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大學語文教學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教材內容選編不夠合理、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論述高度重視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和選用、注重大學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實用性、強化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審美性等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大學語文 工具性 實用性 人文性 審美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1-0112-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職業(y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2022年5月1日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強調職業(yè)院校人才培養(yǎng)與普通高校人才培養(yǎng)同樣重要,職業(yè)教育從“層次教育”到“類型教育”轉變使之進入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洞髮W語文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fā)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备呗氃盒<缲撝⒌聵淙说母救蝿眨仨殲辄h育人、為國育才。大學語文作為職業(yè)院校培養(yǎng)人才、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體現(xiàn)出工具性、實用性、人文性、審美性的主要特點,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以及推進文化傳承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當前迫切需要高職院校開好大學語文課程。
一、當前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職業(yè)教育蓬勃發(fā)展,高職院校普遍專注于職業(yè)、技術、技能,通識教育課程往往被邊緣化。大學語文課程在高職院校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出發(fā)看待大學語文課程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技術、技能等,認為大學語文是非專業(yè)課程,往往將大學語文課程列為選修課,且課時不足,更有甚者不開設大學語文課程。這反映出部分高職院校未意識到職業(yè)人才培養(yǎng)也要重視人文素養(yǎng)培育,對大學語文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未能充分發(fā)揮大學語文課程的教育教學價值。
第二,教材內容選編不夠合理。不同的高職院校采用的大學語文教材不盡相同,現(xiàn)行大學語文教材可謂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當前,大學語文教材選編存在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材選文與中學的內容重復過多、選文中古代作品過多、單方面強調人文性而忽視工具性、單方面強調審美性而忽視實用性等。
第三,教學方法陳舊。一是未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對學生群體的個性和特殊性分析不夠,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二是課堂教學“滿堂灌”還很常見,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聽課,在課堂中缺少互動與實踐的機會,學生因而缺乏良好的學習體驗、難以產生共鳴;三是教學手段單一,教師簡單依靠“言傳”,未能有效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如有的教師未能靈活運用音頻、視頻以及網絡資源庫等開展教學。
二、高職院校提升大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高度重視大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和選用
如何定位大學語文教材?有學者提出“大學文學說”,認為文學大于語文;有學者提出“大學人文說”,認為大學語文是體現(xiàn)民族精神、文化傳統(tǒng)、審美情趣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當前,大學語文教材的種類繁多,從內容上看,有純文學作品的,有文學作品和漢語基礎知識相結合的,有文學作品和應用寫作相結合的,有文學作品、漢語基礎知識和應用寫作相結合的,等等;從形式上看,有按詩、詞、歌、賦、駢文、小說、戲劇等分類編寫的,有按作品、現(xiàn)代漢語知識和古代漢語知識等分類編寫的,有按文學欣賞、漢語基礎知識和實用寫作等分類編寫的,有按“主題加文選”編寫的,有按“專題加文選”編寫的,有按“作家加文選”編寫的,有按“體裁加文選”編寫的,等等。如何編選大學語文教材呢?筆者認為,應側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編寫和選用體現(xiàn)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基礎工具性的教材。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將大學語文課程作為選修課開設,一般為40個課時,占2個學分。在編選教材時,既要選擇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類別的經典文學作品,又要考慮所選內容要有利于教學漢語基礎知識、應用寫作知識等語文知識。具體包括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的詩、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的文、唐宋詩、唐宋詞、唐宋文、古代戲曲、古代小說以及現(xiàn)當代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這些教材內容能充分體現(xiàn)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基礎工具性特點,能滿足高職院校教學和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實際需要。
二是教材作品選擇應富有時代氣息。選文質量的高低決定著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質量。文章能否選得好,關鍵取決于教材選編者“衡文”的眼力和水平??梢哉f,只要文章選得好,教材編寫就成功了一大半(顧之川,2000)。教材選編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年代久遠的經典作品,對非中文專業(yè)的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因此,選編教材時應增加選取現(xiàn)當代優(yōu)秀作品的比例,收錄富有時代性的作品,使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教材的親和力和說服力,引導學生對現(xiàn)當代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例如,可考慮選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采訪實錄)、《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上少先隊員、共青團員代表的獻詞)、《梁家河》(長篇紀實文學)等作品。
三是要選擇能體現(xiàn)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作品。無論是文選還是相關知識材料,都應當閃耀時代的思想光芒。教材可編選體現(xiàn)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青年的寄語等內容。例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山論”、在2017年瑞士“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上的主旨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根據塞罕壩植樹造林真實事跡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劇本《最美的青春》等。
(二)注重大學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實用性
