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內(nèi)容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展之勢迅猛,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興趣愈加濃厚,想要了解中國的發(fā)展大計,這時,對外宣傳和外宣翻譯幫助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承載著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任,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此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研究如何翻譯好中國文化特色詞語是加強未來國際交流的敲門磚。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dǎo),對外宣翻譯中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策略進行探究,以期更好地讓中國有力地發(fā)出中國聲音,讓西語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故事,感受中國發(fā)展魅力。
關(guān)鍵詞:翻譯目的論 外宣翻譯 中國特色詞語 翻譯策略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蓬勃發(fā)展,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其國際地位和影響也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傾聽中國聲音的意愿越來越強烈,想要學(xué)習(xí)和借鑒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以此慢慢揭開中國的“神秘面紗”。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也多次強調(diào)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由我們自身出發(fā),幫助世界了解中國,提高中國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世界想了解中國,他們了解的好與壞,程度的深或淺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外宣翻譯的質(zhì)量,以及其中占有較大比例俄中國特色詞語,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此外,作者還發(fā)現(xiàn)英語方面的對外宣傳效果很好,但外宣西語翻譯還任重道遠,可中國和西語國家往來交流日益密切,廣大的西班牙語世界有了解中國的需求,西語受眾群體龐大,故本文以此出發(fā),以期填補相應(yīng)空缺,以目的論為理論指導(dǎo),探究外宣翻譯中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策略。
一.翻譯目的論及其指導(dǎo)意義
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的核心,興起于20世紀(jì)70年代,是現(xiàn)今德國最具有影響力、代表性的翻譯理論。該理論認為,任何行為都有目的,因此翻譯作為一種人類特殊的行為,是有目的有意圖的行為活動及其最終結(jié)果,而且翻譯目的往往在翻譯活動開始前就已經(jīng)確定,譯者在進行翻譯活動的過程中根據(jù)目的語預(yù)期的功能,結(jié)合翻譯文本的類型來確定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不需要與源語完全的對等。弗米爾提出翻譯應(yīng)當(dāng)遵循三個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原則是指目的決定譯文,是翻譯過程的根本原則;連貫原則即強調(diào)譯本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源文中的信息情景能夠在譯文接受者的腦海中再現(xiàn),也就是在目的語的文化背景下和交際語境下有意義;最后,忠實原則是指譯文盡量要忠于原文,最大可能地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及含義,但這并不代表譯文要與原文字字對等。在上述三個原則中,目的原則是最高原則,居于核心地位,譯者需要通過翻譯目的來選擇是否遵循連貫原則和原則,以及這兩個原則是否都可以兼顧到或者平衡到。本文基于翻譯目的論探究外宣翻譯的翻譯策略,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指導(dǎo)意義。
二.外宣翻譯
外宣翻譯,即指對外宣傳翻譯。正如張健(2013:19)所說,“外宣翻譯是要完成那些以對外宣傳材料的翻譯任務(wù)為基本內(nèi)容的翻譯實踐活動的總稱……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讓世界了解中國為目的,以漢語為信息源,以英語等外國語為信息載體,以各種媒體為渠道,以外國民眾(包括境內(nèi)的各類外籍人士)為主要傳播對象的交際活動。”可以看出外宣翻譯是一種目的明確的應(yīng)用型翻譯,注重信息傳遞,與文學(xué)翻譯截然不同。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各種媒介向國內(nèi)外外籍民眾傳播中國信息,實現(xiàn)中外跨文化了解,促進交流互鑒,以期在國際舞臺上樹立我國的大國形象,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
三.目的論視闕下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策略
(一)中國特色詞語的定義及分類
