽獨秀,有時三三兩兩……有的小手剛剛露出桌面,似舉非舉。這樣的課堂令我非常苦惱。于是,靜下心來,思考課堂提問該如何進行。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這種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會被輕視與忽略了。課堂上,教師的許多問題往往不是太寬,就是太窄;不是太深,就是太淺;不是不著邊際,就是零零碎碎。有時本來很活躍的課堂,因為一個問題問得不當,學生沒有弄懂意思,氣氛很快就沉悶下去,最后教師不得不自問自答,唱獨角戲。有些老師為了怕學生不能回答出問題,就放棄了啟發(fā)式提問方法,僅僅是簡單的機械式問答。這種問答方式在課堂上看起來好象很熱鬧,其實所問的問題毫無思考價值,就不能啟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激情。
有人說:”一堂好課往往起源于一個好問題,一個優(yōu)秀學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一個會提問的人。”可見,教育教學應以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問題始,以產(chǎn)生新的問題終,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懷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精心設計提問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關鍵所在。如何才能精心設計問題呢?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說:教師對文本的鉆研深入,決定了你的課堂是否精彩。教師像一位引路人,你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廣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們走上講臺前,應該靜心地把教材多讀幾遍,力求讀得深讀得透。多思考每篇課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語文特色,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簡單的精彩。
“簡單”的語文課堂必須要求老師以精當?shù)奶釂?,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的語言運用、表現(xiàn)手法、結構特點、情感態(tài)度等,以實現(xiàn)其最顯著的價值所在。這并不簡單,“簡單”的課堂背后,教師的構想、預設都要通過適當?shù)奶釂柕靡泽w現(xiàn)。
課堂提問是一種技巧,是一門藝術,但同時又是很難用精、用巧的藝術。那么,如何精巧設問,使思考不再是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一種身心上的歡樂和享受呢?
一、緊扣課題來設計問題
有不少課文,一看它的題目就能使人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心和聯(lián)想,那我們就完全可以利用該課題去吸引學生,進行思考,去探究。如《金色的草地》中,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在同學們的心中,草地都是綠色的呀。這樣的提問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樂于去思考。
二、捕捉提問的最佳時機
俗話說:“問得好,不如問得巧?!痹诮虒W中,只有在最佳時機提問效果才最好。所謂最佳提問時機,就是當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tài)的時候,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對教師的提問能入耳入腦。
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的“小世界”, 既需要教師敏于捕捉、準于把握問的時機,也需要教師巧于引發(fā)、善于創(chuàng)設,真正使學生在老師靈活自如的點撥下“活”起來。這就需要在學生的思維發(fā)生障礙時,及時提問。在學生思維缺乏深度時,及時提問。
三、在教材的精華處創(chuàng)設最佳時機
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文章的過度語段提問,這樣就可以牽一段而動全局,整個課文的細目都被拎起來了。有些課文中會在結尾處設置懸念,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天地。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啟發(fā)學生想象,填補文章的空白,學生就易走進文章的“心靈”,從而領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了《坐井觀天》后,老師有意設置懸念:“后來,青蛙有沒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學生可以想象多種結果,認為沒有跳出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固執(zhí)而自信,它看到的井口還是那樣大。認為跳出井口的,青蛙會驚奇地說:“小鳥姑娘,你說得對,天果然無邊無際,大得很哪!要是我們不跳出井底,怎么也不會相信你的話?!边€有《小攝影師》一課,那個小男孩最后有沒有再回來給高爾基照相呢?要是再回來,他們之間還會發(fā)生點什么呢?學生可以自己想象。這樣學生的思維大大拓寬了。
課堂上適時適度、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非常重要,這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摸索總結。但是有些確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應該做到的,那就是提問中真誠的態(tài)度。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神態(tài)自然,以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問題思考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思考的結果也千差萬別,無論答案怎樣,教師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fā)。另外,提問要盡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即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huán)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但只要我們老師以真誠的態(tài)度去思考去分析,用鼓勵的目光去提問,課堂的“問”就能問來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