高職院校生源較復雜,包括高考生、中職生和技校生,有的高職院校還招收退伍軍人、社會青年、農民工、下崗工人等。相對于本科院校學生,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應突出語文基礎教學這個根本,即凸顯其工具性和實用性,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第一,大學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大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高職院??蓮呐囵B(yǎng)閱讀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梢酝ㄟ^讀書會、經典誦讀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梢岳镁哂袝r代氣息、內容新穎的作品吸引學生進行閱讀,如席慕蓉創(chuàng)作于1999年的詩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這首詩后經烏蘭托嘎譜曲,傳唱二十余年。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不斷積累詞匯,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閱讀和生活體驗的高度融合。
第二,大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大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突出表現(xiàn)。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開展語文教學多側重于讀和寫,忽略了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很多學生不愿開口、不善于說。高職院校開展大學語文教學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如通過積極開展演講比賽、經典詩詞誦讀、戲?。ㄇ榫皠。┍硌莸然顒?,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和進行語言表達的實踐機會,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特別是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
第三,大學語文教學要突出對大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進入新時代,大學語文教學要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的實際需要,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特別是注重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葉圣陶先生提出“大學生在走向崗位之前,不一定會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學會寫工作、生活中實用的文章”。從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要求來看,高職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能有效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寫作需求。在職場上,不同程度地要用到事務類、新聞類、公務類等文書。高職院校開展大學語文教學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計劃、總結、通訊、消息、演講詞、請示、報告、通知、函等文種的寫作技巧。
(三)強化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審美性
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也是鑄魂的過程,即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思想、審美情趣。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要培養(yǎng)大學生自信而不自負、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精神、家國情懷,教育學生胸懷天下、銳意進取、關懷生命、關愛自然,引導學生要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最終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人,就要突出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審美性。
第一,大學語文教學必須突出人文情懷教育。人文情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催化劑,是學生心靈的凈化器。人文情懷的養(yǎng)成離不開人文知識的學習,而人文知識體系的構建又離不開語文基礎。大學語文教學恰好具有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文學欣賞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功能?!睹献印とf章下》有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币虼耍髮W語文教學必須突出人文情懷教育,特別是情感教育,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能以情動人、以美感人、以文化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第二,大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職業(yè)精神教育。職業(yè)精神是指人們從事某職業(yè)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行為自覺。大學語文教材廣泛收集古今中外優(yōu)秀、經典的作品,這些作品閃爍著人類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大學語文教學必須肩負起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精神的重任,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及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精神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節(jié)選)時,不但要突出作品的主要人物孫少安、孫少平的職業(yè)精神,還要側重強調作者路遙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敬業(yè)精神,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共鳴。
第三,大學語文教學必須注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承載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當代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化基礎。千百年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等一直根植于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動中,如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思想等。語文課不是單純的文學課,也不是簡單的德育課或美育課。認知文化內涵、感受文學魅力、體悟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目的和意義所在。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可以促使學生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第四,大學語文教學必須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高職院校必須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采取更加務實和靈活的方式開展教學,注重課程思政。從踐行理論到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都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必備條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培養(yǎng)有志于提升自我、敬業(yè)修德、服務國家的合格人才,也是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學全過程,立足文選、結合實際,講透新時代思想,講好新時代故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把學生塑造成為政治堅定、思想成熟、專業(yè)過硬、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開展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必須高度重視教材的編選,突出其工具性和實用性,更要重鑄魂、立大德、行大道,凸顯其人文性和審美性。
參考文獻
[1]顧之川.試論我國教材選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0(2).
[2]郭靖宇,楊勇.最美的青春[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18.
[3]郭云明,宗元.青山不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22.
作者簡介:王漢奇(1964— ),文學學士,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語文教學、職場文書寫作、職業(yè)教育等。
(責編 雷 靖)