何為中國特色詞語?即具有明顯中國特色,反映中國特有事物和現(xiàn)象的詞語,涉及到經(jīng)濟、政治、文化、教育等諸多領(lǐng)域,具有國家獨特文化和魅力的詞語,而且因為社會在不斷發(fā)展,不斷會有新的詞匯涌現(xiàn),這些詞匯都是當(dāng)時特定的時代緊密相連的,是社會各方面的縮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文化背景差異等原因,這些詞語在目的語中往往很難找到對等的表達,是外宣翻譯中的一大難題。本文主要探討常見的中國特色詞語進行翻譯策略分析,探尋在目的論的指導(dǎo)下,該策略的使用是否達到了外宣翻譯的目的,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
(二)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策略探究
1.直譯方式,盡量還原原文特色
(1)堅持開放包容?!昂<{百川,有容乃大”
Persistir en la apertura y la inclusividad. El mar es vasto porque se alimenta de todos los ríos.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出自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意為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敗上千條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斗角的凡世雜欲才如此的挺拔。這句話用在此處,想要表達在當(dāng)今社會下,不同文明之間應(yīng)該相互學(xué)習(xí),交流互鑒,才能交相輝映。西語譯文明顯是采用直譯的方式,翻譯為“海洋如此遼闊是因為容納了所有的河流”。該版本雖丟失中文對仗的表達形式,但注重了信息的傳遞,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選擇了以交際目的為主,傳達了原文的意思,并且該譯文在目的語中是有意義且忠于原文的,符合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由此可見,在目的論的三大原則下,目的原則具有首位,需要優(yōu)先考慮。
(2)人類命運共同體
una comunidad de destino de la humanidad
“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合了古老的中國智慧,倡導(dǎo)人類不同文化間和而不同,每個國家都身處地球村,全球的未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該理念一經(jīng)提出,引起國內(nèi)外的熱切討論,如何將其翻譯才能精準(zhǔn)傳達這一理念也是國內(nèi)學(xué)者熱議的話題。這里將其翻譯為una comunidad de destino de la humanidad。但作者認為該版本無法達到預(yù)期的交際目的且不符合連貫原則,因為destino一詞在西語中表示一種超自然或未知的力量對人或事物施加作用,使其面對既定的、不可逆轉(zhuǎn)的未來。而“命運共同體”中“命運”二字多指未來,由此可見差異之處。若字對字翻譯,容易造成誤讀和不理解,無法準(zhǔn)確傳達這一理念的深層含義。鑒于此,作者建議采取歸化策略,通過意譯將其翻譯為“una comunidad de futuro compartido de la humanidad”,這樣既達到交際目的,又符合連貫原則。
(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Aunque estemos separados, contemplaremos el mismo paisaje de la luna brillante como las monta?as verdes bajo las mismas nubes y lluvia.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全詩為“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意為沅江水路通達,連接著龍標(biāo)與武岡,送你遠行也便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兩地青山同承云雨,一輪明月之下,我們又何曾身處兩地?新冠疫情期間,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印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傳達出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也是面對病毒,共同攜手捍衛(wèi)人類生存領(lǐng)土的堅定,讓我們在抗疫艱難期間,感受到大家的暖意。西班牙語將其譯為“雖然我們身居異地,但是我們在云雨下看到同樣的明月和青山”,可以看出這里采用了直譯的方式,保留“青山”、“云雨”和“明月”等意象,還原了詩句的韻味,讓西語讀者感受到其中的文化特色。符合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原則,且譯文忠實原文,符合目的語表達習(xí)慣,遵循了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
2.意譯方式,注重信息傳達
(4)對貧困人口而言,要實現(xiàn)“兩不愁、三保障”,收入達到脫貧標(biāo)準(zhǔn)。
Respecto a la población con bajos recursos, debemos garantizar sus necesidades básicas, asegurar su acceso adecuado a la educación, la atención médica y la vivienda y elevar sus ingresos por encima del umbral de la pobreza.
“兩不愁”是穩(wěn)定實現(xiàn)農(nóng)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義務(wù)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安全。同樣是數(shù)字類詞匯,這一表達的翻譯策略并未沿用(1)的直譯,而是采取意譯的策略,進行了解釋和補充。譯者在進行翻譯時沒有保留原文中“兩”和“三”的數(shù)字含義,弱化中文概括性強的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詞句進行解釋和補充,便于外國讀者理解,達到了交際目的,符合西語表達習(xí)慣且根據(jù)原文注解進行譯文的解釋,忠于原文。目的三原則在外宣翻譯中應(yīng)用的范本。但美中不足之處在于,用necesidades básicas概括類語言傳達原文的不愁吃不愁穿,涵蓋范圍過大,建議最好具體到“吃”和“穿”,不妨將其翻譯為deber garantizar la necesidad básica de alimentación y vestimenta。
(5)……以韋編三絕、懸梁刺股的毅力,以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勁頭,努力擴大知識半徑……
… y que se esfuercen por ampliar el radio de sus conocimientos con la voluntad y el ánimo descritos en las historias de Confucio, Sun Jing y Su Qin, Kuang Heng, y Che Yin y Sun Kang…
這句話中引經(jīng)據(jù)典來豐富語言表達?!绊f編三絕”“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囊螢映雪”這四個故事的共同之處在于其主人公的勤奮好學(xué),講話人借此激勵廣大學(xué)生要勤奮刻苦學(xué)習(xí),提升自我。中文短短16個字介紹了四個不同的故事,足見中文的簡練,要是將每個故事都完整呈現(xiàn)出來,西語洋洋灑灑百字都不足。在目的論指導(dǎo)下,為了減少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讓西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在西譯版本中采用意譯的翻譯方式,翻譯出涉及的主人公和故事傳達的精神voluntad y ánimo,通過這些信息外國讀者可以理解故事精髓,并且在文章后還配有注解,詳細解釋了每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幫助對此感興趣的外國讀者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
3.直譯+意譯,兼顧內(nèi)容和形式
(6)打鐵還需自身硬。
A.El herrero necesita contar con habilidades competentes.
B.Para fraguar el hierro se necesitan herreros fuertes.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中國的一句傳統(tǒng)白話。A版本采用意譯和直譯相結(jié)合的策略,將原文譯為“鐵匠需要熟練的技能”,喪失“打鐵”,沒有凸顯其真實含義,無法達到預(yù)期的交際目的;B版本和在目的論的指導(dǎo)下,采用直譯策略進行翻譯,譯為“要打鐵,鐵匠必須強壯”,強調(diào)領(lǐng)導(dǎo)者以身作則的重要性,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中國這句白話的含義,讓外國讀者讀起來興趣盎然,還保留了中國文化和語言特色,符合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相比之下,B版本更佳,更為恰當(dāng)。
通過外宣翻譯,讓世界其他國家更好地了解本國的國家政治政策、語言、文化等方面,國家對外形象也一定情況下受外宣翻譯質(zhì)量的影響,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dǎo)下,本文在通過對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策略進行分析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目的論三大原則的指導(dǎo)下,主要采用直譯、意譯和兩者相結(jié)合的翻譯策略。其中,不難看出,選擇直譯策略主要是想保留中文特有的文化特色,盡量還原原文本意;選擇意譯策略主要是考慮到西班牙語讀者的需求和中西語言思維的不同,為了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意譯中又會涉及增譯、減譯等方式來幫助外國讀者更好理解中國特色詞語;通過直譯和意譯結(jié)合的策略則可以兼顧兩者,既保留原文特色,又進行有效的交際。另外,希望本文總結(jié)歸納的翻譯方法及策略能對外宣翻譯下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參考文獻
[1]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范祥濤,劉全福.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中國翻譯,2002(6):25-28.
[3]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06):27-28.
[4]黃友義.譯好鴻篇巨著,講好中國故事——通過翻譯《習(xí)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體會中國國際話語體系構(gòu)建,中國政協(xié),2018(14):61-64.
[5]李永宏.功能翻譯理論視野下的政治文獻外宣翻譯——以英譯本《習(xí)近平談治國理政》為中心.洛陽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8(03):18-23.
[6]盧小軍.外宣翻譯“譯+釋”策略探析.上海翻譯,2012(02):40-43.
[7]孫立平.翻譯目的論視域下的外宣翻譯策略研究.海外英語,2019(15):167 -168.
[8]楊紅梅.從中國特色詞語的翻譯策略談“不折騰”的英譯.西南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06):85-90.
[9]張健.全球化語境下的外宣翻譯“變通”策略芻議.外國語言文學(xué),2013(01):19-43.
[10]朱義華.外宣翻譯的新時代、新話語與新思路——黃友義先生訪談錄.中國翻譯,2019(1),117-122.
(作者單位:重慶外語外事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